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颖,信 馨,米 扬,周春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144)
脑卒中多发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恶性肿瘤、心脏病构成三大类致人类死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脑卒中死亡率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亦有所下降,但是各系统功能障碍及后遗症的发生均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4]。近年来,康复护理在临床中重视逐渐增多,特别是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及作用尤其受到重视。其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全面、早期的康复护理内容,促进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整体疗效[5-6]。脑卒中偏瘫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气虚血瘀为重要发病机制[7]。雷火灸为临床治疗脑卒中的常用外治方法,可通过温热之力激发患者气血使其直达病位,发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障碍[8-9]。因此,本研究将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并探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10]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11]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2]气血血瘀证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处于肢体恢复期;(3)意识清醒、认知正常、生命体征稳定患者;(4)0级<Ashworth分级≤3级;(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失常、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2)合并脑部恶性肿瘤、颅外伤等疾病患者;(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感觉性失语患者。
1.4 研究对象 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90822)。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后干预。(1)成立康复小组,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到康复护理中。(2)心理护理:与患者积极交流,了解其基本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评估身心状况,鼓励并耐心倾听患者表达自身想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其恐惧、心理等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期间还应注意作息及饮食。(3)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被动训练:护理人员先帮助患者活动大关节,其次为小关节,包括关节内收外展、旋转及屈伸,每个关节每次活动3~5遍,3次/d。主动训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自行活动关节及肌肉。(4)功能位置训练:患者早期病变可保持功能位,可进行肘关节略弯曲、上肢肩关节稍外展等功能锻炼。(5)语言功能训练:鼓励患者主动练习发音,期间避免疲劳,注意训练时间。(6)日常生活训练: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生活能力,帮助患者进行移动物品、穿衣、洗漱及进食等训练。
1.5.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结合中医证型选穴,选血海、足三里、太冲、曲池及手三里等穴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点燃雷火灸前端后放入艾箱内,对准施灸穴位,固定施灸,距离皮肤2~3 cm,以患者局部皮肤感觉发热或微红为宜,每穴位不少于10 min,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1次/d,每周连续5 d,休息2 d。两组均干预4周。
1.6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评分。根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中医证候,评估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及半身不遂等主症,根据无、轻、中、重度分别记0、2、4、6分。(2)神经功能。以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分别于护理前后],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高。(3)步行能力。以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姿态稳定度、6 min步行距离(6MWT)评估患者步行能力(分别于护理前后)。其中FAC为0~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步行能力越好。以平衡训练仪测定姿势稳定度,时间为20 s,重复3次,取3次最低分值,分值越高表示稳定度越好。6MWT试验:在长、直地面上划30 m直线距离,指导患者进行往返运动,记录其6 min内步行距离。(4)上肢功能。以简化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估患者上肢功能(分别于护理前后),FMA评分为0~6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上肢功能越好。(5)日常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护理前后),包括10项内容,共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及半身不遂等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分)
?
2.4 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FAC评分、6MWT、姿态稳定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比较 ()
表4 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比较 ()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5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比较 (,分)
表5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比较 (,分)
?
2.6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表6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
脑卒中是由突发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多见,会对肢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引发偏瘫,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脑在发生卒中后4周内仍处于自主恢复阶段,具有较高的恢复率,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肢体功能障碍有利于重建受损的脑组织,进而使神经功能缺损降低[13]。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通过抗阻及主动运动,结合心理疏导,有利于促进患者运动,促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在中医中属“中风”范畴,多认为是由于气机逆乱,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运动不畅,导致筋肉经脉失于濡养,肢体活动不利引发偏瘫;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人体之气于中年之后逐渐亏虚,发病后气不温煦,正气不足,导致气虚则血行不畅引发瘀血[14]。因此,益气活血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主要原则。而雷火灸燃烧时渗透力强、药力峻及火力猛,产生的热辐能力较强,可直接穿透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而发挥作用,进而调整机能[15]。
因此,本研究将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结果显示: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及半身不遂等各项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FAC评分、6MWT、姿态稳定度、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通过刺激病变肢体感觉,配合护理过程中的功能训练及反复刺激,能够促进细胞再生,发挥代偿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护理时还刺激语言中枢,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使患者主动性得以调动,促进患者运动恢复[16]。而雷火灸施灸时,上肢偏瘫者可选曲池及手三里穴,此处施灸可调补气血,通经活络;下肢偏瘫者选血海、太冲、足三里。于血海穴进行雷火灸能够引血归经,补血养血,活血化瘀;于太冲穴进行雷火灸可醒脑开窍,通经活络(P<0.05);于足三里穴进行雷火灸能够促进脑神经恢复[17]。本研究还发现,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主要是因为雷火灸是以人体经络学说为原理,与辨证施护理念相结合,具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理气的作用,能够通过改善气虚血瘀的症状促进机体恢复肢体功能。与早期综合护理联合使用能够标本兼治,进一步提高整体效果,进而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