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

2023-10-25 23:00朱恒
江西农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病牛规模化母牛

朱恒

(扬大康源乳业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600)

牛流行热是常见的牛群疾病,奶牛和黄牛最易受感染,而水牛感染数量则相对较少。奶牛流行热一般在牛8岁以前发病,而且随着牛的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牛9 岁以后很少感染该病。病牛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牛流行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在7 月-10 月。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传播快速,但在发病早期,其传播速度相对较慢,7 天后就会出现大范围流行。这种疾病一般在3 ~6 个年度内发生一次,在该病流行时,有大量的奶牛会出现发病情况。虽然这种疾病发病率很高,但是其死亡率较低,仅为1%~6.5%左右。

1 奶牛流行热特征

1.1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人们往往误以为流行热对牛伤害并不大。牛流行热流行季节是每年7 月—10 月,这段时间我国大多数地方处于高温高湿时期。对于高产奶牛来讲,高温高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应激因子,对其免疫力和身体的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奶牛体温会上升到41℃~42℃,会导致奶牛迅速脱水,产奶量减少50%,身体十分虚弱,死亡率也会增加。

1.2 病死率低,死淘率高

牛群感染流行热后,会出现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问题,关节较僵硬,行走有跛行现象,部分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后腿瘫痪及站立不稳问题。患有关节肿胀和瘫痪的奶牛,难以再站起来,将被强制淘汰。

1.3 可导致大量怀孕奶牛流产

规模化饲养的奶牛感染流行热不但会降低本胎次经济效益,而且也会使下一次产奶时间推迟,使母牛产程缩短,母牛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尽管奶牛流行热死亡率很低,但传染性较强,而且会导致怀孕母牛流产及出现死胎问题,最终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 奶牛流行热病原

牛流行热病毒是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的一种典型病毒,通常认为它仅存在一种血清型,能在脊椎动物和昆虫中繁殖。经-20℃低温保存后,其毒性持续时间较长,-40℃冷冻干燥感染血样中仍存在病毒,而病牛抗凝血液在2℃~4℃环境下贮藏8 天后仍具有传染性。牛流行热病毒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可以通过常规杀菌药剂来杀死。且牛流行热病毒对温度敏感,在56℃环境下持续10 min 或37℃环境下持续18 h 便能灭活。在pH 2.5 以下或pH 8.0 以上的环境下10 min 内也可使牛流行热病毒失活。

3 奶牛流行热临床表现

3.1 传统临床症状

奶牛流行热临床症状多,临床表现典型,因饲养管理和免疫状况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传统奶牛流行热按其临床特点可划分为以下四种。

3.1.1 肺炎型流行热

奶牛常突然发病,患病后情绪低落,出现站立不稳问题,动作迟缓,胃口变小,没有力气。患病牛体温在40.0℃~42.5℃之间,持续2 ~3 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也有可能反复。患病牛心脏跳动快,呼吸也很急促。随着疾病恶化,病牛腹部开始摆动,鼻孔张开,颈部伸展,舌头呈紫色,张嘴呼吸,可见有鲜血流出[1]。同时,病牛眼珠突出,眼神较为锐利,后期上眼睑肿胀,眼结膜潮红,出现流泪、易怒情况,脖子肿胀,颈部及胸部皮肤下有气肿,。另外,病牛步态僵硬,肌肉颤抖,走路跛行,且摇摇晃晃,经常躺在地上。

3.1.2 神经型流行热

此种病态下,奶牛有兴奋、紧张、敏感、狂躁、痉挛、抽搐及角弓反张等临床表现。

3.1.3 麻痹型流行热

奶牛患病特征是动作不稳定,步履蹒跚,容易跌倒。部分病牛早期出现体温上升现象,后期长卧不起,体温恢复正常。重症牛四肢伸直,躺在地上,双目紧闭,气息微弱,胃口大减。

3.1.4 消化型流行热

消化型牛流行热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病牛食欲减退或丧失功能,站立时两腿交替负重,蹬腿,眼窝深陷,嘴角有清亮涎水,呈拉线状,嘴角有清亮泡沫状液体,大便呈黑色。

3.2 临床症状新特征

根据近年牛流行热临床表现,50%以上为呼吸型,30%为消化型,但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大约15%的病牛患瘫痪型流行热,而神经型病牛比率则略有提升。此外,在奶牛流行热病例中,乳房炎发生率显著增加,表现乳房炎的患病牛比率较高,而有严重眼球突出症状的病牛主要为肺炎型流行热。

