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深澳村文化景观遗产数字活化路径探析

2023-10-23 01:11杜品品陈继超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档案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村落遗产

杜品品 陈继超/浙江工商大学

1 引言

文化景观遗产同时具备文化与自然两种遗产属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物质体现,国家对其保护利用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伴随着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推进,文化景观遗产数字活化进入市场机遇期,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支撑。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重要先行“窗口”,其数字化设施牢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筑牢了基础。

2021年2月,浙江率先部署了数字化改革,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同时,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前,学术界关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数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化记录[1]、数字化监测[2]、数字化传播[3]、数字化呈现[4]、数字化治理等领域。数字化保护与发展作为当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的重点,从数据层、资源层到应用层,分别聚焦于数字采集与处理、数字记录与管理、数字展示与传播[5];主要涉及技术手段包括VR、AR、卫星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处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云交互展示等[6-7]。总体看来,研究技术运用逐渐成熟,成果丰富,但偏重于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缺乏理论与对象跟技术应用路径的综合性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浙江许多传统村落都在推进数字化发展,对系统平台的建设包含了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农场、数字渔场、数字茶园等,但都侧重于发展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农业、数字化经济,而较少关注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利用,导致传统村落物质与文化数字建设失调,村民数字生活精神文化匮乏。造成传统村落数字文化发展状况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对数字文化景观的现代发展潜力认知不足,处于强价值认同与弱现象感知双向背离的状态。固然数字农业与数字服务的发展能让乡村经济快速见效,但长远来看,数字文化建设才是助推传统村落持续发展的灵魂,挖掘传统村落特色文化景观,实现数字化保护、呈现、管理、传播,才能达到传统村落文化持续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为更加系统、切实地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文章以浙江杭州市桐庐县深澳村文化景观为例,借鉴景观基因理论与类型学相关原理,秉持数字化可持续性原则,从理论与技术两个层面构建其文化景观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的总体逻辑结构,在实现深澳村文化景观“生产性”保护的同时,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数字活化提供参考。

2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数字活化路径的总体逻辑

2.1 理论路径

结合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内涵的理解与保护利用现状,文章从保护内容、保护手段、保护路径及保护利用等四个方面,将基因提取、技术处理、图谱构建及设计转化利用按照顺序链接,形成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数字化的保护与活化路径。

在此基础上,借鉴刘沛林提出的景观基因理论、胡最提出的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方法和申秀英提出的景观基因提取原则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提取[8],作为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结合景观基因提取的四个原则,对传统村落的建筑特征、文化特征、环境特征、布局特征、形态特征、主体特征,运用元素、结构、图案、文本等景观基因的表达方式进行解构[9-10],形成“特征解构—基因关联—图谱绘制”的链条式方法,综合分析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特征,并提取其文化与景观的基因内核作为保护利用的主要内容,最终实现文化景观基因从元素、结构、图案、文本到数字可视化的蜕变,形成数字应用保护与市场价值转向,激活数字文化景观遗产的二次生命与造血功能。

2.2 技术路径

目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数字技术应用体系主要包括数字化预防保护、数字化挖掘与记录、数字化智慧管理、数字化活态利用等。其中,数字化预防保护技术涉及了三维激光扫描法、二维图像采集、光栅投影扫描、AI影像修复技术、三维重建算法等;数字化挖掘与记录技术涉及了数据编码、数据标注、大型数据库建设等;数字化智慧管理涉及了物联网技术、GIS空间信息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存储、动态监测技术等;数字化活态利用技术涉及了扩展现实技术(VR、AR、MR)、智能屏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动捕设备采集、渲染技术、音频处理技术以及数字化课程等(图1)。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有侧重和表现,共同展现了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所富有的蓬勃生命力。例如,在数字化预防保护层面,AI技术修复对出土文物的破损修复,三维激光扫描对传统古建筑的数据采集与再现;在数字化挖掘与记录层面,非遗基因图谱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图谱的建立;在数字化智慧管理层面,文物保护实时监测、文物普查资料平台、博物馆数据库管理等;在数字化活态利用层面,全息投影展览、AR交互文创、文化遗产数字藏品等。基于系统性视角,文章从这四个层面构建了文化景观遗产的数字技术应用体系,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编写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数字系统,使其实现数字化保护的同时与时俱进,活态发展。

图1 文化景观数字技术应用体系

3 深澳村文化景观数字活化路径探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深澳村位于桐庐县4A级景区江南古村落群内,是浙江省第一批3A级景区村庄,同时也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文化景观资源丰富,旅游价值极高,在物质景观层面,全村保留有沿用千年的独特暗渠、庞大的古建筑群和众多文物古迹;在非物质景观层面,深澳村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浙江地区家族世系血缘宗亲制,包括其特有的“时节”、“水龙会”和庙会等村落民俗文化与其它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屠氏祖先于南宋初由富阳申屠山迁入,繁衍至今,已有4200余人,其中,有85%的居民复姓申屠,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具备文化景观遗产现代数字化新发展的必要。

此外,深澳村已经具备了一些数字化发展条件。2022年,深澳村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被规划设定为“古风新韵,数智人文”的乐归型村落,争取打造成文化融合、高效智能的传统村落未来乡村样板。目前,深澳村已经实现了村落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库、监测预警的一体化数据平台建设,正推进“文化+旅游”与“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但仍处在数字化建设初期,其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还面临以下问题:①保护内容表象,数字知识图谱尚未挖掘构建。②数字展示与传播方式单一。③数字遗产利用匮乏。可见,深澳村的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果,仍处于数字化建设初期,因此选择其作为文章研究的案例。

