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峰,黄 婷,方乐瑶,樊晶晶,马聪园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常见的以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肾炎等,但血小板不减少[1]。多数HSP的病程为自限性,但少数患儿反复发作。针对小儿反复发作性HSP,尽早采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对于缓解患儿的症状、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对HSP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中医药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HSP临床疗效佳,且症状不易反复。免疫功能紊乱是HSP的发病机制核心[2],大量炎性介质的参与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失衡致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免疫损伤。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改善作用,但缺乏中西医结合治疗HSP的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系统评价。因此,笔者将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量化中西医结合治疗HS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证据支持。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由于HSP的中医治疗研究以近5年为主,且随机对照试验质量高,因此检索2018年6月8日至2023年6月8日共5年数据,获取中西医结合治疗HSP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文检索词:过敏性紫癜、IgA血管炎;中医、中药;细胞因子、白介素、TNF-α;免疫功能、IgA、IgG、IgM等;英文检索词:“allergic purpura”“IgA vasculitis”“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ytokine”“interleukin”“TNF-α”等。按照上述每个数据库的要求,将以上检索词作为关键词组,根据不同数据库各自的特点,调整检索策略多次检索,并查阅所检索的文献,以避免遗漏。
1.2 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符合HSP诊断标准;(2)属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3)以中西结合为治疗方法的文献;(4)结局指标包括细胞因子或免疫功能指标。
1.2.2 排除标准(1)动物实验研究或组织细胞学实验研究;(2)研究中没有提及随机及无对照的临床研究;(3)观察组没有使用中药;(4)研究结果不包含有效率、细胞因子或免疫功能指标的文献;(5)重复发表的文献;(6)文献数据不完整或者存在明显漏洞者。
1.3 结局指标 (1)总有效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皮肤科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拟定本病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皮肤紫癜消退,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实验室辅助检查正常;显效:皮肤紫癜显著减少,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相关实验室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皮肤紫癜有所减少,伴随症状好转,相关实验室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皮肤紫癜、伴随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无好转,甚至加重。(2)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3)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4)复发率。(5)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文献筛选 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全文下载,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如果遇到分歧则寻求第三方裁决。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来排除重复文献和不相关文献,再阅读全文以确定纳入文献。提取以下资料。(1)基本信息:题目、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等;(2)研究对象描述:样本量、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检索完毕后,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员单独阅读全文,对文献进行筛查,如有歧义,则与第三方讨论解决。
1.5 文献质量评估 参考Cochrane系统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全部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以下6项内容:(1)是否采用随机化分配序列;(2)是否实施分配隐藏;(3)是否使用盲法;(4)结果数据是否完整;(5)是否报告所有研究结果;(6)是否有其他偏倚。各条目均以“不清楚”“低风险”“高风险”进行评价。
1.6 数据分析 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差(SMD)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相对危险度(OR)作为疗效分析统计量,两者均计算95%可信区间(CI),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1、I2≤50%时,提示文献结果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I2>50%时,提示文献有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于无法进行数据合并的,则采用描述性分析。发表性偏倚分析通过绘制漏斗图进行。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 658篇,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后排除重复文献1 787篇,初步纳入871项研究,通过阅读摘要后排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683篇,初筛后纳入文献188篇,通过阅读全文,进一步判断文献质量,排除未使用中药、非RCT、未提供完整数据的文献132篇,最终纳入文献56篇[4-59]。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临床研究56项,包括5184例患者,其中有43项研究[4,6,8,11-12,14-19,21-22,24-29,31-35,37-39,42-43,45-47,49-59]报告了总有效率,47项研究报告了免疫功能指标,其中40项研究[4-8,10-12,14-16,19-22,25-26,28-30,32-37,39-42,45-49,52-53,57-59]报告了IgA,30项研究[4-5,7-8,10-11,14-16,19-21,24-26,28-30,33,35,39-40,42,45-46,49,52-53,57-58]报告了IgG,24项研究[8,15-16,19-21,24-25,28-30,32-34,37,39-40,42,45-46,49,52-53,57]报告了IgM,6项研究[7,12,26,33-34,52]报告了IgE;24项研究报告了细胞因子,8项研究[8,18,24-25,29,38,44,49]报告了IL-4,15项研究[8-9,16,23-25,29,31,35,38,43,48,54,58]报告了IL-6,4项研究[31,50-51,54]报告了IL-8,3项研究[18,19,44]报告了IL-10,6项研究[16,18,24,31,44,51]报告了IL-12,3项研究[16,31,45]报告了IL-18,10项研究[7,9,21,29,33,45,48,50,54,58]报告了TNF-α,6项研究[8,18-19,35,38,44]报告了INF-γ;同时8项研究[7,25,27-29,45-46,59]报告了复发率,10项研究[4,11,13,17,19,27,37,40,46,56]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0项研究列出了详细方名及药物,其中1项研究[31]是分证论治。