规模化饲养模式下奶牛流行热潜伏期为2 ~11 天,通常为3 ~7 天。病牛在临床上会出现突然的持续性发热现象,通常会在39.5℃~42.5℃之间,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3 天左右。同时,病牛可出现疲乏、反应迟缓、眼神涣散、食欲减退、怕光、流眼泪、眼睑浮肿及眼结膜充血等问题,大多数会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涕从鼻子里流出,口里有炎症,唾液增多,嘴角有大量泡沫,有明显腹部呼吸现象,并伴随着喘息次数和脉搏的增加。奶牛行走时,可以看到病牛四肢僵硬,肌肉颤抖,有关节肿胀问题,一些病牛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对病牛体表进行触摸,发现身体各部位皮肤温度有区别,尤其是耳、角根和肢端处存在寒感。部分奶牛会出现便秘、拉肚子等症状,在发烧期间会出现排尿增多的问题,多呈浑浊暗棕色尿液。妊娠母牛出现流产、死胎、泌乳量减少或完全停止现象,大多数病牛呈良性结果,一般可以维持3 ~4 天,死亡率虽低,但如果环境高温高湿,又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死亡率便会上升,一些病牛因为瘫痪而被淘汰,也有一些病牛因肺炎和窒息而死[2]。

解剖病牛,发现上呼吸道黏膜肿胀、充血、点状出血、大量黏液堆积于气管中,肺部出现水肿、气肿、间质变宽,肝脏、脾脏、肾脏出现轻微肿胀、变性、坏死,肩部淋巴结及肝脏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消化道大量出血,黏膜剥落。奶牛流行热病情严重情况下,病牛小肠中会有大量红色粪便,右心室会出现血栓,并且会膨胀,甚至还会出现肺气肿,引起肺泡破裂,造成肩、腰、背、四肢等部位皮下水肿。

4 奶牛流行热诊断

规模化饲养奶牛流行热病症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跛行、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瘫痪等,根据其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可作出相应诊断。此外,采用 ELISA 法对牛流行热进行检测,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方法。

5 奶牛流行热治疗

奶牛流行热由病毒感染导致,目前还没有特殊治疗方法,需要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及继发感染。根据临床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可使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①一般情况下,如果病牛体温高于41℃,出现高热现象,并伴有明显症状,应立即进行肌肉注射氨基比林或安乃近,再进行静脉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抗病毒药等[3]。②当病牛出现肺炎时,可以口服强心剂,在呼吸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要控制糖盐水的输液量,一般在1500 mL 左右,同时向其肌肉内注入少量的氨茶碱,或让病牛每4 小时服用一次盐酸麻黄素。③20%甘露醇、高渗糖水可用于治疗肺水肿病牛。如果有必要,可以将40 ~80 mL 3%的双氧水加入到50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搅拌均匀,再慢慢地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也可以通过鼻孔进行氧气输送。④如果病牛出现神经症状,可以通过肌肉注射25 ~50 mg/kg的氯丙嗪治疗,同时还可以口服磺胺嘧啶钠,促进大脑组织的消炎。⑤对于出现麻痹症状的病牛,可以通过肌肉注射10%的水杨酸钠、林可霉素等来缓解神经炎症。

6 规模化饲养模式下的奶牛流行热综合防治策略

6.1 奶牛养殖环境卫生与饲养管理

奶牛养殖环境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为了保证奶牛身体健康,应定期清除粪便和杂草,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防止病原菌繁殖,从而提高奶牛身体素质。在冬季,要做好奶牛保暖工作,避免奶牛着凉,在寒冷情况下要注意补充水分,但不要让奶牛喝太多冷水,避免冷水导致奶牛消化道应激。天气炎热情况下,则要加大防暑力度,做好降温工作,防止奶牛受热应激影响,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其机体性能大打折扣,降低免疫功能,为病原菌入侵提供机会。同时,在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必须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采用自繁自养方式,既能防止病原菌侵入,又能防止外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如果需要引入奶牛,在引入奶牛之前,要对奶牛的产地进行全面检查,禁止从疫区和受疫情影响的地方引进奶牛。对于新引进的奶牛而言,在进行规模化饲养前,需要对其展开严格的传染病检疫工作,引进前先隔离30 天,在30 天内如未出现异常情况,才能与其他牛群混养[4]。

