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远
《沙渚芦荷》(137cm×69cm)
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田锋国的艺术生涯是从和泥巴开始的。五十多年前,只有四五岁的他跟着父母回泰安老家探亲。乡村生活给他带来了欢乐,村边沙溪里畅游的小鱼与广袤田野里的飞禽走兽,都让他感到新鲜与好奇,而更让他入迷的则是和泥巴。他蹲在院里,将和好的泥巴团捏成一个个刚刚看到的小动物,比如兔子、小狗。
造型模仿,无师自通,或许这就是难得的“天赋”。上学后,田锋国最喜欢的就是美术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他在作业本上不但画出了猪,还加上了猪圈和食槽。老师给出的成绩是甲加五颗星,并将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这让田锋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颗美术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画画由此成为他最大的爱好。
上中学时,他为黑板报和壁报画插图;下乡时,他在知青宿舍的山墙上画电影海报。在乡下的时候,他得知一位村民家中有一本祖传的字帖,便登门拜访。老乡被他的真诚与执着打动,将字帖借给了他。于是,他又开始临帖习字。“乡村的夜晚寂寞无聊,我在自己搭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劳动之余我则喜欢读书。”回忆起自己的知青时光,田锋国说:“我读的第一本完整的书,是杨沫写的《青春之歌》。我读的第二本书是手抄本的《第二次握手》,读完之后,我连续奋战几夜,竟也抄了一本。”
画画、临帖、读书,让田锋国的青春时光充实了起来,这三大爱好也让他受用一生。1979年底他报名参军,成为某炮兵部队的一名战士。他在连队里抄抄写写,绘制战例图,很快就在新兵里崭露头角,被抽调到了电影队帮忙。一年后,他又被选派到师部,参加绘画培训。“教我们的是一位宣传干事,他是正规绘画专业出身的。”说到这里,田锋国甚是高兴。专业的绘画教师,让他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部队是所大学校,不仅锻炼了田锋国的坚强意志,也让他离专业的绘画道路更近了。三个月后,他学成归来,根据一名种菜战士的先进事迹,创作出了幻灯片《菜官小传》。这部作品,从撰稿到配乐、从绘画到配音,都是他独立完成。《菜官小传》常常在放电影前播放,好评如潮。此外,他以部队生活演习训练为素材所绘制的漫画与宣传画刊登在野战训练报上,这也极大地增强了他的绘画信心。
《花紫藤斜》(137cm×69cm)
[个人简介]
田锋国(田凤国),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齐鲁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垂杨书院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2013 年,作品《芦塘秋韵》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2013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2018 年,作品《花溪系列之三》在中国国家画院组织的“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国书画展中获得最高奖优秀奖。
“晚上站岗的时候,我也反复畅想着我的未来,我想当一名记者。”田锋国笑着说。
几年部队的生活,让田锋国收获满满。1982年,田锋国复员回到了济南。临行前,连指导员送给他一个画夹和油画箱,并写下了温情的临别赠言,希望他不要放弃绘画。在等待分配工作的日子里,田锋国报了各种美术培训班,东奔西走拜名家为师,绘画技艺大为提升。
“1982 年底,我被分配到了济南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下到车间里,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田锋国若有所思地说。
是金子总会发光,田锋国在厂里不仅办壁报,还在车间的墙上创作了大幅油画,宣传劳模的事迹。后来,他被调到厂宣传部办报。勤于读书的他也拿起了笔,向省市报纸投稿并屡有发表。田锋国成了厂里的名人,同事们会向他投来羡慕与敬佩的目光。然而,他并没有满足,读大学的梦想愈加强烈了。昼耕夜诵,废寝忘食,1987 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主攻国画花鸟。他惜时如金,既刻苦学习美术理论,又认真钻研绘画技法。从业余绘画到科班研学,田锋国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92年10 月,田锋国被调到一家省级媒体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他当年手持钢枪站岗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更高的平台给了他更广阔的视野。由此,他的艺术道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他创作的花鸟画通透明亮而生动洗练,凝重苍厚而清丽秀美,出神入化而常有神来之笔。
“2000 年初,我来到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写生。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那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花海,芦花的身姿和潇洒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时隐时现的丹顶鹤更让我着迷。从此以后,用笔墨表现自然湿地,成了我不懈的艺术追求。”田锋国深情地说。
《谁铸黄金三百丸》(137cm×69cm)
《清晓开轩府》(137cm×69cm)
《红荆湿地》(137cm×69cm)
与鹤共舞,他的花鸟画作品多是以表现湿地自然生态和谐为主题。他采取中西画法结合的方式,在创作中以墨色为主调,颜色为辅,形成色与墨、墨与色的相互渗透,干画法与湿画法相辅相成,并吸收油画水彩光影的表现技巧,又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各种皴法和渲染,让画面既有水墨淋漓的酣畅,又有深远厚重的空间感。
锐意进取,艺无止境。近几年来,田锋国又为自己设立了更高的目标,将中国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表达方式进行全面的掌握与展现。众所周知,诗书画的高度统一是文人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从古到今出现过许多重要代表人物。枕典席文,知难而进的田锋国向着这个目标进发了。
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田锋国就喜欢读诗和写诗,几乎购买了那时出版的所有诗集。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在《湿地系列》的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对湿地的感受,表达心中的情怀,田锋国写了很多题画诗,题写在画作上。于是,诗与画相得益彰,文人之气则悄然露出,着实妙不可言。
“诗画一家,在表达感受和体会自然万物中,我陶醉于以自己的方式表达,陶醉于用多种技法技巧来表现。在一阵阵秋风中,漫步在芦荡中的幽径上,耳畔传来丹顶鹤等飞禽那一声声天籁般的啼鸣,我和我的笔墨、诗作一起沉醉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花海里。”田锋国说。
业精于勤,如今田锋国笔下的丹顶鹤、白天鹅、灰鹭等花鸟作品意境幽深,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称赞,也成为他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质与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