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郑州广播电视台 河南 450018)
在现阶段电视媒体普遍转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满足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出现在荧屏之上,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与关注的焦点。在融媒体时代当中,一部优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往往能产生巨大的传播效应,成为一种传播现象,甚至潮流文化[1]。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一种全新的综艺类节目形式,实践证明,制作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是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有益方向与有利实践。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本身所具备的气质与特点具有鲜明性,这些就构成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要素。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环境和传播语言。具体分析如下: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综艺节目的整体水准与品格担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综艺节目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意图过于明显,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过后就放弃了电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伴随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电视媒体又自觉肩负起自身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开始向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这在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作为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播的主体,如《中国诗词大会》一般,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将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诗词文化与时代精神、社会需求相结合,很好地对诗词文化进行了广泛传播,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文化体验。
多数综艺类节目都将娱乐性放在首位,这也与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有关,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综艺类节目由于过分强调娱乐性而缺乏营养,长此以往使得在娱乐至上的环境氛围当中很难实现综艺节目的传播内容突破。然而,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很好地解决了娱乐至上的问题,将娱乐变为活跃节目气氛,提升趣味性的有效方式,凸显文化内容,展现文化魅力[2]。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节目中的百人团战、诗词小剧场以及对主题的设定等都是具有娱乐性的节目形式与环节安排,但是这些形式与环节的根本是在配合传统文化的展示,而不是凸显娱乐,娱乐作为节目内容的点缀,很好地帮助诗词文化生动形象地作为传播内容得以展示。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渠道上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基于电视媒体的传播主阵地,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融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渠道,总体来说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渠道具有多元性特点。特别是电视媒体作为权威性媒体与传统媒体,其本身在权重性与专业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也使得其制作与播出的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与能量基础,再加之融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渠道,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很容易产生话题性与适应性,而这些渠道内传播的内容也因为传统文化本身的优质性与电视媒体自身的底线思维与严格把控,使得传播时不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不会因传播渠道的多样而产生负面的影响。
现阶段,党和国家大力呼吁文化自信,也给出了政策的指导与支持,而社会与群众在经济基础与物质文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同时,对于学习文化与充实精神的需求日渐迫切,这些都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一段时期与一定时间内呈现井喷式出现与高速发展的内外因所在,基于这样的环境条件,也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
传统文化的本质属于精英文化,“阳春白雪”的背后是与大众化的脱离。而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就是在将精英文化的身段降低,使其具备大众化,满足与大众的需求。为此,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构建一套属于自身的传播语言,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发观众的兴趣,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让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得到有效传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该节目十分重视“人民至上”的原则,注重将诗词文化融合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如“民间出题人”的邀请,如“味道”“奋斗”“节气”等主题的设置,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许多环节简单有趣,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时的一种方式,使得传统文化真正被以一种简单轻松的方式所接受,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语言的架构。
在融媒体环境中,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一定是其本身所具备的特征能够满足并适应融媒体的传播需要,能够得到广泛的受众支持。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话题性特征、多元性特征与适应性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话题性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基础特征,现阶段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所制造的传播话题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化展示、偶像塑造和人文情怀。具体分析如下:
1.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展示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核心就是文化展示,只有实现全面深入的文化展示才能推动文化的传播,才能真正提升国家与民众的文化自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展示,将文化变成一种能够在现阶段融媒体环境中持续传播的热点性话题,从而使文化能够在被讨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对人们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在每季节目的播出过程中,网络上都会有关于“古诗词文化”的热搜、热点、热文等,这些都是由于《中国诗词大会》对古诗词文化的良好展示而引发的网络话题,对于这些话题的讨论具有广泛性、持续性、发散性的特点,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很好地实现了古诗词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2.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偶像塑造
综艺节目为提升节目影响力与吸引力,多会邀请名人明星作为节目嘉宾,这样的形式在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也有所应用。所不同的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邀请的节目嘉宾无论是在气质还是学识方面都要与节目的需求相吻合,还不只是娱乐性的代表,同时,由于在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气质与素质能力,更是使得许多素人、学者成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所塑造的文化偶像,从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因才华出众,在网络上有极高的人气,在节目播出后成为“才女”的代名词,具有很好的青年偶像示范作用,而郦波、蒙曼等专家则因为深厚的学识积累与独到的见解观点同样备受追捧与瞩目,成为诗词文化的代言人和文化偶像。
