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福,巫海鹏,王文怀,陈守勃,郑煜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泉州 362000)
在髌骨发育过程中,通常3~5 岁时形成一个初级骨化中心,受某些因素影响,约有2%~5%出现分化异常[1,2],产生多个副骨化中心,主副骨化中心未融合,将导致二分髌骨、三分髌骨、多分髌骨形成。临床上二分髌骨较常见。1921 年Saupe 首次对二分髌骨进行分型,SaupeI 型(约5%),副骨化中心位于髌骨下极;SaupeII 型(约20%),副骨化中心位于髌骨外缘;SaupeIII 型(约75%),副骨化中心位于髌骨外上象限(图1);其中,SaupeIII 型二分髌骨比例最多[1]。患者常无症状。有症状的多发生在青春期男性、年轻运动员或军人,过量运动或创伤暴力导致主副髌骨分离诱发膝前外侧痛[3,4]。对这些患者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理疗、限制活动等,保守治疗3 个月无效后考虑手术[5]。关于手术方式,有学者报道关节镜下副髌骨摘除、外侧支持带松解、开放髌骨摘除、副髌骨钢丝固定等[6~9],并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目前最优化的术式尚无定论[4]。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关节镜技术在二分髌骨应用方面展示出优越性[10],镜下可直视摘除副髌骨,同时观察并治疗可能存在的滑膜炎、滑膜皱襞综合征、半月板撕裂等;但也存在术野欠佳、额外切口、力线改变、髌骨不稳等问题。亦有学者通过对副髌骨进行内固定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5]。切开内固定,能否解决关节痛,让主副髌骨顺利愈合并早日重返运动场,提高生活质量,仍需进一步研究。笔者近年来采取两种不同的主流手术方式(副髌骨固定及镜下副髌骨切除)治疗19 例二分髌骨患者,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1)年龄18~70 岁;(2)Saupe 分类法[1]为III 型的二分髌骨;(3)就诊前患膝活动正常;(4)所有患者入院前已行3 个月保守治疗。
排除标准:(1)术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2)既往同侧下肢手术史;(3)无法随访患者;(4)合并其他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5)局部或全身感染。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2020 年1 月因膝关节痛就诊本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 例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患者均行X 线及磁共振确诊为二分髌骨,均为单侧病例。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空心钉内固定10 例(固定组),关节镜下副髌骨摘除9 例(切除组)。两组术前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病程、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由院部伦理委员会核准,所有患者和家属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固定组:患者平卧位,全麻后,上止血带。消毒铺巾后取患膝髌旁外上纵直切口,长度为3.5~4.0 cm,逐层切开,切口上下端游离皮瓣,探及髌骨外上方的副髌骨,主副髌骨间见假性关节,间隙内充填纤维性软骨(图1a),清理软骨组织,4 mm 磨钻彻底去除主副髌骨间的纤维软骨组织,暴露两侧骨质(图1b),冲洗后将副髌骨复位于主髌骨,检查两侧骨质对合良好,根据副髌骨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导针(Synthes 公司0.8 mm、1.0 mm、1.6 mm、2.0 mm 等规格),从外上到内下予相对应的空心拉力钉斜行固定主副髌骨(图1c),C 形臂X 线机透视见主副髌骨间复位满意,固定位置好(图1d)。冲洗止血,逐层关闭切口。
切除组:患者平卧位,全麻后,上止血带。建立膝高位前内、前外侧入口,置入70°关节镜和器械(图2a),重点检查髌骨外上象限,探钩检查外上髌骨关节面,探及柔软疏松关节面。结合术前MRI 探及副髌骨,前内口作为操作通道插入刨刀、射频刀及磨头,游离副髌骨上方的股外侧肌,射频刀切断主副髌骨间的软组织,松解摘除副髌骨(图2b~2d),刨刀清除残存碎屑。在膝关节的外上方建一辅助切口以更好地切除副髌骨。副髌骨切除后,放松止血带以射频刀行镜下止血,减少术后粘连。
图2 患者,女,24 岁,右侧疼痛性二分髌骨,行关节镜下副髌骨摘除手术。2a: 高位前内及前外侧入路观察膝关节内情况,在外上象限建立辅助入路;2b: 刨刀清除软骨组织,切除假关节面;2c: 小骨刀撬拨副髌骨;2d: 携物钳抓取副髌骨。Figure 2.A 24-year-old female underwent arthroscopic resection of the accessory patella for the right painful bipartite patella. 2a:High anteromedial and anterolateral portals were used to observe and manipulate,and then an accessary portal established on the superolateral quadrant. 2b: A shaver was used to remove the cartilage tissue and excises the pseudoarticular surface. 2c: A small bone knife was applied to pry out the accessory patella.2d:A forceps was used to grab the accessory patella.
