娄 旭
(桐梓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桐梓 563200)
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属禾本科高粱族高粱属植物,是世界五大谷类作物之一,起源于非洲,由印度传入中国,抗逆性强,有“铁杆庄稼”、“碱地之花”之称,属于高产稳产作物[1]。遵义市境内有着丰富的高粱品种资源,均是从古至今由野生物种进化及先民驯化而来,历经先民随机选留、后人不断提纯复壮并选育出来的本地糯高粱,具有红褐色、粒小、皮厚的外观特征和耐蒸煮、耐翻糙、出酒率高的特性,是酿造酱香白酒的主要原料之一[2]。
近年来,随着遵义市酒类企业的不断发展,对酒用高粱(Sorghum for wine)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酒用高粱的产业发展潜能巨大,桐梓县于2019 年开始试种酒用高粱,栽培技术欠缺,导致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平均单产200 kg/0.067 hm2左右。为提高经济效率,2022年桐梓县“揭榜挂帅”示范种植6.67 hm2,引导农户进行合理化栽培试种,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所产高粱果粒饱满、产量高,产值3 740元/0.067 hm2。
示范种植地点位于桐梓县木瓜镇新坝村,海拨580 m,地势开阔、相对平坦、交通方便、阳光充足、雨水较好、土壤适中,适宜种植酒用高粱,因地制宜实行机耕、人工播种、机收,合理应用高粱-榨菜旱地高效轮作制[3]。
选用茅台酒用原料且通过提纯复壮的高粱优良品种,有红缨子、红珍珠、红茅糯、茅粱一号等。该品种属中熟酒用品种,具有种皮厚、玻璃质高、支链淀粉多、单宁含量适中、酿酒不易糊化的特点。
晒种2~3 d 后,用45℃~55℃温水或1%~2%的石灰水浸种1~2 h,晒种和浸种可达到杀菌和醒种的目的,晾干后可进行播种。
苗床地选择水源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砂质土壤。
撒播育苗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按1∶30,0.067 hm2大田用苗床地22 m2。营养块(球)育苗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按1∶40,0.067 hm2大田用苗床地16.5 m2。漂浮育苗:选用160 孔聚乙苯乙烯光沫塑料盘,使用经认证机构评估通过的基质,或自配基质(充分腐熟的过筛细农家粪肥,与细土按体积比8∶1混合均匀即可)装入盘穴中90%,每穴播3~4 粒种子,用基质盖好种子后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棚内水池中,水中可施入沼液以补充养分,待苗2叶1心时加入苗肥,棚内温度20℃~28℃,一般15~20 d 苗长至3 叶—4 叶即可移栽大田,0.067 hm2大田需要苗盘25~30个。
在播种前15~20 d,将土翻犁后整细,除去杂草和石块。撒播育苗按1 m2苗床用腐熟优质有机肥3~5 kg 施于苗床内,整细整平,自然腐熟,培肥土壤。
根据当地早春气温回升及稳定情况确定播种时间,一般以土壤表下5 cm 处地温稳定在10℃~12℃,春播高粱宜在3月下旬—4 月下旬期间,直播每穴播种8~10 粒。育苗在3 月下旬—4 月上旬,育苗方式包括营养球(块)、穴盘、漂浮育苗3 种方式。育苗移栽每0.067 hm2用种量0.5 kg,直播用种1~1.5 kg/0.067 hm2。
播种育苗,将培肥的苗床地切细,开沟作厢,厢宽为1.33 m,沟宽0.33 m,按18~20 m 播0.5 kg 种子,将种子均匀撒于厢面上,浇上适量的清粪水。再撒0.5 cm 细土盖住种子,保证种子没有裸露后平铺农膜保持水分,出苗后及时揭膜,起拱加膜保温保湿。
一是注意控温保湿。保持棚内温度为15℃~30℃。同时根据厢面失水情况进行补水,补水时间选择在下午厢面温度降低至20℃或早上。二是拔除杂草,撒播育苗后如果杂草生长过多,人工拔除即可,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三是根据苗的长势适当用水溶肥喷施提苗。
采苗长至4 叶时即可起苗移栽,营养块育苗宜在4~5 叶时移栽,撒播育苗宜在5~7 叶时移栽。起苗时应注意防止伤根,除去病苗、弱苗、杂苗,带土移栽。
3.6.1 施足底肥
按每0.067 hm2施农家肥(腐熟)500 kg+有机肥300 kg+过磷酸钙35 kg+硫酸钾30 kg+尿素7.5 kg,每种肥料按0.067 hm2栽窝数精量计算到窝。
3.6.2 移栽时间
待苗长至6~叶时,及时移栽。苗太小移栽容易受不良气候致死,起苗时应注意防止伤根,要除去病苗、弱苗、杂苗,带土护根。
3.6.3 移栽规格
选用面积为6.87 hm2,采用净作模式,宽窄行进行栽植,按宽行80 cm、窄行40 cm 的行距,窝距27 cm 进行打窝,每窝栽3株,栽植密度12 000株/0.067 hm2。
3.6.4 移栽方式
常规移栽,就是打窝移栽,窝要尽量大、深,以便底肥的集中深施,移栽时一定要用土隔肥,否则会烧苗。
移栽返青成活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基本苗的成活,移栽40 d左右,结合中耕除草施追肥尿素10~15 kg。
底肥以农家肥或有机肥为主,在直播或移栽前施用,每0.067 hm2优质农家肥1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60~80 kg均匀撒在土面,作底肥。
追肥时看苗施肥,育苗移栽在移栽后10~15 d 内,主要施清粪水、沼液1 000~1 500 kg,并施尿素10~15 kg。
在拔节孕穗期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用。主要施清粪水1 000 kg,并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20~30 kg或商品有机肥50~70 kg。
在抽穗扬花至灌浆时期进行。施尿素5 kg 左右或复合肥10~20 kg 或商品有机肥30 kg,或可用有机叶面肥100~200倍液喷施1次。
进入穗期,加强田间水分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
以地老虎、蚜虫、粘虫、条螟、草地贪夜蛾、紫斑病、黑穗病等为防治重点。一是苗期螟虫可用糖醋液诱杀,即糖、醋、酒、水按3∶4∶1∶2 的比例配制成糖醋液,每0.067 hm2摆放5~10 盘(钵)诱杀成虫;二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在害虫防治区域内,有针对性地选择条螟、黏虫、草地贪夜蛾等诱芯及配套诱捕器,1 套/0.067 hm2,集中连片使用;三是发生黑穗病,人工及时拔除,带出田块集中处理;四是在防治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根据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情况,推行达标用药控害,病虫害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发挥持续控害作用;五是做到防治田间渍水、清洁田园、实行轮作等措施预防病虫害;六是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抗药性。采用高工效低容量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实施统防统治。
本地高粱品种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为适宜,此时期营养物质停止积累,千粒质量最高。穗基部茎秆变黄,植株下部的4~6片叶片枯死,穗上下两端小穗外颖呈棕色,此时收获的高粱籽粒经晾晒后呈棕黄色,经济性状较好。
高粱采摘后应及时脱粒,减少高粱穗螟和桃蛀螟的危害,造成籽粒残缺影响品质。脱粒后及时晾晒至含水量<13%。
高粱籽粒晾晒后,用风车或精选机除尘去杂,采用专用麻袋或一次性编织袋单独装贮,贴上标签。严禁混装或使用化肥袋等不卫生器具装贮和装运,保证有机高粱不受污染。
总之,想要获得高品质的酒用高粱,并确保高粱的产量,就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上文中对酒用高粱的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为酒用高粱生产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