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钰虹,鲍夏鸿,魏敏,黄伟红,雷永宏,华慧荟,魏然,夏益民*,苏祝成*
(1.浙江农林大学茶学系,浙江杭州 311300; 2.遂昌县天堂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浙江丽水 323300;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4.遂昌茶产业服务中心,浙江丽水 323300;5.浙江珍华生态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丽水 323300)
红茶是当前茶叶国际贸易中的主导茶类[1]。在我国,红茶作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随着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的迅速发展, 红茶年产量正快速增加[2]。 截至2020 年,我国红茶产量已达27.62万吨[3]。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性温和,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香甜醇厚,香气丰富,包含花香、果香、甜香和薯香等多种香型[4]。 除此之外,红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防治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肥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5-6]。
红茶的品质与茶树生长环境、原料种类、加工工艺及其贮藏条件等密切相关[7]。 在加工方面,制作红茶的工序主要可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步。 其中,干燥是红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于红茶品质形成至关重要。 干燥主要依赖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失活, 终止发酵, 同时可改善茶叶香气,促进芳香物质形成,提升红茶品质[8]。干燥不足不利于香气物质形成, 同时也易导致茶叶贮藏过程中发生霉变; 但过度干燥则可能会使茶叶带有焦糊味,使得茶叶品质下降[9]。
银猴种是浙江松阳地区特有的茶树品种[10],目前主要用于生产制作绿茶, 所制绿茶具有芽叶肥壮、色泽绿润、弯弓似猴、身披银毫的外形特征,同时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叶底均匀成朵,耐泡饮[11]。 然而目前鲜有关于银猴种红茶适制性的报道,因此,为探究银猴品种在制作高香红茶方面的适制性,研究首先对比了银猴种与金萱、群体种及混合原料(实际生产的需要,包含群体种、金萱、银猴)制作红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并通过改变干燥工艺参数, 明确了干燥条件对银猴种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为开发银猴种红茶产品,优化红茶加工工艺,提升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的茶样由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天堂源基地提供。 鲜叶原料为银猴种、金萱、群体种及以上三个品种茶树上采摘的一芽二叶鲜叶, 试验时间为2021 年5 月。
儿茶素类标准品购于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没食子酸、 乙腈购于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甲醇、乙醇、福林酚、无水碳酸钠、乙酸、饱和草酸溶液、乙酸乙酯、正丁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无水磷酸氢二钠购于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L-茶氨酸购于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有限公司;2-辛醇购于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6CR-55 型茶叶揉捻机, 浙江临安市茶机厂;6CHZ-9B 型茶叶烘焙机,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52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TD-5 离心机, 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XMA-2000 电热鼓风恒温箱,浙江力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GC-MS QP 201PLU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LC-20AT 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公司;3NH SC-10 精密色差仪,深圳市三恩时科技有限公司。
1.3.1 相同工艺下的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
采用相同加工工艺制作不同品种的红茶,探究所选原料的红茶适制性。 采摘的银猴种、金萱、群体种鲜叶及混合原料经萎凋槽适度萎凋12 h(控制环境温度为25 ℃)、揉捻2 h、室温发酵4 h、干燥等工序分别制成红茶样Y、J、Q、H。 其中干燥流程及参数:①过红锅(200 ℃、3 min);②初烘(48℃、4 h);③复烘(68 ℃、2 h);④提香(60 ℃、20 min)。
1.3.2 不同干燥工艺所制的银猴种红茶