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完全负重活动时间、VAS 评分、膝关节Kujala、Hungerford 功能评分、膝伸-屈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术后3个月返回运动场的比例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学检查,记录髌股关节膝关节退变Kellgren-Lawrence(K-L)影像评级、Insall 指数、髌骨愈合情况。
运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资料呈正态分布时,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围手术期资料见表2。固定组切口长度的显著大于切除组(P<0.05),但前者术后5 d VAS 评分、下地行走时间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方面,固定组有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良好;切除组无伤口感染,但术后5 d 下肢血管彩超复查有1 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予利伐沙班片(拜瑞妥)15 mg 口服,2 次/d,连续服用3 周;第4 周,利伐沙班片(拜瑞妥)20 mg 口服,1 次/d;经过1个月抗凝治疗,复查血管彩超,小腿肌间血栓消失,D 二聚体在正常范围。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perativ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3~41 个月,平均(36.1±2.5)个月。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切除组(P<0.001),前者3 个月重返运动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组随访结果见表3,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膝关节Kujala 评分、Hungerford 评分、膝伸-屈ROM 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和12 个月,固定组VAS、Kujala、Hungerford评分均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术后6 个月两组膝伸-屈ROM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固定组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术后3 个月切除组有1 例出现膝关节粘连,功能伸屈受限,经镇痛、手法锻炼结合理疗等康复措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表3 两组患者随访资料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follow-up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所有空心钉固定组的病例均经X 线及CT 复查分析,主副髌骨骨性愈合,无出现螺钉移位、断裂、主副髌骨不愈合等情况。影像评估资料见表4,随时间推移,两组Kellgren-Lawrence(K-L)髌股关节评级和Insall 指数均无显著变化,相应时间点,两组间K-L 评级和Insall 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影像检查资料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imaging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二分髌骨常无症状,但文献表明约1%~2%的病例可表现膝前痛[11,12]。膝痛原因可能是由于髌腱和股四头肌对髌骨和副髌骨产生不断牵拉,主副髌骨软骨面持续牵拉摩擦[13~15],引起局部炎症,行MRI检查常可见局部骨髓水肿[16,17]。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是保守治疗也可导致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18]。少数患者经过3 个月以上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仍需手术[19]。
本研究中所有病例1 年内均有膝前外伤史,均单侧发病,MRI 扫描显示髌骨软骨关节面破坏。说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症状可能和之前的外伤有关。目前二分髌骨最佳治疗选择仍存争议[19~21]。相比开放手术切除,镜下副髌骨摘除切口小、创伤小[10,22],可同时处理可能存在的滑膜增生、半月板破裂、滑膜皱襞综合征等问题;另外可观察髌骨与滑车活动轨迹,必要时行外侧支持带松解[23]。然而镜下切除也存在诸如多个切口、术野暴露欠佳、医源性髌骨不稳等问题;直接内固定应用广泛,通过副髌骨固定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24]。目前关于这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病例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随访期间均能取得较好的功能评分,关节膝关节退变Kellgren-Lawrence(K-L)影像评级无明显差异;但疗效存在一定区别,随时间延长,固定组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切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优于切除组。
副髌骨摘除组手术时间较固定组短,可能是切除组省去内固定放置和透视、伤口缝合的时间。固定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相对较高,与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1)固定组在主副髌骨愈合后保留并恢复原有的生物力学性能[25];(2)副髌骨的保留有利于维持髌股关节完整性,保留了髌股关节的吻合度,减少髌股关节运动轨迹不良及髌股关节关节炎的发生;(3)在固定组中,所有空心钉至少穿透副髌骨的双层皮质以及主髌骨的一层皮质,沿副髌骨最长轴固定,坚强的内固定为患者髌骨的骨性愈合奠定良好基础,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满意的康复。这可能是获得优良结果的生物力学方面的解剖支持;(4)固定组无需长时间制动即可早期下地,并不影响主副髌骨间的愈合,然而样本量少,是否会出现主副髌骨不愈合、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将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证实。未来作者将继续积累病例及多中心协同研究,并进行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即先行镜下探查,处理可能伴发的其他问题诸如半月板损伤、滑膜皱襞综合征等,再行主副髌骨的内固定手术,可能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受副髌骨体积大小的影响,相对于复位内固定手术,镜下摘除副髌骨后产生的股四头肌生物力学方向变化;并可能由此导致关节疼痛方面的相关问题,值得作深入探索。
综上所述,空心钉内固定副髌骨是治疗二分髌骨的有效方式,近期恢复快,能较好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返回运动场所比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