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潇雨
青岛Citywalk 路线:
① 龙江路1 号
② 老舍故居
③ 青岛网红墙
④ 梁实秋故居
⑤ 沈从文故居
⑥ 小鱼山
你要谈青岛,就不能只谈“青岛”。要谈海浪与陆地唇齿相依,红瓦与绿树相映成趣,谈春日中山公园的连片樱花,夏日金沙滩上的踏浪欢笑,秋日八大关的万种风情,冬日栈桥边的鸥鸟成群,要谈麦芽精酿、海鲜大餐,谈永不停歇的潮流,漫不经心的文艺……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皆是浪漫(张有平/摄影)
漫游青岛,街头巷尾都是彩蛋,每走一步都有惊喜。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偏好,在这座城市都可以被满足,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松弛感。可即便脚步是肆意的,内心是自由的,这条我们想与你分享的路线却是精心准备的——行程从龙江路出发,到小鱼山或是信号山结束,在短短三公里内,你能体验青岛的青春活力,寻访文人墨客的旧居,最后伴着夕阳,沐浴山风,以独特的方式遇见大海。
友情提示:此行有坡有坎,建议平底鞋出行;移步异景,建议手机相机满电;道路纵横交错,建议丢弃方向感,跟我出发。
请在一个有着和煦阳光的午后出发吧。若是日头烈了,随意一间小店都可以是你的遮阳之处。
立于龙江路写有“青岛”二字的路口,你会看到,龙江路的文艺无疑是明艳的,饱和度是拉满的,它符合大多数人对文艺的定义,涂鸦墙、动漫角、书店、饮品店、文创园……每一个角落都可爱又治愈,更重要的,是具有浓郁的青岛特色:一处写有“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窗口,一家名为“愉作”的冰激凌店,一块喊你“哈啤酒”的标语墙,无处不青岛。
这里有凌霄花攀援墙下,有爬山虎蓬勃向上,更有大学路上的百年梧桐遮天蔽日,诉说历史。1897 年,大学路的前身“奥斯帕斯街”是青岛最早的现代化街道;1924 年,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创办私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奥斯帕斯街正式更名为“大学路”。如今,这片红墙遗世而独立,在青岛诸多德式建筑的包围下,作为青岛市美术馆的外墙被无数“文青”追捧。无数对恋人、朋友在有着朱红墙壁、金黄琉璃瓦、汉白玉路牌的大学路与鱼山路街角“偶遇”,而它,依然以一位老者的姿态,定格于20 世纪初期的时光隧道里,为时尚青岛平添古典与厚重。
说这里“文艺”,绝不仅是因为琳琅的店铺,网红的街角,更重要的是有名家能坐镇,有故事可分享。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老舍,自1934 年9 月移居青岛,就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到1937 年8 月迁居济南,改任齐鲁大学文学院教授结束,老舍在青岛住了近三年。如今的黄县路12 号——老舍故居、骆驼祥子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他曾在青岛的旧居,也是作品《骆驼祥子》的诞生地。
被改造成骆驼祥子博物馆的老舍故居位于黄县路上(张有平/摄影)
从高空俯瞰,参天梧桐碧绿了大学路,环青岛美术馆斜插向上的则是鱼山路(张有平/摄影)
老舍在青岛的三年是困窘的,但他对青岛的喜爱,依然流淌在他的多篇文字当中。1936 年发表的《归自北平》中曾记:“还是青岛好,安静。”在《我的理想家庭》里说:“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1944 年在《“住”的梦》中写:“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欢它。”或许,若非抗战军兴,若非青岛沦陷在即,老舍会一直生活和写作在青岛也未可知。
留恋青岛的何止老舍,此行能拜访到的名人故居又何止黄县路12 号。
1929 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来到青岛,并被青岛的环境所吸引,主张在此创立国立山东大学。次年,国立青岛大学(后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开学,杨振声出任校长。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绝对称得上是名流云集、人才济济。青岛,也幸得诸多文人志士青睐,这才有了当初的文豪讲学地。