3.2 文化景观基因提取

依据上文提出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提取流程,对深澳村的建筑、居民、文化、环境、布局等特征进行系统性提取和分析。深澳村建筑类型少,数量多,主要有居民建筑、寺庙、宗祠、戏台、店铺等,曾有“小上海”之誉。其中,寺庙与宗祠基本由居民建筑发展而来。由于受到宗族文化的影响,其基本单元都是较为完整的矩形模式,在布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了严密的宗族血脉关系。受宗族文化与风水文化的影响,其建筑内部十分重视中心空间,一般门堂较小而堂里宽大,显得吉祥。走进大门就是回堂,再往里就是接待客人祭拜祖先的明堂。形成了以天井为中心的“堂屋”式民居,当地人称“抱房”,其设计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平时的民俗文化活动,例如“时节”、“水龙会”、高空狮子、剪纸艺术等,都是深澳村宗族文化发展中的产物。综合考虑景观基因提取原则,最终确定深奥古村文化基因为宗族血缘关系,景观基因为建筑、“澳”,主要体现在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宗族文化、澳的规划内涵等方面。居民建筑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空间、“澳”的内涵,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建筑形制、建筑功能,宗族文化主要包括家训族诫、民俗技艺、宗族故事。

3.3 文化景观基因数字采集与图谱构建

3.3.1文化景观数字化采集与特征解构。深澳村的文化景观基因主要在于其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单体、独特的地下水系以及申屠宗族血缘关系,包括《深澳高空狮子》《江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深澳的空间布局、建筑等景观基因,主要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高精度的坐标及影像信息,对建筑空间内部的景观基因则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进行精确记录与采集,然后通过点云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3D模型等相关数据呈现;对建筑布局内涵、建筑形制、澳的规划意义则需要对地方志进行文献查阅,对于不清晰部分,需要邀请村落遗产传承人与相关专家进行补充,使用音频的形式进行建档记录。深澳的文化基因包括宗族文化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族故事与家训族诫主要记录在申屠宗祠、寺庙及相关文物中,可利用二维图像采集、光栅投影扫描等技术对照记录,并邀请遗产传承人与相关专家进行补充;民俗技艺则与时空要素息息相关,其生存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需要采用视频、摄影进行全过程记录,包括相关环境与器具。对过程较为复杂的相关工艺、民俗与演出等不可见的文化遗产,则需要将其特征进行解构,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对其进行精细化数字记录。对于此类非物质文化基因,我们还需要对其产生机制及演化内涵进行挖掘与梳理,形成相关信息集与数据集,为深澳古村的数字知识图谱构建提供支持。

3.3.2 数字化处理与图谱构建。深澳村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库建成基础上,数字智能分析系统则分类链接其文化基因与景观基因,形成文化遗产知识链,然后在“链”的基础上与其文化景观数字表达关联,最终完成图谱绘制。因此,在文化景观数字信息关联与数字知识图谱绘制时,首先要将景观基因的数据采集处理,形成3D模型、数字信息、音频文件等,在MR、AR、VR等数字化体验模式中,形成新的景观基因呈现方式,存储于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平台中。图谱绘制对深澳景观基因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在3D建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其原有的材质、尺寸、颜色、比例特征,并对其中的工艺制品及精美构件进行精细化建模,在音频、文字的资料采集中,要确保其原真性。其次,要对文化基因进行数字重建。在对深澳村宗族文化进行音频、图片等形式记载后,可采用数字化重建的方式深化其内涵与传播。例如,对宗族的形成、族诫的由来进行情境设计,通过相关资料设计情节,然后采用虚拟场景构建、现实角色生成、真实音频编入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历史过程再现。相应地,民俗技艺也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融入其中,以增加其真实感。

3.4 数字活化与效益流转

通过对深澳村的数字化保护内容提取、数字化保护方式构建、数字资源呈现与利用,从现实到虚拟形成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知识图谱,为深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活态传承的永久生命提供了基础生存环境,同时,也为深澳文化景观遗产的后续开发及文物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图2)。该模式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通过“解码与编码”的过程将深澳村文化景观基因重新解读,完善其文化景观遗产体系,也体现在保护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的遗产价值提升上。在深澳村数字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能够使本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产生共鸣,达到多方参与保护的协同效果,以实现深澳文化景观遗产的现代化良性发展。在居民认同、政府帮持、民间参与的情况下,深澳的文化氛围以及文化产业将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容,形成新的文化效益。例如,通过文化数字知识图谱与深澳村数字化旅游产品与旅游网站进行嵌套,进行宣传,吸引线上游客量,设置一定的收费服务,获取网络体验收益与流量收益分成;此外,也可以依托当地数字文化,与企业合作进行数字文化产品创作与开发获取收益,提升深澳村文化经济价值,缓解深澳村的“生产”难题。这种效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牵引原住民生存的可持续性,保持文化环境的活态演进。通过效益流转的方式不断完善深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内容,能实现“生产性”保护的目的。

图2 深澳村文化景观数字保护与活化路径

4 结语

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全过程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对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的总体逻辑结构,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数字活化保护的理论路径理解为:“基因内容提取—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档案构建—活态传承与利用”的保护链;技术路径理解为: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为保护重点,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进行采集、处理、存档、监测、修复、利用的复合过程。以此构建深澳村文化景观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路径,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数字活化提供参考。

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生专项创新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村落遗产
静谧村落
遗产怎么分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千万遗产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遗产之谜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