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响水县实验初中 骆新强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是青年毛泽东离家求学时的诗作,这首诗由一首日本古诗改写而成。离家求学改变了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使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毛泽东青年时期还有出国留学的计划,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是青年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前的诗作。周恩来少年时就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志,在这首诗里,他表达了自己东渡异国,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的豪情。正是在海外留学期间,周恩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周恩来、邓小平、詹天佑、严复、胡适、蒋介石,这些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学生。近代史上,中国落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满怀期待,告别家乡,跨出国门,寻觅救世之道。他们的目的地,是先进的西方国家和后起之秀日本。
留美学生
近代史上,留美学生主要有两批,第一批是1872至1875年的120名留美幼童。洋务运动期间,曾国藩、李鸿章听取“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的提议,奏请清廷批准从全国选招12至15岁天资聪颖的幼童赴美学习。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可惜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完成学业。1881年,清廷不顾容闳等人的反对,决定将全部幼童撤回国内,理由是这些幼童到美国后离经叛道,剪辫子,穿西装,沾染了“恶习”。幸运的是,詹天佑等人学有所成。除了詹天佑,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还有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等。
第二批是庚款留美学生。190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将美国分到的《辛丑条约》赔款2 444万美元部分退还,用于中国办高等教育和招收中国学生留美。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学生自费赴美求学。这批留学生大都学有所成,归国后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人物有胡适、顾维钧、竺可桢、赵元任等。
留日学生
近代史上,留日学生是规模最大的留学生团体。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给国人以强烈刺激,东邻日本成为学习的样板,不少人选择前往日本留学,加之留学日本路途近、费用低,战后很快形成了留日高潮。
留日学生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主要参加者就是留日学生,他们后来成为推翻清王朝的先锋队和中坚力量。孙中山曾说:“没有留日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留日学生的代表有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锷、蒋介石、阎锡山等。
留欧学生
近代史上,留欧学生也有两批,第一批是1877年清廷派出的近百名海军留学生,他们分赴欧洲各国学习,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甲午英烈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就是这批留学生的代表。严复也是这批留学生的一员,他后来成为翻译家,把亚当·斯密的《原富》和赫胥黎的《天演论》等科学名著译成中文出版,为传播现代科学作出重大贡献。
第二批留欧学生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1915年开始,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提倡“勤于工作,俭以求学”,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里昂、北京等地设立分会,招收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这些留法青年多为贫寒子弟,他们在法国既要学习,又要在工厂做工,他们亲身体验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贫富分化和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这种经历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不合理,从而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蔡和森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近代史上,留法学生中也涌现出一些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如童第周、钱三强、徐悲鸿、冼星海等。
留苏学生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于1920年5月决定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招收苏联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革命青年。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等后来的中共领导人就是首批赴该校学习的。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东方大学中国部改名为孙逸仙大学,又名中山大学。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广东国民政府选送一批人去中山大学,有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后来,朱德、邓小平、王若飞、聂荣臻等也来到莫斯科东方大学。这些留苏学生后来很多成为优秀的革命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班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支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