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2023-10-23 15:39曹方建王宇星
山西青年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创新型产教学院

安 霞 曹方建 王宇星

1.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高新区高职教育研究院,江苏 无锡 214028;2.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江苏 无锡 214028;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职院校需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好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分别提出了“建设特色学院”“设立产业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办学思路,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产业学院的发展方向不断明晰。产业学院必将成为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急需、深化产教融合、共育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1]。

一、创新与创新型人才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2]。在多元的取向中,技术创新是指有关产品以及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指发生在组织系统中包含人力资源的使用、奖惩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创新[3]。一些学者认为,创新的界定大多是综合性的,对于创新的研究,从生产视角扩展到技术和管理视角,使创新的内涵外延,从而让创新更加丰富而具体。

在中国,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演变至今,其意为: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4]。

刘宝存针对创新人才的概念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期弄清创新人才的内涵。通过比较,他认为:“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与通常所说的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等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而产生的不同分类。无论是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技艺型人才,都需要有创造性,都需要成为创新人才。”[5]

二、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掣肘

目前,我国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问题。产业的高端人才、技术专家、高熟练度的专业技能人才相对匮乏。具体到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性”“职业性”,我国高职教育从最初的侧重“高等性”逐渐转变为侧重“职业性”,但与国外相比,缺少职业启蒙教育。职业教育中,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或有参与,但参与热情不足、参与深度不够,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显单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创新氛围不足,成果不多。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偏于理论式、传授式,创新创业平台存在数量少、条件差、功能职能不健全等问题。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待深入

学校与企业在社会中担负的责任不同,价值追求不同。学校的办学资源由政府调控,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这是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都知道,创新来源于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局限性,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很难与企业实现同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又因时间、距离等因素无法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上的功效。

(三)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双高计划”将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重要改革任务之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中的大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的,少量教师曾有短暂的企业工作经验。教学团队中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技能大师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对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的掌握欠缺,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三、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合多元力量共同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搭建广阔的校内外平台,从而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扩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

(一)产业学院的价值

有学者提出,产业学院的内涵可以基本界定为:在某一特定区域中,以区域内的某一特色或优势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以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或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政府、院校、行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多元主体共建共享资源,集聚人才培养与培训、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型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组织形态。现代产业学院是指高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用人单位或组织融合资金、专业、平台、基地、人才、管理等多种合作资源及要素,以行业专门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科技研发、文化传承等为共同目标指向而构建的全程融入行业、企业元素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6]。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产业学院的集聚功能必将更加凸显,可以打破组织、政策、学科专业壁垒,实现组织的混合性、政策的灵活性、产业的前沿性和学科专业的交叉性等。产业学院可以依托市场,联合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办学,这就为推进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资源对接、技术同步真正搭建起了便捷通道,切实增强了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适应性[7]。因此,产业学院对于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让产业学院真正成为“产、学、研、转、创”高度集成的载体,集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高职院校依托产业学院的优势,不断完善育人环境,不断探索和总结能够激发高职学生创新精神、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新路径。

1.利于创新的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

依托产业学院进行高校组织模式变革,建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紧密结合,技术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研究机构、企业联合的新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市场”一体化的高层次、多学科、开放式、联合型的培养模式。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创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2.善于创新的师资团队

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前提。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做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落实双师标准,强化创新要求,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潜力。依托产业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吸引社会资金,促进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增强师资的科技实力,反哺教学。师资的创新热情可以带动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更早、更多地进入实训室,主动参与专业实践、科研训练等创新活动,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创新型师资团队是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依托产业学院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不断补充创新型师资力量,进一步完善创新型师资团队。

3.促进创新的课程体系

产业学院打破了行政、产教壁垒,突破了专业和学科的概念,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聚合了校内的力量,还聚合了校外的力量,它的存在为职业教育的跨界尤其课程体系的重构提供了便利:一是深化以“学”为中心的方法改革。以学生兴趣、目标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网络服务于学习,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资源优势,为学生、为教学服务。二是强调教学中“实践才是根本”,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产学合作教育、学科交叉融合,丰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式、项目式、探究式教学,进一步落实“做中学”。借鉴CDIO 工程教育理念,建立以产品生命周期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建立更加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强调开发“以问题为中心”,建立能够融合“理论教学”和“研究型教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工程设计等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界定创新型人才的特质,进而设计创新型人才的评价维度,将人才评价与课程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于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抓手作用,重点考核实践教学的实效。

4.符合渐进原则的培养体系

从传统产业学院到现代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先夯实基础,再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最后才是探索创新阶段。培养过程要分层次、分环节。具体而言:分层次是指实践基础层、实践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等多个层次,包含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集中实践、课余时间的自由实践等多个模块,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等多种结合。分环节是指素质类、实验类、设计类、创新实践类、岗位实习类等多个环节。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和创新素养与能力。美国MIT 推出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本科实践计划(Undergraduate Practice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POP)。计划均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其内容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启鉴意义。

四、结论

只有依靠科技,依靠创新型人才,才能从容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系统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作出相应的准备和调整,更加高质高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学生。高职院校尤其要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综合改革,全力培养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产教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学院掠影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