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2023-10-25 23:00吴大明
江西农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再生稻稻飞虱稻瘟病

吴大明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花明楼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0)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粮食生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已成为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收获后留桩,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使稻桩上的再生稻腋芽发育成苗并抽穗结实的一种稻作制度,实现了“一种两收”。再生稻具有节本增收、减劳增效、品质优异、绿色安全环保等优势,极受种粮农户喜爱,尤其受种植大户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些农户种植再生稻时在头季按常规一季稻种植,在再生季疏于管理,靠天要收成,不注重栽培技术的应用,造成不良影响。下面从生态环保、提高效率、机械化作业等角度,结合近些年湖南省再生稻发展和种植情况,浅析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1 选好品种

再生稻要高产稳产,品种是关键,选择品种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再生稻品种选择标准:生育期适宜,头季全生育期140 天以下,确保头季稻在8 月15 日左右收获,以保证再生季在9 月15 日前安全齐穗;抗逆性好、适应性广,苗期耐寒,抗高温、抗倒伏、抗病虫害(特别是抗稻瘟病和纹枯病);再生能力强;两季高产,再生稻头季产量650 公斤以上,再生季产量350 公斤以上,周年产量超过1000 公斤;米质优,国标3 级以上优质米。

对于不同的地域和栽培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品种,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1]。

2 适时播种育秧

适时早播,以寒露风到来之前保证再生季齐穗为标准,根据品种在当地的生育期表现,倒推播期,头季一般与双季早稻同期播种,时间在3 月中下旬,确保头季在8 月15日左右收获,再生季在9 月15 日左右齐穗。加大用种量,再生稻用种量比中稻栽培用种量增加30%~50%,每亩用种2 公斤左右。种子用强氯精+咪鲜胺浸种消毒,催芽后用60%吡虫啉FS+芸苔素内酯拌种播至秧田。

培育多蘖壮秧,播种前秧田施足底肥,亩施用高效复合肥15 ∶15 ∶15(N ∶P ∶K)35 ~40 公斤和腐熟畜肥;秧苗1 叶1 心时每亩用60 ~80 克多效唑喷施(机插秧秧田不能施用多效唑);秧苗2 叶1 心时每亩施7.5 公斤尿素做断奶肥,移栽前3 ~5 天每亩施5 公斤尿素做送嫁肥;插秧前防治病虫害一次。

水稻秧苗移栽前做到“三带”:一带土,带土能保证插秧质量,有利于秧苗快速活棵返青;二带肥,移栽前喷施叶面肥提高成活率及增强抗寒能力;三带药,移栽前喷好送嫁药,及时防治各类病虫害。

3 整好大田

整好田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田整田标准:不漏水、田平整、精耕细耙、上烂下实、田面干净。旋耕深度为10 ~15 厘米,每个田块范围内的地表高低差不大于3 厘米。

对于不同类型的田块,整田也有不同的要求。机插秧田,翻耕深度一般以10 厘米左右为宜,如果翻耕过深犁底容易不平,会造成插秧深度不一致。使用大型机械耙地,尽量做到轮子不走同一位置,以减少底部不平现象;绿肥田或有机肥施用较多的田要提前15 天左右进行有水翻耕,泡田沤熟10 ~15 天,犁耙使土壤平整后才能插秧;冬水田在前季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翻埋残渣,泡水过冬,栽秧前浅耕细耙,耕平插秧。烂泥田犁耙次数应减少,以免插秧后造成浮秧。沙田宜少耙或不耙,以免耙后泥沙分离,使土壤紧实,影响插秧后根系生长;夏收作物田在油菜等夏收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翻耕,栽秧前下足底肥再整田。整田时间一般在机抛、机插等工作的前2 天。

