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 朱杰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教师要从常见的安全问题出发探索有效的规避策略和应对措施,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最大化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效果和价值。文章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有效规避和应对安全问题的策略,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问题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提升体育锻炼的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在体育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质和体能。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还给学生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体育教师要从现实出发,做好体育课程上安全问题的规避和应对。
1.小学体育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
1.1对学生及其家庭的影响
小学体育比较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肌肉拉伤、碰撞体育器材受伤等,会导致学生受伤,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由于安全问题导致受伤,不仅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还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体育课产生抵触和恐怖的心理,丧失体育学习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还会给家庭带来影响,部分家长会对体育教师乃至学校产生不满的情绪[1]。
1.2对学校的影响
体育课堂上出现安全问题引发了不良的后果,会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学生进入学校,学校就要保障学生的安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问题导致学生受伤,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们也会将这种事故发生的原因归咎为学校相关的工作没有做好,影响学校的形象,对学校后续的发展非常不利。
1.3对教师和教学质量的影响
新时期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遭遇了安全问题而导致学生受伤,教师需要面临学校和家长的质疑,从而对体育教学产生恐惧的心理[2]。如果是在某一个体育技术动作的教学中导致学生受伤,那么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变得更小心翼翼,甚至会由于害怕再出现类似的事故而选择逃避这一技术动作的教学,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部分教师会删除一些强大较高、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影响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2.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
2.1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意识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安全意识不足,都会导致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增加,因此学校要强化安全教育,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安全意识不足,在体育运动时往往会忽视各种安全事项,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小学生非常好动,精力充沛,运动时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只关注个人的感受,比如部分学生在游戏时跑得太快容易摔倒,或者不注意周围的环境会和其他人相撞而受伤,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好引导。
教师自身一定要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安全问题,自己要有非常高的安全意识,深刻认识到确保学生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在課前花几分钟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课上的安全规则,比如运动时要注意各种障碍物,根据自己的体质控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念。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视频,以视频的方式传播安全教育知识,展示一些常见安全问题要求学生多注意。比如体育课要穿运动服,口袋里、衣服上不能出现尖锐的物质,运动鞋的鞋带要绑好,避免踩到鞋带而摔倒。
在学生运动时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动作要及时纠正,劝解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名小组长辅助教师做好安全管理,让小组长多观察,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风险的动作像教师报告,以便教师及时干预。教师自身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运动训练过程,当发现学生出现抽筋、肌肉拉伤等情况时,要快速做出处理,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安全教育,除了体育课程的安全教育内容之外,还可以适当拓展教材以外的内容,让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更多元化。体育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融入更多健康知识。教师可以将安全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的不同内容模块中,比如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时,教师要强调运动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保持规范的运动行为,并阐述不同运动项目的安全风险,提高学生的安全避险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大,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安全教育内容,从校园安全、身心安全、运动安全和生活安全等多个方面选择合适的安全教育内容,形成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除了围绕体育运动安全开展安全教育,还可以围绕学生的身心安全、校园安全开展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每个班级中都存在身材矮小、体质较差容易生病的学生,教师要引入健康生活、科学饮食的相关内容。教师还可以围绕校园中一些安全风险开展教育,比如可以围绕校园霸凌展开教育,教会学生如何保护好自己。
2.3做好体育器材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体育教学需要借助各种体育器材,如果体育器材的质量不合格或者没有及时维修,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出现安全问题。所有的体育器材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如果体育器材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更换和维修好,器材不能正常使用,不仅不利于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还有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学校要做好体育器材的建设工作,并定期维护和检修,制定科学的体育设施检修制度。
很多学校虽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制定了体育安全制度,但是对体育器材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没有制定健全的体育设施检修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并没有将这些制度落实,导致体育安全系数降低[3]。对于这种情况,学校的管理者和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体育器材管理和检修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要定期对体育室的体育器材和设备进行检查,做好器材的保养工作,有问题的要及时更换,让器材的安全程度得以提高。每一次上课之前,体育教师也要对课堂上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设备进行检查。比如在“跳高”项目的教学中需要使用到垫子、支架、跳杆等,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检查,确保所有的物品的质量过关、可以正常使用。对于单双杠这样的器材,每次上课前都要检查其稳定性,做好加固工作,发现出现损坏的情况要及时拆除,安装新的器材。在室外也有一些体育设备和器材,比如单双杠、篮球架等,这些器材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损坏,比如在降水较多的情况下,器材容易锈蚀,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降水量多的期间,要增加检查的次数和频率。
学校方面要增加体育器材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及时引进新的器材,将一些老旧的设备和器材更换掉,引入正规的器材以确保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教导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如果在使用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发现器材出现损坏,一定要及时报告老师,不继续使用损坏的器材。
