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2023-10-25 01:44丁晓东赵峰松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产教学院融合

丁晓东 吴 奕 赵峰松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产业学院主要是指与特色鲜明、制度完善、产业密集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共同育人、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方式,产业学院融合产业与教学,虽然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形态,但是他们彼此相互支持,同时整合教学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呈现出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办学模式。财会类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各自发挥优势,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共同培养学生,为社会不断输送大量会计人才[1]。

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产业学院的必要性

(一)财会领域发展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传统的会计工作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革,对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理论的运用、会计职能的体现、会计的组织方式、会计工具的使用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高端的会计人才大面积缺失。会计作为企业中重要的职位之一,担负着引领企业全面走向数字化的重要责任。因此,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断适应新理念。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要熟练掌握数据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挖掘数据,洞察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拥有捕捉数据、管理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存在部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如一些一线城市会计人才数量多、素质好。而中西部部分地区存在会计人才队伍整体质量偏低,会计力量偏弱,缺乏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二)产业学院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自2017 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学院,助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20 年7 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地方政府企业要与特色鲜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等主体共同建设共享共管,双方互利的现代化产业学院。打破二者之间的边界,提高企业在合作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全面实现校企育人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着力点,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通过成立产业学院,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之间多主体、多层次的产教融合发展体系,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资源、技术、平台、人才共享,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产业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可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建设。

(三)产业学院建设助推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产业学院[3],与其他形式相比,产业学院的建成可以提高高职院校产教协同办学的动力。所谓产教融合,秉承着培养人才的理念,将教学与产业有机融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专业建设,在培育人才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形成校、企双赢的办学理念[4]。产业学院是一个教育单位,是由多个主体共同成立的。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育人,逐渐提高产业学院各项资源的丰富程度,助推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各类资源的紧密程度。因此,产业学院与产教融合之间既相似又不同,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推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产业学院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更新旧的观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5],以全面建设经济强国为奋斗目标,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业学院理念的诞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传统教学模式通常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是建立在学校实训室的基础上,虽然具有一定的仿真效果,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产业学院的组建,可以更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根据产业和教育的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尤其要体现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同时,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方向等要密切结合产业,培养目标要精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对产业学院建设相关法律文件及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国产教融合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 年以前,在这一阶段产教融合的概念逐渐明晰,自2017 年起产教融合更注重产业之间相互融合[6]。近年来,以产业和教育为宗旨的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但是大部分文件都以宏观政策为主的原则性条例,各地在落实政策时缺乏细节方面的规范,不同地方的高校在解读和实施政策的结果中是不同的,这就容易造成高校与高校之间在产业学院发展中的不平衡。例如,政策理解程度不同、物资分配的不平衡、执行的力度不同等。此外,政府的监督职能也未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发挥充分的作用。一个政策的落实如果没有监督措施,那么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结果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没有相关部门的制约和监督奖惩,建立产业学院只能是一纸空文,相应的文件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更多是流于表面形式。

(二)企业对产业学院职能认知不足,参与度不高

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企业都是被动参与状态,消极的态度最终导致参与效果不理想。部分企业流于表面形式,只是把产业学院作为招贤纳士的一种渠道,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缺乏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企业目标是把盈利放在首位,而学校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因此,校企合作要充分考虑到协同育人以实现共赢的目标。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如果追求的目标及方向不能达到育人的效果,可能成为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的障碍。

(三)高素质教师团队建设落后,人才培养方案需求不紧密

当前在产业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培养方案陈旧、师资队伍老龄化,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不一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体系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准确。以会计专业为例,专业课包含理论课和实训课两大类,其中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保证业务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创新能力及账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训课程以实训基地为主要教学场地,要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实际操作经验为目标,而不是讲授理论课。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上课散漫、没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过程,导致效果不理想,教师无法把知识真正教给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对相关技能模棱两可,缺少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不具备专业技能。严重阻碍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企业无法选聘合适的员工。

第二,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尽管各职业院校选用教材都是名校教授编写,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与产业相衔接。最终导致教材无法在应用型人才中适用。

第三,师资团队配备不合理,教师年龄偏大。终身学习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始终保持不变,会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最终导致教学能力差,科研成果不务实、不具备可行性,这种情况会制约产业学院的发展建设。

第四,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多主体的参与可能会导致彼此发生冲突。学校和企业相反,往往注重偏理论层面科研成果的转化,可能导致其科研成果很难在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价值,而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所选择的项目一定是能为企业带来丰富收益的,如果一个项目不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并且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大,企业可能放弃合作。

(四)学生缺乏实践积极性,创新意识不够

学生作为产业学院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关乎着产业学院的发展。他们大多是以就业为目的,因此学生参与产业学院初衷也是想要获得更多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停输送,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惰性过强,不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过程中,最终导致人才综合素质较低,人才质量与企业预期不符,导致后期的校企合作难以顺利进行。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换专业或者转行,企业难以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人才,最终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一)根据市场需要及相关政策及时调整产业学院体制

根据国家当前政策,从市场角度入手,分析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学院体制。应根据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规划书下达指标要求,根据规划书内容选择最优的分配方案,帮助高校更好地建设产业学院。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开展定期专项资金审查,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制度开放的力度要灵活多变,鼓励产业学院扩大办学。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要加大监督管理措施,建立分明的奖惩措施,不断完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培养能适应当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大数据分析处理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加大企业对产业学院的认识,提高参与度

产业学院的建立,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多次研讨商议,产业学院的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努力,双方都需要付出努力。作为企业应该在了解市场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后,合理制定发展计划,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并起到先锋示范作用,不断带动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积极加入产业学院的建设中。同时积极加入学校人才培养中,例如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建设、校内校外教学实践方案设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岗位以及相关岗位的技能培训。把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上升到实践方面,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培养人才,共享科学研究成果。企业还应着力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水平,加强与高校合作,制订长久的合作计划,提升企业自身吸引力,为企业留住更多人才[7]。

(三)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应招聘并组建德智兼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选拔优秀的教师作为产业学院专业带头人、任课教师、实践教师,共同探索课程标准、企业实践、产业拓展、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8],全方位提升产业学院教师队伍素质。在教学研究中,除了发挥在校老师的优势,也要积极发挥企业导师的优势,创新教育模式,通过企业师傅参与教学,推进校企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增加社会经验。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一体化课程系统。学校要增加学生企业实践机会,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意识

目前,有部分学生出现理论课没兴趣,实训课跟不上,最终导致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不高,不符合市场及企业的需求。因此在校时,应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让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日后的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在实训课及企业实践时,加大对新技术以及社会大环境的讲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学以致用,脚踏实地。

猜你喜欢
产教学院融合
初等教育学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