土壤改良:一是适量施用生石灰,针对南方土壤普遍呈酸性的现状,整田时每亩稻田可施70 ~100 公斤生石灰;二是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油菜收割时,秸秆粉碎就地全量还田;三是冬种绿肥还田,中晚稻收割后,每亩可撒播1 ~2 公斤紫云英、肥用油菜、萝卜等种子,种好冬季绿肥,在绿肥盛花期及时将绿肥翻压还田。

4 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4.1 适期移栽

确定移栽期要三看,一看日平均温度,水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温度稳定达到15℃以上,移栽过早,则会推迟返青,甚至导致死苗和僵苗;二看秧龄和叶龄,抛秧秧龄20 ~25 天,机插秧秧龄18 ~25 天,秧苗一般处在3 叶1 心期;三看天气,避开大雨、大幅降温的天气插秧。

4.2 合理密植

一般来说,密植距离要根据稻谷品种的生长习性、生长势和分蘖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以充分利用田地资源,同时避免植株过度拥挤而竞争,提高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密植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密植,否则可能会导致光合作用不足、空气流通不畅、水分蒸发过快等问题,从而影响产量。适当发挥密度对有效穗的补充作用,缩短整株植株生长完成的时间,充分协调再生稻的头季和再生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一般保证头季每亩插1.7 万蔸以上,基本苗4 万~6 万株,有效穗数18 万~20 万。

5 肥水管理

5.1 肥料管理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科学的肥料管理是关键。应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和稻谷品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再生稻头季施肥原则是控氮、增钾,做到“肥而不倒”,头季如果肥料充足,不仅头季产量高,再生季发苗也多,产量也高。根据头季每亩650 公斤左右的目标产量,亩施纯氮14 公斤左右,按基肥∶蘖肥∶穗肥=5 ∶2 ∶3 的比例施用,氮磷钾肥按2 ∶1 ∶2(N ∶P ∶K)的比例配施,同时可配施硅肥防倒伏。施足基肥,每亩大田施45%高含量复合肥(15 ∶15 ∶15)(N ∶P ∶K)35 ~50 公斤;早施追肥,移栽后5 ~7 天内,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7.5 ~10公斤,可加硅肥均匀撒施;巧施穗肥,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5 公斤尿素加10 公斤钾肥,或10 公斤复合肥加10 公斤钾肥;加施促芽肥,施促芽肥是保根促芽的关键措施,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在头季收割前7 ~10 天,亩施尿素7.5 ~10 公斤、氯化钾3 ~5 公斤,促进再生芽萌发,促芽肥不可过早施用,以免造成头季稻贪青晚熟。

5.2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也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水分管理不仅要确保水分的充足供应,还需要注意避免过量浇灌和缺水等问题,以保证稻株健康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再生稻头季采用“浅水插秧、有水活蔸、湿润促蘖、晒田控苗、足水孕穗、浅水抽穗、干干湿湿灌浆壮籽、深水打药”的水浆管理原则。整个过程中,除孕穗、抽穗扬花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做好两次干田:第一次晒田控苗,做到“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晒到田埂边开裂,促根深扎,在6 月10 日前后晒好田;第二次在头季收获前7 ~10 天搁田,在齐穗后15 ~20 天,灌浅水施促芽肥后,让其自然落干搁田养根,做到干田收割,直到割后1 ~3 天复水。头季抽穗扬花期如果日平均气温达到35℃以上,田间灌5 cm 以上深水来降温,有条件的地方做到日灌夜排“跑马水”。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危害引发的死苗、倒伏等问题,不仅会造成水稻头季减产,而且会严重影响再生芽的萌发,所以头季必须防治好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头季收获前茎杆健壮,根系活力强,能发出再生苗。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情况,采用低毒高效农药,重点抓好关键生育时期(分蘖盛期、孕穗期、始穗期、收割前)“三虫三病”的绿色精准防控。分蘖盛期防治对象为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孕穗期防治对象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始穗期防治对象为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收割前7 ~10 天防治1 次稻飞虱。