6.2 奶牛消毒管理

首先,在规模化奶牛场入口处要设置汽车消毒池,在侧门入口处要有人浴池,在消毒室里设置紫外线灯。其次,在没有传染性疾病情况下,对牛舍、生产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如果存在传染性疾病,则要临时消毒,一天至少要进行1 ~2 次消毒,再对病牛排泄物进行处理,疫情结束后,还要对养殖场进行最后的消毒,以达到彻底清除牛流行热病毒的效果。最后,牛流行热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主要发生在夏天,主要是因吸血虫、蚊虫叮咬等导致疾病传播,这就需要做到彻底消毒,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消毒液浓度、微生物种类等,如选择两种以上消毒液,很可能就会出现拮抗情况[5]。

6.3 防止热应激

严格意义上来讲,热应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属于奶牛的生理特征,奶牛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其对寒冷的抵抗力强,但其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普通奶牛最多只能忍受27℃以下的温度。如果气温太高,奶牛会产生体温上升、产奶减少、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气温继续升高,会对奶牛的繁殖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奶牛的大规模死亡。要依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采取控制措施,除降温通风外,还应保证足够的洁净水源。奶牛的饮水量与外界气温、乳汁分泌量、个体状况、品种、年龄等因素有关。泌乳牛日饮水量约为100 L,所以除了喂食后要让奶牛在喂食槽内喝水,还要在牛群活动的地方设饮水池,以便牛能自由喝水,缓解其热应激反应。同时,还可以在水中加入0.5%的盐,以促进其新陈代谢。此外,还可以给奶牛服用清热解毒、凉血解暑的中药,这些中药可以调节奶牛的生理功能,缓解热应激引起的身体机能失调,提高其对温度的适应性,促进奶牛的消化和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6.4 对引入品种进行检疫

对于从外地引进的奶牛,要按照有关法规,对其做好布氏杆菌病、肺结核等疾病的检疫工作。若母牛是从国外引进的,需要复查白血病、粘膜病、蓝舌病等。从外地调来的奶牛,必须经过防疫审核,而且不得在疫区采购饲料和母牛。对于新引入的母牛,必须有当地政府出具的检疫证明,才能将其送到指定地点饲养,经过半个月隔离,确定没有问题后,再将其放入牛群中。

6.5 建立奶牛养殖隔离区

在规模化奶牛饲养中,如果奶牛感染传染病,必须要进行隔离。如若奶牛养殖场中并没有设置单独空间,便会严重影响到疾病防治和传染病控制效果。奶牛养殖场要有良好隔离场所,对有可能患有疾病的奶牛进行隔离和治疗。隔离饲养既能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又能为奶牛提供针对性的治疗,降低奶牛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6]。同时,对患病母牛要进行隔离处理。牛流行热病没有特效药,需要对症治疗,应以解热、强心、补液为主,辅助降温、输氧等措施。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其他疾病合并感染。在牛流行性热病流行期,除对病牛进行对症处理之外,还应配合使用风扇通风、喷水降温、饲喂绿色多汁饲料。重症病牛如发生继发性呼吸道感染、肺气肿,及时输氧可降低其病死率。另外,在牛流行热流行期应加强对妊娠母牛的护理,以预防早产、流产、死胎的发生。要重视加强对病牛饲养管理,降低病死率,在治疗上还可以采用有清肺、解热效果的中药。

6.6 运用综合防治方法

一方面,要重视及时消灭蚊蝇,避免传播疫病。如果奶牛被蚊蝇叮咬,则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影响其后期的休息以及喂养,甚至还会导致一些流行病大面积传播。因此,要重视消灭蚊蝇。为了防止蚊蝇繁殖,则需要清除牛场的杂草,并且铺平水坑,做好排水系统。另一方面,要注重设计硬地面的运动场,奶牛如果常常在泥水中行走和站立,会导致其体力被大量消耗,容易出现蹄病。因而,需要铺设带有坡度的坚硬地面,保证雨水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排出,防止奶牛长期生活在泥水中。

7 结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牛养殖效率,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殖密度提高,养殖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奶牛流行热发病率随之上升。一旦出现奶牛流行热问题,便会影响奶牛健康情况,甚至会导致妊娠期间的母牛出现流产、死胎问题,这样便会对养殖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而,奶牛养殖场要做好规模化饲养工作,在日常奶牛饲养中,应重视消毒工作,并且加大检疫力度和免疫力度。只有提升规模化饲养模式的科学性,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奶牛流行热及其他疾病,防止规模化养殖中的奶牛受到各种病毒的侵害,进而促使奶牛健康生长,为社会提供更多健康乳制品,推动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病牛规模化母牛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