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琼娜
“数学好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每一册教材中的一个单元,该单元主要由综合实践和其他内容组成。“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环节设计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思维技巧,并且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数学好玩”这一板块贴近生活、重在实践,对于课堂的操作性要求过高,是现实课堂教学条件所无法允许的。长期以来,由于过度依赖知识和成绩,轻实践操作,加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为全面的综合知识储备、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在综合实践类的课堂采取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的方式开展教学。
如《设计秋游方案》一课,需要学生设计方案、收集相关的材料和数据,计算得出结论,以上的环节需要借助一些课外的数据收集过程。加之整体实施耗时过长,往往课堂40分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又因其不便于量化考核,导致常常不被一线教师所重视,进而导致该单元教学往往被形式化、边缘化,失去了这一单元设计的初衷。学生不仅没有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之处,更对于探索探究实践类的课程失去信心。下面笔者以《设计秋游方案》一课为例,对该课程内容进行前置性学习活动设计,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明确目标 教材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有了准确的定位,可以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可以帮助我们预先判断哪些环节学生存在困难、哪些环节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体验、哪些环节需要充分的时间空间支持。有了清晰的了解以后,我们能够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前置性学习活动的达成目标。
以本课为例。经过教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课旨在通过设计秋游方案的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同时学会在过程中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案设计,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由于现实课堂教学环境的局限,学生需要在课外进行租车市场的调查,路线距离的查询,参观景点的平面图收集与熟悉。而开展这些活动以前,学生需要首先对秋游活动方案的设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初步建立一个简要的框架。因此本课的前置性学习活动设计宜包含以上的要点。
创设情境 本课教材提供的情境为:组织61名学生前往故宫和北海公园进行参观。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所在学校为深圳市坪山区科源实验学校,学校地处深圳东部,每个教学班班额为45人。不适合直接搬用教材设计的情境。故将方案修改为组织全班同学到东纵纪念馆、大鹏所城参观。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不对目标参观地点做强硬的限制,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大问题空间。将选择权和自主权交给孩子。
了解起点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我们一起去游园》,对于如何根据人数合理地租用汽车、优化搭配方式有了初步体验,能综合应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解决租车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学生大多跟随父母有过乘坐客车的经历,有参观景区游玩的经历。结合2022年版的新课标要求,针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调查分析,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经历长过程的活动方式,并进行归纳总结。
找准难点 虽然经过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但是还缺乏实践体验。特别是对于本课而言,仍缺乏策划路线和询价议价的体验,缺乏自主询价购票的体验。同时由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无法在课堂上实现,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和收集。因此对于如何合理地设计一次秋游方案,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存在较多的挑战。根据2022年版的新课标精神,对于复杂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提前收集数据和信息,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资源,进而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保障。
鉴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提前收集好有关数据,而该部分的学习任务恰恰是现实课堂中无法完成的,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将该部分学习活动前置,有助于将困难分解,同时为实现后续课堂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支持。为了从时间维度、思考维度上,为课堂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助力,我们结合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考虑借助思维外显化的手段,进行前置性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设计学生的秋游方案》一课, 将学生可进行的前置性学习活动要点思考如下:活动要点一:设计秋游方案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活动要点二:计划采取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方案设计?若采用小组合作,计划如何分工?当学生对以上的思考内容达成共识以后,学生可进一步进行的前置性学习活动。活动要点三:小组分工合作开展数据收集。活动要点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计秋游方案。
设计秋游活动,本身是一个趣味十足的任务。但是因其社会联结性强、挑战度高,对于未尝试过独立设计活动方案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难度太高,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会降低活动的趣味性。对此,可以尝试思考设置亮点环节,比如针对本课可以加入父母参与的环节,设置采访父母的环节,让父母在一些难度较高的环节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真正好玩起来。因此,笔者将本课的前置性学习活动设计为两个。
《设计秋游方案》前置性学习活动一:一是班级里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如果请你设计一个秋游方案,组织全班同学到东纵纪念馆、大鹏所城参观。你觉得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可以将你的想法与父母分享,采访父母是否有更好的建议。二是你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设计活动的方案?是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三是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分工?
设计意图:前置性学习活动一的主要作用在于梳理方案的框架,在学生对收集数据的类型有了初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活动二的内容设计。
《设计秋游方案》前置性学习活动二:一是秋游的目的地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二是时间安排情况如何?三是查找材料,画出旅游路线示意图。四是费用估算:交通费用、门票费用、用餐费用、其他费用、合计费用。五是其他注意事项。
两个前置性学习活动可以分步实施,也可以合二为一,活动周期可以视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适当延长。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前置性学习活动形式的丰富化、体验生活化、思维外显化等方式来制造学生前置性学习的“亮点”,既兼顾前置性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就本课而言,还可以将前置性学习活动设置为一次区域内的租车市场调查、文化景点考察、秋游活动策划思维导图等等。呈现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借助视频呈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