2.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身高、体质、体能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有效控制运动损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避免学生由于不合理运动而出现运动损伤。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访问、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路径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和运动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是指体质较强、运动能力好的学生;B层次是指体质和运动能力一般的學生;C层次则为体育较弱、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将学生分层之后,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体质、运动能力的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指导,提供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结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案,安排适合的教学任务,确保课堂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间能够和学生的体能与运动能力相匹配,促进每一个层级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提升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体育课堂上教师统一讲解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做好动作示范,分类指导主要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上,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运动量大的项目和活动,而C层次的学生以基础性的动作技能为主,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可以适当降低,确保体质较差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完成,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比如学习“篮球”项目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调查学生的篮球基础,根据学生对篮球项目的了解、篮球运动的技能水平和体质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在课堂上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增加训练难度,引入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对篮球的了解不多,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篮球,因此要给学生安排一些基础性的活动,从最基本的动作技能开始,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最基本的一些动作。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应该保持一致性,因此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可以是统一的,但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5做好体育热身与恢复,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
体育热身非常关键,学生如果没有热身直接展开运动,很容易出现韧带拉伤的情况。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热身环节,结合小学生的体质、体能引入合适的热身项目和活动。体育热身主要是通过热身活动延展和拉伸学生的肌肉部位,提升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和耐力[4]。教师要制定科学的热身计划,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合的热身动作,确保热身活动的多样性,以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部分教师对热身环节不够重视,会引入单一、单调的热身活动,比如每次都是让学生在课前绕操场跑一圈,或者每次都是做热身操,这种单一的热身活动会打击学生的活动热情。基于此,教师要引入更多类型和形式的热身活动,可以设计不同的热身操,除了围绕操场跑这种形式之外,还可以设计各种跑跳的小游戏,将热身活动融入到体育小游戏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游戏中,从而发挥出热身环节的重要作用。
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也要注意开展一些恢复训练,帮助学生将运动后产生的乳酸及时排出。比如可以让学生准备好毛巾,运动后将热毛巾敷在肌肉上,让乳酸加速分解并排出,避免学生运动之后出现肌肉酸痛。
教师还应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以教材为主,但是不必拘泥于教材,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运动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弱,因此要以低强度的运动为主,确保安全性。
2.6加强活动监控,制定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有很多自由活动的机会,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展开运动技能训练,在学生自由活动和运动技能训练时,教师一定要加强活动监控,确保学生的动作规范、安全,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展开活动。但是自由活动的不可控性较强,部分学生会脱离教师的视野从而引发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自由活动的监控。虽然自由活动不限制活动的内容、运动的项目,但是教师要确保学生都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规定学生不能走远。教师可以分组展开自由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并选择小组长,由小组长辅助教师注意同学们的安全。
体育教师自身要熟悉安全规章,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体育课堂上,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履行职责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安全系数。教师要预设各种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掌握应急、补救措施,及时处理安全事故,避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危害。学校方面可以制定体育教学安全制度,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将体育安全和教师的薪资挂钩等,以此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安全制度开展教学,落实安全制度,确保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2.7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合适的体育教学模式
合适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模式也是有效规避体育安全问题的有效举措,教师要根据现实的教学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下雨天、下雪天,室外有很多的积水和积雪,体育活动的开展就要转移到室内,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地面太滑而滑倒。如果缺乏室内体育教学的场所,教师就可以安排开展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围绕健康知识、安全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引入一些有趣的体育赛事、体育竞赛的视频[5]。
当天气寒冷时,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天气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天气寒冷时学生运动后容易出汗,寒风一吹容易导致学生生病和感冒,因此在寒冷的天气,教师不应该安排运动量太大的项目和活动。在天气炎热时,学生过度运动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的情况,因此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3.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带来不良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体育课堂的安全问题,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应对安全问题,确保教学安全性。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明确体育教学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做好课前热身、课后恢复,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监管,全面提升体育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尚永强.小学体育课堂安全问题探讨[J].新课程,2021(10):210.
[2]张晓兰.小学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家长,2022(09):16-18.
[3]季云.注重三针对,加强体育安全教育[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60.
[4]陈亚松.关于小学体育安全问题教育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6):156-157.
[5]刘超.育人实践下小学体育课程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2020(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