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友芹
法国作家布封说:“风格即人。”我们中国自古也有“文如其人”之说,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确实,没有鲜明的语言风格,作品就会少了风采和力量。那么,同学们,我们怎样让自己的习作语言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呢?
可以淡淡讲述,形成质朴的风格。这种风格比较朴素自然。同学们可以直接陈述,不加修饰,不追求辞藻的华美,这样的文章读来感情真挚,平易近人。比如,张恬同学的《有你,真好》一文就很“淡”,没有深奥的哲理,小作者只是撷取了生活中的小片段进行讲述:自己与父亲因手机产生矛盾,又因父亲深夜为“我”拍蚊子而冰雪消融。这样富有烟火气的日常,相信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
可以细细描画,形成如诗的风格。同学们,还记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吗?多个具体名词的叠加,让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文字描述的画面,画面感十足。暖阳、微风、烟火、村庄、老屋、灯笼、蓝天……你看,刘禹成同学就是善于用文字作画的写作者。在《那段令我眷恋的时光》中,他不停地将意象叠加,渲染出村庄的安静恬淡,为奶奶的出场营造氛围。小作者用宛如素描的笔法,细腻地描写了奶奶的表情,读完文章,一位慈祥的奶奶形象便出现在眼前。
可以凝练语言,形成精致典雅的风格。孙仲艺的《坚守,最美的姿态》就恰当地运用一系列动词,如拌、按、捻等,形象地展现了店主手艺的娴熟与精湛。孙仲艺同学还引用古诗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赞美店主人的生命姿态一如蔷薇。引用的诗句与习作的意境相协调,增强了美学效果和情感价值,可以带给读者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同学们,独特的语言风格不是一天练就的,一方面,要多读、多学、多仿;另一方面,要用心体验生活,因为,风格并非辞藻堆叠而成,而是写作者心灵之诗的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