3.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人文情怀
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观,而人文情怀一直以来都在中化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人文情怀的展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传递出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而对于这些情感的共鸣也是产生话题性的关键因素所在。
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在主题设置为“奋斗”的一期当中,展现了建党百年、筑梦太空、全民抗疫等不同的事件,而在这些事件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奋斗故事,这些故事中所展现的人文情怀就能够很好地引发共鸣,激发情感。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多元性特征,主要是指其在现阶段融媒体环境中,所拥有的传播渠道的多元性。在多元性传播渠道保证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看作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与意见领袖之间共同合作的过程[3]。
首先,《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都是在电视媒体上首发播出,是话题性产生的源头,同时又以电视媒体本身的权威性和传统性,保证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稳重大方的节目气质与正确主流的价值取向。
其次,网络媒体的多元化与传播的快速化保证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全面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话题性将在讨论中不断发酵,从而产生更多地面向与维度。而且网络媒体的多样性也能在保证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多样性传播的过程中,满足于不同媒体使用喜好的受众的文化需要。
最后,意见领袖的意见往往具备一定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以《中国诗词大会》的专家郦波、蒙曼为例,他们不仅仅是节目的嘉宾,在网络媒体领域他们更是大V,他们所发表的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言论往往会被快速转发讨论,从而引发关于《中国诗词大会》、关于中国诗词文化的新一番讨论,而他们作为相关领域的权威,本身就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其言论对于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播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综艺是以年轻人喜爱为主的节目形式,而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适应年轻人的欣赏水平与实际需要,而且现阶段,年轻人是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用户,可以说适应年轻人的实际情况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追求良好传播效果时的首要任务。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该节目在播出时于微博设置有话题讨论,根据统计显示,“90 后”对于话题的参与度占到总用户人数的50%以上,由此说明《中国诗词大会》很好地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从而为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适应性还应该表现在对全民学习文化迫切需求的满足上,只有通过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适应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观众的不同的审美喜好与文化偏好,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是一个正向能量双向传递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本身的内容质量与鲜明话题适合在融媒体时代进行传播,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情况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又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热度与实现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人文情怀,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文化体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文化实践。具体分析如下:
通过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有效传播,能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不断使得受众群体的规模扩大,当受众群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反响,在根本上改变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4]。在此基础上,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也会变得愈加顺畅,传播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的初衷,在所有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中,“关注”应该被放在首位或者前部位置,只有通过关注形成规模人群,才能实现更好的节目与文化传播效果。
在传统文化的内核当中,人文情怀占据着比较关键的位置,以人文情怀为核心,通过传统文化能够看到古人对国家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关心与情感。这就要求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将其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结合,以人文情怀呼应时代精神,从而让现代人越来越能体会到人文情怀,从而通过观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而接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思想境界,培养社会群众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从而有利于形成万众齐心的良好社会局面。
传统文化的传播最终目的是要能够融入生活,指导实践。传统文化虽然历史久远,但是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与精神蕴藏依然对现代人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本质上来说,可以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实践,而且现阶段证明这样的文化实践是成功的,是必须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这样的文化实践,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文化意义的关注,从而投身文化实践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限传播,更是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意义,使其能够为现代社会进步发展做出文化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形成针对于文化传播与文化实践的蓬勃景象,进一步推动包括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的文化实践[5]。
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与媒体生存环境的质的改变,电视媒体改革转型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通过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有效传播,电视媒体应该有所启示,为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指导性经验。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成功启示应该是既要阳春白雪,也要通俗易懂;既要保持主流,也要广开渠道;既要坚守传统,也要创造效益,这样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良好传播,实现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播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