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纳入的56项研究中,有51项[2,4-17,19-28,30-36,38-39,41-47,49,50-55,58-59]研究提及随机分组,35项研究[4-7,10-14,16-17,19,21,25-36,38,42-43,47,50-51,53-55,58-59]详细说明了随机方法,其中32项研究[4-7,11-12,14,16,17,19,21,26-31,33-36,38,42-43,47,50,53-55,58-59]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项研究[10]的分组方法为掷币法,1项研究[13]的分组方法为信封法,1项研究[25]的分组方法为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1 项研究[32]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均评为低风险;5项研究[18,37,40,48,57]为非随机分组法,其中有1项研究[18]的分组方法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有4项研究[37,40,48,57]的分组方法为根据治疗方式编号,评为高风险;其余16 项研究[8-9,15,20,22-24,39,41,44-46,49,51-52,56]未说明随机方法。56项研究均提供完整可对比性数据。对于参与者和研究人员是否实施盲法、结局评价者是否实施盲法,所有文献均未提及。有1项研究[50]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差距较大,有1项研究[31]观察组中药为中医辨证处方,不同证型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差距较大,其他偏倚判定为高风险。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见图2。
图2 偏倚风险比例总图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 43项研究[4,6,8,11-12,14-19,21-22,24-29,31-35,37-39,42-43,45-47,49-59]报告了总有效率,共3 393例患者。异质性检验(P<0.000 1,I2=53%)提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分析异质性来源,逐一剔除每项研究后异质性无明显变化,研究统计学方法不一致,考虑存在统计学异质性,且I2接近50%,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7,95%CI(2.56,4.98),P<0.000 01]。(见图3)
图3 总有效率比较的森林图
根据不同治法[60]进行亚组分析,24项研究[4,6,14,17-19,21-22,28,32-34,37-39,43,46-47,49,51-54,56]共纳入2 325例患者,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为主要治法,结果显示,通过中医辨证,凉血化斑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2.84,95%CI(1.89,4.25),P<0.000 01];7项研究[16,27,31,35,42,45,55]以祛风清热、凉血安络为主要治法,共纳入593例患者,结果提示,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85,95%CI(0.69,11.70),P=0.15],不能说辨证为风热伤络证以祛风清热、凉血安络为主要治法的观察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4项研究[8,11-12,57]以滋阴清热、凉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共纳入患者290例,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6,95%CI(0.25,13.71),P=0.54],故同样不能说明辨证为阴虚火旺证型以滋阴清热、凉血化瘀为治法的观察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项研究[24-26,29]以健脾益气、和营摄血为主要治法,共纳入300例患者,结果显示,辨证为气不摄血的观察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OR=4.99,95%CI(2.30,10.81),P<0.001];4项研究[15,50,58-59]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主要中医治法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利湿通络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7.03,95%CI(2.63,18.77),P<0.000 1]。(见图4)
图4 不同治法有效率比较的森林图
2.4.2 免疫功能指标 47项研究报告了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异质性检验结果均提示存在异质性,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每项研究后异质性仍然较大,考虑不同研究对照措施使用西医治疗药物不同,存在临床异质性,而多数研究未提及具体常规西医治疗用药,无法进行亚组研究,各研究统计学方法不一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故均选用随机效应进行Meta分析。43项研究[4-8,10-12,14-16,19-22,25-26,28-30,32-37,39-42,45-49,52-53,57-59]报告了IgA,异质性检验结果(I2=98%,P<0.000 01)提示存在异质性,选择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gA水平低于对照组[MD=-0.54,95%CI(-0.64,-0.44),P<0.000 01]。(见图5)
图5 IgA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30项研究[4,5,7-8,10-11,14-16,19-21,24-26,28-30,33,35,3-40,42,45-46,49,52-53,57-58]报告了IgG,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9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4,95%CI(-0.11,0.39),P=0.28]。(见图6)
图6 IgG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24项研究[8,15-16,19-21,24-25,28-30,32-34,37,39,40,42,45-46,49,52-53,57]报告了IgM,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9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9,95%CI(-0.57,-0.20),P<0.000 1]。(见图7)
图7 IgM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有6项研究[7,12,26,33-34,52]报告了IgE,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97%),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66,95%CI(-33.87,-7.45),P=0.002]。(见图8)
图8 IgE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2.4.3 细胞因子 24项研究报告了细胞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文献异质性无明显改变,考虑统计学方法不一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故选用随机效应进行Meta分析。8项研究[8,18,24-25,29,38,44,49]报告了IL-4,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9%)提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L-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50,95%CI(-13.03,-3.98),P=0.000 2]。(见图9)
图9 IL-4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15项研究[8,9,16,23-25,29,31,35,38,43,48,54,58]报告了IL-6,异质性检验表明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100%),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6,95%CI(-30.97,-6.24),P=0.003]。(见图10)
图10 IL-6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4项研究[31,50-51,54]报告了IL-8,异质性检验提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98%),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5.53,95%CI(-26.85,-4.20),P=0.007]。(见图11)