采用不同干燥工艺制作银猴种红茶, 探究干燥温度及时长对银猴种红茶挥发性物质的影响。Y1、Y2 银猴种红茶的萎凋、 揉捻、 发酵条件均与“1.3.1”一致。 Y2 红茶的干燥温度与“1.3.1”一致,Y1 红茶的干燥温度较Y2 高、干燥时间较Y2 长,具体如下。
表1 银猴种红茶Y1、Y2 的干燥条件Table 1 Drying conditions of silver monkey variety black tea Y1、Y2
水浸出物含量测定参照GB/T 8305—2013《茶 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茶多酚含量测定参照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中的福林酚比色法[12];氨基酸含量测定参照GB/T 8314—2013《茶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中的茚三酮比色法[13];茶色素含量测定参照NY/T 3675—2020《红茶中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儿茶素含量测定参考GB/T 8313—201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儿茶素(C、EC、EGC、ECG、EGCG)含量:Agilent 5 TC-C18 色谱柱(250 mm×4.6 mm),流速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为10 μL。 流动相A(水∶乙腈∶乙酸=96.5∶3∶0.5),流动相B(水∶乙腈∶乙酸=69.5∶30∶0.5), 洗脱梯度:B 相在35 min 内由20%变为6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GC-MS)对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操作如下:准确称取1.0 g 茶样放入20 mL 的顶空萃取瓶中,加入10 mL 的去离子水,再加入10 μL 2-辛醇(1 mg/mL),加盖密封后置于60 ℃加热板上,平衡5 min 后插入预先老化过的萃取头进行萃取,吸附40 min, 取出后立即插入色谱进样口中解吸附10 min,进行GC-MS 分析。
气相色谱(GC)条件:色谱柱为SH-Rtx-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 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为40 ℃,保持5.0 min;以10 ℃/min 速率升至150 ℃,保持5 min;再以10 ℃/min速率升至220 ℃,保持22 min。柱箱温度40 ℃,进样口温度250 ℃, 进样模式为不分流, 总流量为4.1 mL/min,柱流量为1.00 mL/min,线速度为37.3 cm/s,吹扫流量为3.0 mL/min。
质谱(MS)条件: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 ℃,接口温度为250 ℃,溶剂延迟为4.0 min; 扫描速度为1666 amu/s;扫描范围(m/z)为40~500 amu。
采用SIMCA-P 14.1 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VIP 值分析等,采用Origin(2019)软件绘制柱状图。
2.1.1 理化成分分析
Y、J、Q、H 红茶的理化指标情况如图1 所示。H 红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含量、儿茶素总量均最高。 Y 红茶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较高,Q 红茶的茶褐素含量、茶色素总量最高。
图1 Y、J、Q、H 红茶的理化指标情况Fig.1 Chemical indexes of Y, J, Q and H black tea
茶色素含量和组成比例决定着汤色的优次,也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因素。 茶黄素具有较强收敛性,是构成红茶汤色明亮、滋味浓强鲜爽的物质[14];茶红素收敛性弱,是构成红茶茶汤浓度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红茶汤色红的主要物质[15]。 此二者有较为积极的贡献,而茶褐素过多会使茶汤发暗,品质降低[16]。 TR/TF 是衡量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一般TR/TF=10~15 时,茶汤红橙明亮,品质较优[17]。因此,相较其他茶树品种,Y 所制红茶汤色更佳。
2.1.2 香气品质分析
从Y、J、Q、H 红茶中,检测出共有的挥发性物质有40 种,如表2 所示,包括醇类物质10 种、酮类物质7 种、醛类物质9 种、烯类物质5 种、酯类物质4 种、其他类物质5 种。这些挥发性物质中包含了与红茶香气密切相关的挥发性物质, 如香叶醇、芳樟醇、苯甲醇、橙花叔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呋喃化合物等[18]。
表2 Y、J、Q、H 红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Table 2 Summary of volatile substances in Y,J,Q and H black tea
通过OPLS-DA 模型、HCA 聚类分析、VIP 值对Y、J、Q、H 红茶香气品质进行分析,如图2 所示。图2(A),Y、H 形成明显的聚集, 且与J、Q 明显区分开,这表明就挥发性物质而言,Y、H 差异不大,但与J、Q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图2(B),Y、H 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中,而J、Q 聚集在另一分支中,与(A)的结果一致。 图2(C),通过OPLS-DA 模型中挥发性物质的VIP 值来评价对香气的贡献度,VIP 值越大,则香气贡献度越大。 VIP 值大于1 的挥发性物质共有22种,为苯乙醇、β-芳樟醇、脱氢芳樟醇、苯甲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6-甲基-5-庚烯-2-酮、 反, 反-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4-(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基)-3-丁烯-2-酮、β-环柠檬醛、2-甲基丁醛、苯甲醛、3-甲基丁醛、壬醛、反-2-反-4-庚二烯醛、反-柠檬醛、柠檬烯、α-柏木烯、α-法尼烯、反-3,7-芳樟醇氧化物I、苯乙腈。
