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荃 任雪莹
1.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6;2.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6
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1+X”证书制度是契合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互融合,以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先进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1+X”证书制度是指将职业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这种制度将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推进高校中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更能适应现在就业环境的新型人才,解决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1]。
学历证书是指在教育系统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考核而颁发的文凭证书,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资历、学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证明,用人单位通过学历证书对应聘者的基本学习能力进行了解。职业等级证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通过政府授权国家认可的评级机构,对完成相应的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者颁发证书,这个证书是可以对劳动者的职业技术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客观、直观的评价。
“1+X”证书制度并不是单纯将学历证书和职业登记证书相结合,而是为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的现代化教育改革制度。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各种产业的飞速发展,其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如何真正解决高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就变得极为关键。
不可否认,“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学生技能提升和学生就业能力增强,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的标准设置就成为了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将“学分银行”理念运用到“1+X”证书制度,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行“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了数字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全面融合、人才评价体系的发展,为“1+X”证书制度体系的实际搭建、落地实施和应用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行“1+X”证书制度是为了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所谓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指高校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本科高校每年输出的大量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人才缺口,从而出现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现象。“1+X”证书制度在应用型高校中的实施就是为了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产业迎来转型升级,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大,这就要求本科高校在本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应用型人才的输出,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
近年来,为了推动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体系的发展,提出了“1+X”证书制度,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大,有关“1+X”证书制度在应用型高校中如何实施的研究也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1+X”证书制度在应用型高校中的实施,有效与产教融合相结合,增强对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视,并且在各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这一问题与用人单位难找人的问题。“1+X”证书制度和产教融合的共同实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逐渐显现,有力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并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解决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基础薄弱这一问题,提出了“1+X”证书制度。这有利于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改革的应用型人才,以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这一问题。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国家政策与高校教育培养体系相结合,同时还要针对地区特色产业进行学科和教育设施的建设。因此,“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强了应用型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
“1+X”证书制度的实质是将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相结合,其中职业证书是学习者从本科毕业进入社会后的技能证明。职业证书的取得要求学习者通过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学习要求,并通过最终考核,职业证书根据取得者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分为不同级别,用人单位通过证书初步了解应聘者的职业技术能力。
既然是职业技能的培训,校企合作就成为关键。应用型高校主要就是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将地区经济与特色企业合作紧密结合,将更好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办好应用型高校的关键[2]。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政策实施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校企的深度合作。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飞速发展,各个新兴产业随之出现,对适应经济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增高,但是相应的教学体系无法及时改进、教材的创新和师资力量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基地和实习场所较少。正是由于各方面资源的缺乏,“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受到阻碍,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目前,国家出台了“1+X”证书制度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制度具体实施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还不完善,导致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无法很好地实施这一制度。社会各个层面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实际运用。
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对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支持不足,学生的职业技术培训无法实施落地,这些资源的不足导致实施“1+X”证书制度的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各个产业的经营方式,为了能培养更好适应社会转型和科技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调整应用型高校的培养模式变得极为紧迫,重视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现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关键。
但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应用型高校的内外驱动力不足的缺点显现出来。一方面,在学校外部,由于税收等国家政策没有落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积极性无法得到很好的调动,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训计划无法得到实施,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仅仅是在书本知识,同时由于政策的缺乏,各地高校无法将区域经济将高校教育相结合,无法结合自身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的课程建设无法及时更新改革,师资力量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长期以来,学校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力无法得到提升,这就导致“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受到阻碍。
虽然国家提出“1+X”证书制度在应用型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但是对于具体制度的实施和框架并没有具体的规定。“1+X”证书制度框架是怎样的、证书如何考核、学分如果转化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总框架制度下开展工作。
目前,职业资格认定的负责部门职权划分不清晰,多部门管理导致职业证书认定混乱,证书的认可程度受到影响。在“1+X”证书制度中,如何将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进行融合,也是必须在总体框架下制定标准。只有制度的框架和制度确定,应用层本科高校的“1+X”证书制度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落地。
全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主动结合当地特色经济,与特色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和职业技能教育标准等[3]。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中,把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的同时,学校利用校内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达到校企合作共赢。
对实施“1+X”证书制度的应用型高校中,政策明确规定应用型高校应加强对“双元型”教师的培养,“双元型”教师是指同时可以承担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教师,政策规定,“双元型”教师数量要超过专业课教师数量的一半,专业课教师需要在企业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且实训时间按照规定不得少于1 个月。
为满足应用型高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要求,高校应加强“双元型”师资力量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专业课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为适应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一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到企业中参加培训;二是从企业中聘请资深技术人员担任老师。
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学历知识的载体,职业技术培养是通过实践课程教学获得,所以课程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实施适应地区特色产业与“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相融合,必须建立针对地区经济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的建立与改革必须针对地区特色产业转型中出现的技术和工艺的升级。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学科建设时,院校要邀请产业高技术型人才和专业教师和教育界专家召开研讨会,确定适应地区产业的新岗位及其岗位职业技能要求,针对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进行难度排序,并建立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应建立深度合作,确认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生实训计划,再根据岗位技能的发展,构建更好适应产业改革的课程体系,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分银行的概念出自终身教育的理念。学分制银行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将银行的概念用于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它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获得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中,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实现各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的学分转换,并且获得相对应的职业等级证书。
如何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转换,是作为落实“1+X”证书制度的重要一环,学分银行理念的运用,可以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中,帮助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所需要的各种学分进行转换。学分银行的本质是将学习成果进行灵活的融通转换,避免学生进行重复学习,搭建各类课程的学习桥梁,建立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4]。
在“1+X”证书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如何将职业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相结合和转换,关键在于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施“1+X”证书制度时,首先需要建立学分认定的标准,然后创建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职业教育学分制银行。这个学分制银行中,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课程所体现的各种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和评分,并且将企业岗位要求和高校教育相结合,以达到激励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将学分银行理念运用在“1+X”证书制度中,不仅使职业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深度融合和转换,同时从内容上强调了职业技能证书的教育支撑价值,并且满足了国家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推动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建设。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对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重视,其实践程度已经成为评价一所应用型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5]。将学分银行理念运用到“1+X”证书制度中,有利于解决制度缺少框架和标准的问题。通过对“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推进,有利于解决复合型人才的缺少问题,并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