各类病虫害防治指标:稻飞虱百丛1000 头(分蘖盛期500 头)以上;稻纵卷叶螟亩幼虫10000 头以上或每100丛 50 个及以上束尖;二化螟枯鞘株率3%或枯鞘丛率5%以上;纹枯病病丛率30%(分蘖盛期20%)以上;易感稻瘟病品种田和老病区。

各类病虫害防治药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用苏云金杆菌(8000IU/微升以上)、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甲维·茚虫威等;防治稻飞虱,可用三氟苯嘧啶、呋虫胺、吡蚜酮、噻虫嗪等;防治纹枯病、预防稻曲病,可用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嘧菌酯、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预防稻瘟病,可用枯草芽孢杆菌(1000 亿芽孢/克以上)、三环唑、稻瘟灵、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春雷霉素等。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尽量做到查田看苗,达标防治;田间灌浅水施药,保持3 ~5 天;防治药剂中可适当添加农药助剂,提高农药利用率;注意轮换用药,以防害虫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种植抗病、抗虫的再生稻品种,加强土壤管理,控制水分等。这些措施都可以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7 头季稻收割留桩

首先,在水稻成熟度为九成至九成五黄熟时抢晴天收割为宜;头季一定要青秆、活秆收割,保证再生能力,有利于再生苗的促发,切忌过熟收割。

其次,在收割时要注意保护稻株,尽量减少对稻株的损伤和破坏。头季机收质量是保证再生季产量的关键。在头季收获前7 ~10 天灌浅水施促芽肥后,让其自然落干,以收割时田间脚踩不下陷最好,能承载收割机,确保既不损害根系,又可不让稻桩压入泥中,减少对稻桩的压损;可使用窄履带机收割,减少履带对稻桩的压损,或选择再生稻专用收割机减少直行碾压,同时整机重量的降低可以减轻对稻桩的碾压程度,使得部分被碾压的稻桩仍能恢复生长;收割机要装有秸秆粉碎机,防止稻草覆盖稻桩,影响腋芽的萌发和生长。

最后,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坚持“早收低割,迟收高割”的原则。8 月5 日前收割的,再生季节充裕时,宜留桩高度20 厘米左右;8 月10 日后收割的,宜留桩高度30 ~35厘米左右,保留倒二位芽;8 月20 日后收割的,宜留桩高度40 厘米以上。

8 再生季栽培管理

8.1 科学灌溉

头季收割后温度高,田间含水量低的田块及时上“跑马水”,田间湿度大的田则2 ~3 天后上水,既要防旱,又要避免水淹烂蔸,保持水深1~2厘米(不能超过3厘米),然后让其自然落干;后遵循“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有水孕穗、干干湿湿灌浆到成熟”的原则;抽穗遇低温时灌深水保温,并施用生长调节剂,低温过后渐排水。

8.2 合理施肥

合理的施肥管理也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再生季要施好促芽肥和发苗肥。在头季收割前7 ~10 天,亩施尿素7.5 ~10 公斤、氯化钾3 ~5 公斤,促进再生芽萌发;头季收割后1 ~3 天,每亩施尿素15 公斤,确保施肥足量,促进再生季多分蘖;再生季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8.3 加强病虫害防治

再生季一般不需防治病虫害,但需要注意稻飞虱、稻瘟病的发生,以及避免鼠雀为害,若需要防治时,再生季应使用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以保证再生季米质。

8.4 适时收割

再生季的收割时机是十分关键的,收割的时间不仅会影响再生季的产量,还会影响再生季的品质。再生季的上位芽早,分化时间长,下位芽迟,分化时间短,前期分化较慢,后期分化较快,这种特性决定了再生季上下位芽生育期长短不一,抽穗成熟期较长,青黄谷粒相间,应在全田黄熟后再收割。

9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再生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稻作种植方式,其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于粮食产量的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了解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要点,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考虑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对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农民们也应积极探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提高产量,改善生活。

猜你喜欢
再生稻稻飞虱稻瘟病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