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种养构建“稻+”多赢新格局

2023-10-22 19:21卓齐龙吴小兰叶键
杭州 2023年16期
关键词:桐庐种养杭州市

文 卓齐龙 吴小兰 叶键

综合种养是从中国优秀传统农业的典范——稻鱼共生系统中衍生、发展形成的,是一种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今年以来,杭州市围绕农(渔)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集成、示范引领等措施,大力发展“稻渔共生、稻渔共赢”和“以田养鸭、以鸭促稻”的综合种养新模式10万亩以上,提高农田综合效益。截至今年6月,全市实施综合种养面积10.59万亩。

因地制宜,培育综合种养模式

全市综合种养主要有稻渔(含稻鳖、稻蛙、稻虾等)、稻鸭及稻渔鸭混合模式,其中稻渔面积52274.5亩、稻鸭面积44458亩、稻渔鸭面积9200亩。全市实施综合种养面积覆盖10个涉农区县(市),面积超10000亩的地区5个,其中富阳区25007亩、余杭区23125亩、桐庐县15537亩、萧山区11040亩、建德市10050亩;涉及农业主体468家,其中500亩以上的主体51家、共40869亩,200亩以上的主体209家、共82849亩,综合种养呈现集中连片、特色明显的新格局。

稻鳖共生。稻鳖共生效益可观,其亩均产值、利润分别在10000元、7000元左右,但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回报慢。桐庐以稻鳖共生为主,稻鳖面积11687亩、占全市稻鳖面积65%。2021年,位于桐庐的昊琳农业将传统的稻鳖模式加以改进,形成了以养殖坑+浮板稻+导流渠为构架的异位共生系统,提高了回捕率;2022年,桐庐丰河粮油专业合作社进一步优化养殖坑布局,压缩了田间工程投入,示范带动效应显著;2023年,桐庐在政策扶持和推动下,以丰河粮油模式为样板发展稻鳖共生发展。依托中华鳖养殖的良好基础,桐庐不断改进模式,减少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养殖鳖回捕率,并实施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发展产业,辐射带动了全县稻鳖模式的大规模发展。

稻虾共生和轮作。稻-小龙虾共生近年来发展迅猛,该模式主体除第一年需外购苗种外,积累一定经验后,第二年一般会通过共生模式产出苗种,提供轮作模式生产所需,降低投入成本。目前萧山区正在建设市级良种基地,以解决本地良种短缺问题。此外,稻-红螯螯虾共生也正在探索中,余杭、临平、临安、桐庐等地均有主体在试验。在临平区,由生态农业公司为农户提供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和回收帮销等服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开展规模化稻虾生态养殖。

稻蛙共生。与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相比,稻蛙种养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发展势头迅猛,其商品蛙高产模式亩均产量、产值、利润分别达1500斤、21033元、6284元。目前全市稻蛙共生面积达到7421亩,蛙的养殖品种以黑斑蛙和美国青蛙为主。在淳安县浪川乡稻蛙基地,养殖黑斑蛙已陆续上市,仅一周时间已累计销售黑斑蛙(6钱左右当年蛙)5000斤,销售额9万元,利润达3万元,稻蛙综合种养成效初显。

稻鸭共生。杭州率先在省内开展稻鸭共生推广工作,目前发展面积为4.4万亩。相较于稻鳖、稻虾、稻蛙等种养模式,稻鸭共生具有技术风险低、投入成本少、管理方便、回捕率高等优势,且符合水稻无公害生产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2022年,位于建德的杭州博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尝试开展稻鸭共生,实施稻鸭生态共育优质稻高产示范面积100亩,并放养鸭子2000羽。在公司的带动下,建德今年的综合种养模式以稻鸭为主。

强化领导,不断健全工作机制

组建工作专班。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组建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区县(市)局主要领导及市局相关处室(中心)负责人任组员的专班,下设工作小组,各地也参照建立专班,建章立制、明确分工、市县联动、合力推进。

强化工作落实。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杭州市综合种养行动方案》《杭州市综合种养基地创建标准》等文件,明确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并首次确定稻渔沟坑规格,为产业发展提供实施依据,推动产业集中连片特色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2023年,市级安排1.5亿元的专项资金奖补综合种养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基地,一般综合种养模式按不高于1500元/亩进行奖补、高标准设施稻蛙模式按不高于3000元/亩进行奖补;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创新开发相关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指导支撑,多方联动推进发展

强化政策宣导。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已组织各类研讨会、考察学习、培训班近60次,参加人员近1200人次,提高综合种养主体技术水平,增进社会各界对综合种养工作的了解。此外,5月底举办的第一届杭州市龙虾王争霸赛也展现了种养成果,提升了主体养殖高品质水产品的积极性。

强化技术支撑。市县农技专家团队通过集中宣讲或上门服务,并发放《综合种养(稻渔、稻鸭)操作规程》,做到技术、政策内容管理人员和主体知晓率达到100%,指导发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技术模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强化技术攻关。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开展黑斑蛙和小龙虾等苗种基地建设;加强与省市农科院对接,确定综合种养产业团队项目5个,熟化模式技术;推进综合种养市级标准制定,现处于市场监管局评审立项阶段。

监管核查,规范项目实施管理

严守沟坑占比红线。各地遵循《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SC/T 1135.1-2017)标准等,严格沟坑占比,沟坑面积不得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沟坑宽度不超过5米、沟坑深度不超过1米;严禁超标准开挖耕地,鼓励发展少沟或无沟化模式,优化沟坑式样,最大程度发挥边际效应,保证水稻栽插密度。

实施项目化管理。各地按照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监督、验收、审计等全过程管理,组织实施综合种养项目;市级对项目进行抽查复核,将任务情况纳入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压实属地和主体责任,实现综合种养规范、健康发展。

委托第三方核查。市农业农村局以《杭州市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创建标准》等为指导,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沟坑占比进行测绘核查,确保田间工程改造符合要求,严格控制开挖沟坑占比在10%以内;要求主体投入审计资金额度不低于奖补资金,并提供有资质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

猜你喜欢
桐庐种养杭州市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美丽乡村(浙江桐庐)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