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行为予以全面控制,能够结合单位实际需求,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我国预算法规制度要求,正确认识开展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彰显其在社会经济、财政方面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不断探索全新的发展途径,加之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致使财政资金面临难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一般都是国家拨款,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时,其需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通过编制严谨细致且具备较高可行性的财政预算,实现对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以此帮助国家减轻经济负担。
分析我国2022 年财政政策执行报告可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收入分别为26 万亿元、20.37 万亿元,其中,预算支出比2021 年增长6%左右,且相对于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超出大约6 万亿元,这表明我国的财政资金压力较大。目前,我国土地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致使总体财政收入减少,因而国家提出政府部门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且,2023 年“两会”结束后,中央宣布清退令,要求全国机关事业单位裁员5%,以精简编制,并在推动机构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减少财政支出,强化机构运转。在这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编制,有效监管预算执行过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开展预算管理评价工作,并对各项支出予以严格管理,以缩减开支,保证所有资金用在要紧处。
我国针对预算管理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目的是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硬化预算约束,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政预算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利用财政资金。现阶段,我国强调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公开制度,财政部门官方网站目前也推出预算、决算公开平台,以发挥社会监督功能。这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有效优化预算项目,完善预算控制模式,在遵循勤俭节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逐渐加大预算监管力度,提高预算管理规范性[1]。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实施预算透明制度,全面公开预算信息,包括收支预算、各项经费安排、预算收支增减等信息,详细说明重点预算支出项目,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运行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数量较多,拥有编制人员数量较多,即便是非编制人员,数量也十分庞大,所以仅用于人员工资发放的财政资金规模就已非常惊人。因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较多,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财政支出不断上涨。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在遵循勤俭节约原则的基础上对预算支出予以合理控制,能够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减少非必要支出;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严格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合理配置资金,保证资金支出的科学性,能够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使财政压力得到缓解。
我国预算法明确提出了预算管理要求,其中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优化、预算监督以及预算审查等各个环节,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科学配置财政资金,将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到法律层面,在贯彻落实预算法要求的同时,达到有效管理财政资金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我国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利用预算管理工具对财政资源予以合理配置,能够提高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率,从而使财政资金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助力。
严格执行预算公开透明制度,公开所有预算项目信息,可以让公众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并向监管部门举报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另外,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要在预算管理中纳入所有收入和支出,以此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违法现象的有效防范,同时也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虚报预算支出、冒领预算资金、擅自更改预算收入上缴方式等违反预算法行为的责任追究措施、处罚措施。在我国预算法的约束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公开预算收入和支出信息,保证财政资金合理使用,能够减少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单位廉政建设,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2]。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应深化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树立法治思维,严格执行有关预算管理的规定,全面认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解决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并纠正仅注重单位利益而忽视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以长远发展的目光看待将预算编制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应通过培训的方式,调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序落实预算管理工作,以此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应要求相关部门科学编制预算,分层落实各项工作,将责任细化到人,让全体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其严格按照预算方案开展工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基层员工应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正确认识参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主动落实领导下达的任务,自觉学习、储备预算管理知识,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发挥自身力量促进预算管理目标顺利实现[3]。
为保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按照我国预算法规制度要求,合理制定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以有效管理预算执行的重点环节;另一方面,建立财政预算工作团队,专门负责预算管理过程的各项工作,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监督和决算等,以此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实现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为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优化预算管理组织,对预算管理工作人员予以全面评价,全面了解其预算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保证所有组织人员都能达到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把好人员素质关;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发展实际优化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我国预算法规制度要求,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有效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保证所有资金用到要紧之处,有效保障重点支出,并明确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以此对财政预算支出进行全面控制;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发展实际优化预算管理程序,统筹规划所有预算项目支出,避免预算执行出现偏差,同时对财政项目可行性予以评估,得出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实现对预算风险的管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注重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以高效、全面收集预算信息,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应从三方面入手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首先,在预算编制开始前,采集相关基础数据,包括办公用房、办公用车维护和办公用品、办公设备采购等方面的信息,并依据政府部门要求的采购方式编制采购预算,明确采购规格、采购数量以及采购资金来源等内容;同时,针对专项支出项目,制作、上交项目申请报告,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科学、准确测算预算项目的资金需求。其次,调动各部门协同配合。财务部门应结合各部门工作规划,全面审核项目支出预算,分析项目各项指标,明确项目主次,以对项目资金进行合理安排。最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对内部人员和用车情况予以全面把握,结合单位所需,按照标准要求来计划所有支出,实现对“三公”经费预算的科学编制;在此基础上,为各部门合理分配预算指标,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保证预算和决算相符[4]。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监督机制和预算审查机制,实现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监督与审查,通过联动、牵制、约束预算编制、执行、优化、监督等工作,有序衔接预算管理各环节,保证预算管理体系良好运行,推动预算管理有效落实。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要求预算管理相关部门人员对预算监督工作予以配合,引导部门人员明确并积极解决自身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调整预算管理基本单元,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落实预算公开工作,提高预算信息透明度,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公开责任,运用电子信息化平台,全面公开预算、决算评价、监督结果;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针对社会公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细化预算公开内容,注重公开关键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和资金使用情况,有效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功能。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机制,包括定期组织预算监督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预算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监督能力。如通过组织内外培训、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方式,让预算监督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最新的预算监督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考核、业绩评价等方式,对预算监督人员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制、奖励制度等,以激发预算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预算执行的目的在于完成财务收支目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预算执行是关键环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三点。首先,不可在无预算、超预算的情况下进行支出安排;其次,快速推进预算执行工作,保证预算资金运转高效;最后,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确保收支处于平衡状态。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一是对各项支出费用予以检查,判断是否超出标准范围,是否存在违规列支问题,是否存在浪费现象,是否按照年度预算进行采购;二是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检查,判断是否与工作规划相符,是否与事业发展目标相匹配,是否与预算执行计划一致;三是对年度预算和预算收入征收工作予以检查,判断是否有效执行政策;四是对各项应缴财政款项予以检查,判断是否足额入库,是否存在滞留问题,是否存在私自建立小金库的现象。通过全面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确保整改到位[5]。
行政事业单位应优化预算评价制度,在预算执行后期整合相关数据信息,进而以预算评价体系为依据展开对比,找出偏差,并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制定考核标准,科学确定考核指标,以定量、定性相结合评价预算管理工作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并整改。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制定考核激励措施与惩处措施,针对项目实施效率高、质量好的情况,适当给予相关人员奖励,充分发挥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而针对项目实施效果不好的情况,适当惩处相关人员,以儆效尤,达到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的目的。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应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权重。不同指标在考核评价中的重要性不同,可以根据工作目标的重要程度、部门特点和职责来确定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以更准确地评估绩效和工作贡献。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多个维度评估工作绩效,包括工作成果、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能力。第五,行政事业单位应引入360 度评价方式。除了上级对下级的评价,还可以引入员工间的相互评价、下级对上级的评价等形式,以确保评估更客观公正,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仅能够缓解财政经济压力,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还利于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实现预算、决算信息公开透明。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规范单位各部门预算编制和有效开展预算管理监督等方式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