1931 年,在徐志摩的引荐下,沈从文任教国文系。他的住所就在福山路3 号一栋三层小楼里。楼宇临海而立,花岗岩立面,融合了德式日式两种风格,颇为幽静雅致。
沈从文很满意青岛花木清幽、海天宽碧的居住环境。“我一生读书消化力最强、工作最勤奋、想象力最丰富、创造力最旺盛,即是在青岛海边这三年。”“《边城》酝酿于青岛,只是到北京以后才写在纸上。”就是在青岛,在无数个呼吸着海风的寂静夜晚,沈从文用封封情书,成就了他和张兆和的柔美爱情。他这样对着爱人倾吐心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熟悉吗?这就是网络时代最火的爱的箴言,它属于青岛。
六十多篇文章表达不完梁实秋对青岛的喜爱(张有平/摄影)
树影婆娑的鱼山路(张有平/摄影)
与沈从文同时期任教国立青岛大学的还有担任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梁实秋。安居于鱼山路33号的四年里,梁实秋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20世纪80 年代,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曾托人辗转将一瓶青岛的海沙带给远在台北安度晚年的父亲,那瓶海沙被梁实秋视为珍宝,置于床头,直至1987年离世。在梁实秋近60 年的写作生涯中,有60 多篇文章提及青岛,字里行间,情深意切。
行至此,便是临近黄昏时,令人有踏实的幸福感的,是脚下那布满岁月痕迹的石板路,能让人安逸享受的,是夕阳倾倒于房屋上,听着偶尔传来的鸟鸣声,驻足、观望。这段路,不仅是青岛老城区的一条普通的街道,更代表着一段真切的历史,待人们细细品读;这段路,也许人影疏落,蜿蜒曲折,但总能于起伏的道路上忽见平坦,于半山的视野中邂逅大海!下一站,我们看海!
在去小鱼山的路上邂逅宝藏机位,楼间见海,点点白帆(李潇雨/摄影)
吹过了街角的风,就到了宁静的海。或许你已经有些疲乏了,那就就近登上小鱼山,或许你还觉得运动量不够,那就继续漫游,去寻信号山吧!
你或许要问,目的地不是海吗?怎么还要爬山?
小鱼山和信号山海拔均不足百米,平均十分钟左右即可登顶,但是却能将老城区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尽收眼底,还是360 度环绕。在这里,一面是涌动的时尚海湾,一面是古典的老城浪漫;在这里,没有海边的咸湿气息,没有磅礴的海浪击打声,有的是山间草木,清风徐来。
海子的诗温暖人心(孟达/摄影)
无需补光,温暖夕阳让你更美(张志瑞/摄影)
广场、栈桥、海岛、夕阳,这座时尚都市的魅力等待你去发现、去感知(杨雪梅/摄影)
小鱼山,因靠近鱼山路而得“小鱼山”之称,是青岛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见证了青岛历史的变迁。登临山顶,若你遇上热心的青岛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向你介绍。沿着他手指看去,延伸向海的是栈桥,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是八大关,有着密密麻麻赶海人群的是第一海水浴场,丛林掩映、郁郁葱葱的是鲁迅公园……总之,登山俯瞰,前海美景尽收眼底。而与它遥遥相望的信号山坐落于龙山路,山顶处三幢红色“蘑菇楼”是它的标志,那宛如熊熊燃烧火炬的建筑,耸立于青松绿树丛中,格外醒目。
除了衡量体力,小鱼山山顶,海占七成,建筑占三成,而信号山山顶则能饱览更多的城区建筑,极限二选一,不知谁能更得你的青睐?不论你做何选择,在这个喜出望外的傍晚,看一场盛大的日落吧!落日刚至,海面便被橘色的夕阳染遍,远处的栈桥和红日彼此凝望,暖光笼罩着整座城市,每一刻都值得记录。
至此,这段始于美妙午后,归于日落晚霞的Citywalk 已经结束,当华灯初上,你也许可以选择去浮山湾看一场海上灯光秀,体验更为绚烂的青岛;可以去团岛市场采购食材,就地加工,体验更为美味的青岛。这座将开放与包容融于血液中的城市,拥抱可能,拥抱机遇,永远,不为任何人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