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青春若是一本色泽明艳的画册,梦想就是最神奇的画笔,青春若是一首曼妙的音乐,梦想就是最迷人的乐章。
人的心中一旦有了一種渴望,一个念想,日子就会变得生动而富有朝气,就如同我曾经的那些对大山充满渴望的日子。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的平原,放眼望去,开阔且辽远。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仿佛一篇简单直白的说明文。我的心中也许带着与生俱来的诗意,始终对大山有种渴盼,总以为只有山才拥有抑扬顿挫的音调,才拥有平平仄仄的诗韵。
小时候,我从书本上知道了大山的存在。时隔多年,我已经不记得具体的书名了,也许是某本小说里动人心魄的环境描写,也许是某篇散文里触动心灵的意境营造,让我领略了大山的“面孔”——连绵壮丽,神秘梦幻。光是后面四个字,就足以勾起一个孩子所有的好奇与憧憬了。
16岁那年,春晚的一首《山路十八弯》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歌曲中那种曲曲折折、环环绕绕、连绵起伏的意境,把我带到了遥远而又神秘莫测的世界。那一年,一个16岁少女的心强烈渴盼着见到一个更遥远、更神秘的世界,一个和山有关的世界。
我仿佛在成长中第一次感受到梦想的力量,那种力量来自对大山的渴望。
人的成长中并非时时刻刻都会怀揣梦想,但是心里埋着那样一颗种子,稍一破土,内心就如拨开迷雾一般看见了晌睛的天空,双脚充满了探寻远方的力量。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驱使,我成了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子。我带着村里人的祝福走向了未知的远方,只是这个远方并非心心念念的大山。那时候,青春的心房里跳动着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经勾起我渴盼的大山,在岁月的沉淀下,慢慢变成了一种奋进的力量。它呼唤着我走向一个更加辽阔的世界,当这样的世界出现在我眼前时,大山却隐匿了自己的身影,躲在了我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角落里。
我真真实实地见到绵亘起伏的大山是在大二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趟湖南,车窗外,湛蓝的天空下,苍翠的群山层峦叠嶂,连绵不绝。那一瞬间,“壁立千仞”“巍峨雄伟”“高耸入云”“峭壁生辉”等这些在书本里读到过的词语第一次在我脑海里有了具体的形象,在我心里有了实实在在的归属,那种奇妙的感觉让我激动不已。
在湖南的五天里,我乐此不疲地攀越一座又一座的山,或高耸险峻,或奇峰罗列,或层峦耸翠……当时正值夏季,拥抱大山的兴奋冲淡了我对炎热的惧怕,我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我是多么享受拾级而上,缓缓登顶的感觉啊!目之所及皆是连绵的群山。那些已经矗立了不知道多少岁月的山脉沉稳、内敛,它们仿佛和蔼地注视着—个喜爱大山的姑娘。我站在每座山的山顶,享受着山风轻柔的触摸,贪婪地呼吸着大山独有的气息,遥望着连绵的山脉。
是大山给了我力量和指引,让我跨越千山万水伫立在高山之巅。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黄淮海平原上一个热闹的城市。对,我还是回到了平原上。人并非所有的选择都能如愿,但是生活永远不能缺少那份看似如梦如幻的诗意。那份诗意是一道光,它若隐若现,有时强,有时弱。有它在,人才不会迷失在涡流里,它会指引你,给你方向。
我心中的“山”,是山,又不是山,它依然驻扎在我内心隐秘的角落里。它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出来撩拨我一下;有时候又像一位久经岁月磨砺的老人,坚定而温和,宽厚而沉稳,提醒我人生该往哪里走。
一个凉风习习的晚上,我站在阳台上默默地望向远处,平原是开阔辽远的,目力所及已达郊区。那是一大片高大杨树的剪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眯起眼睛看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绵亘的山脉!那一晚,我久久站立,沉浸在美好又虚幻的想象里。
那一年的初秋,我背起行囊告别平原,毅然朝大山深处走去。那晚,当大巴车行驶到了弯弯绕绕、远远不止是十八弯的深山里时,我透过车窗望到一轮明月从山坳里缓缓升起,升到最高的山顶,再升到浩瀚无边的苍穹之上。没有路灯的光线,没有喧闹的人烟,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一轮皎皎明月和如水的月光之下那苍黑色的、漫无边际的群山。我看到了逶迤伸展,看到了巍峨挺拔,看到了平平仄仄……
那一刻,大自然的奇观、儿时的憧憬以及自己对未知生活的期待……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生活竟然是这样的神奇而又不可捉摸。
现在,我已经生活在了群山环绕的江南,熟悉的地方依然还有我眼里最美好的风景。我常常会在附近找一座小山,慢慢地登到山顶。那拾阶而上的脚步就如同在或明或暗的人生征途中跋涉。当我伫立在山顶望向远处时,总会想起黄淮海平原上的家乡,以及在我年少的心中埋下的那颗向往大山的种子。当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一次次地凝视着远方一览无余的大平原时,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这颗小小的种子竟然会如此朝气蓬勃地生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