图2 Y、J、Q、H 红茶的香气品质分析Fig.2 Aroma quality analysis of Y, J, Q and H black tea
图3 Y1、Y2 关键香气物质含量Fig.3 Content of Y1 and Y2 key aroma substances
结合VIP 值大于1 且有具体香气贡献的标准,筛选出14 种关键香气物质:苯乙醇、β-芳樟醇、苯甲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6-甲基-5-庚烯-2-酮、2-甲基丁醛、 苯甲醛、3-甲基丁醛、壬醛、反-柠檬醛、柠檬烯、α-柏木烯、苯乙腈。 苯乙醇有玫瑰香气,β-芳樟醇有铃兰香气, 苯甲醇稍有芳香气味,顺-茉莉酮呈优雅的茉莉花香和芹菜籽香气,β-紫罗酮有紫罗兰香味,6-甲基-5-庚烯-2-酮有柠檬草和成熟水果香味,2-甲基丁醛呈可可香气、微带甜的水果味,苯甲醛具有杏仁香、坚果香、果香,3-甲基丁醛似苹果香气,壬醛有玫瑰、柑橘香气、蜜蜡花香,反-柠檬醛呈浓郁柠檬香味, 柠檬烯有好闻的柠檬香味,α-柏木烯有木香香气,苯乙腈有芳香气味。 经计算可知,四种红茶的关键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H (34.75%)>Y(32.84%)>Q(31.17%)>J(23.26%),H 红茶可能由于原料种类丰富而呈现出的香气品质最佳, 除此之外,Y 红茶香气品质优于Q、J 红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猴种茶树鲜叶制作高香红茶的优越性。Y 红茶的香型包括玫瑰香、茉莉花香、紫罗兰香、柠檬香、可可香、铃兰香气等,整体而言以花香为主要香气特征。
不同干燥工艺下的银猴种红茶的挥发性物质如表3 所示, 共有14 种关键香气物质的含量,其中,Y1>Y2 的关键香气物质有8 种, 分别为苯乙醇、 苯甲醇、β-紫罗酮、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醛、壬醛、柠檬烯、苯乙腈,其中6-甲基-5-庚烯-2-酮、柠檬烯的含量增加并不显著。
表3 Y1、Y2 红茶的挥发性物质汇总Table 3 Summary of volatile substances in Y1 and Y2 black tea
结果表明, 干燥工艺与红茶香气品质间存在密切关系[22],研究中的Y1 干燥条件有利于更多香气物质的产生与积累, 约66.67 %的关键香气物质的含量会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 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些关键香气物质主要是醇类、酮类、醛类物质;而剩下的关键香气物质则相反,其中,β-芳樟醇、3-甲基丁醛、α-柏木烯三种关键香气物质会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 干燥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 因此,Y1 红茶的玫瑰香、紫罗兰香、蜜蜡花香等香气比Y2 更强烈,而木香等香气会弱化。
红茶品质与茶色素的含量和比例存在紧密关系,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三者的相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茶汤的品质特征, 且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等药理学功效[23]。 银猴种与其他茶树品种相比,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较高,茶褐素含量较低,TR/TF 值在最佳范围内,汤色品质最佳, 理化品质优于群体种与金萱品种所制红茶,且关键香气物质(VIP>1 且有具体香气贡献的物质)含量多,香型以花果香为主,与混合品种所制红茶品质差异不大,因此,银猴种鲜叶原料品质更优,其红茶适制性较强。此外,有研究表明,外源酶、天然提取物、无机盐等外源添加物的引入,可以改变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和比例[24],因此,利用此思路来提高银猴种红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改善茶汤品质,有利于银猴种红茶品质的提升和加工特色风味的红茶新产品。
此外,较高干燥温度、较长干燥时间的处理有利于更多醇类、酮类、醛类物质等香气物质含量的增加,提升红茶品质。 项希等[25]通过变温干燥处理,探究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在红茶足火复干过程中,适当的变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红茶品质。王婷婷等[26]通过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滚炒干燥制作的红茶品质优异,适合开发为工夫红茶新产品。 目前鲜有关于银猴种茶树鲜叶制作红茶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比银猴种与其他品种所制红茶的品质特征, 探究干燥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将为丰富银猴种适制茶类,开发银猴种高香红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