图11 IL-8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3项研究[18-19,44]报告了IL-10,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9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90,95%CI(-4.49,0.69),P=0.15]。(见图12)
图12 IL-10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6项研究[16,18,24,31,44,51]报告了IL-12,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97%),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L-1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30,95%CI(-14.79,2.18),P=0.15]。(见图13)
图13 IL-12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3项研究[16,31,45]报告了IL-18,异质性检验表明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96%),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L-1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28,95%CI(-34.03,-2.53),P=0.02]。(见图14)
图14 IL-18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10项研究[7,9,21,29,33,45,48,50,54,58]报告了TNF-α,异质性检验表明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99%),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3.30,95%CI(-32.60,-14.01),P<0.000 01]。(见图15)
图15 TNF-α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6项研究[8,18-19,35,38,44]报告了INF-γ,异质性检验表明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P<0.000 01,I2=98%),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NF-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1,95%CI(-1.71,1.49),P=0.89]。(见图16)
图16 INF-γ 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2.4.4 复发率 8项研究[7,25,27-29,45-46,59]报告了复发情况,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P=1,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95%CI(0.16,0.38),P<0.000 01]。(见图17)
图17 复发率比较的森林图
2.4.5 不良反应发生率10项研究[4,11,13,17,19,27,37,40,46,56]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4,I2=4%),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7,95%CI(0.22,0.62),P=0.000 2]。(见图18)
图18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4.6 发表偏倚分析 本研究对总有效率指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图形散点分布左右呈现不对称性,考虑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9)
图19 发表偏倚分析倒漏斗图
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其发病与感染、药物反应、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关于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细胞、炎症因子、非编码RNA及微生物菌群等方面[61]。由于HSP疾病的特殊性,临床中常出现非典型病变,西医治疗非典型HSP常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等,而这些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62],针对皮肤型紫癜则尚无特效药。
HSP可归属于“血证”“肌衄”“紫癜风”等范畴。病因病机为外感风热之邪,或湿热内蕴,血热迫血妄行,外溢于肌肤,或内迫于胃肠,或流注关节,甚则及肾而发为本病。临床以风热伤络证及血热妄行证较为常见,血瘀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常用治法为疏风清热、凉血化瘀、解毒利湿。本研究纳入的RCT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HSP时总以凉血活血为主要治法,同时辨血热、风热、湿热、阴虚、气虚,分别施以凉血化斑、疏风清热、解毒利湿、养阴清热、健脾益气等治法。其中疏风清热多加入金银花、连翘、蝉蜕,利湿加入茵陈、薏苡仁等药物,养阴清热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益气固表选用玉屏风散。本研究分析了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凉血化斑、解毒利湿、健脾益气3种治法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疏风清热与养阴清热组无差异。
纳入RCT中使用较多的药物包括牡丹皮、紫草、生地黄、赤芍、丹参、鸡血藤、水牛角、茜草、白茅根、黄芪,主要为清热凉血类、活血化瘀类药物。其中牡丹皮最多,也体现了凉血活血为治疗HSP的基本大法。凉血可止血,活血能消除病理产物。紫癜病常由外感风热、湿热,热入血络,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渗于皮肤,发为紫癜。内热经久不祛,郁于体内,煎灼津血,炼血为瘀,从而进一步耗气伤阴,损伤正气,故早期运用凉血药物可清热止血,加用活血药物使清热止血的同时不留瘀,从源头祛除血瘀之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功效,从而起到治疗HSP的作用。研究[63]表明牡丹皮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具有显著抗炎、调节免疫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降低炎症介质的活性来治疗HSP。
本次研究共纳入近5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HSP的RCT共56篇。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加用中医药治疗HSP可以有效提高总有效率,且观察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4、IL-6、IL-8、IL-1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IL-10、IL-12、INF-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IgA、IgM、Ig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HSP在提高临床总体有效率、降低部分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HSP临床疗效可观,且能更好地降低复发率,且对于部分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对HSP起到治疗作用,早期应用中药治疗可以促进疾病向愈、避免疾病复发及减少不良反应。
然而,纳入评价的临床试验尚有以下不足之处:(1)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低,随机方法、随机化隐藏、盲法及试验中数据丢失等方面均未提及;(2)缺少不良反应记录;(3)纳入的研究疗程为7 d至3个月不等。鉴于本次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设计严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更准确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HSP进行稳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