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述略*

2023-10-22 13:06景云龙
郭沫若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公演前线孔雀

景云龙

(乐山师范学院 文新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上海剧艺社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剧社,1946 年8 月末至10 月初,共演出《孔雀胆》53场,演出场次仅次于当时在上海剧艺社大火的《升官图》《裙带风》二剧,位于抗战后重建时期的上海剧艺社演出场次第三名。笔者拟通过对已有资料(包括宣传报纸、评论文章等)的整理,对上海剧艺社与其演出《孔雀胆》的情况进行大致梳理,以期复现《孔雀胆》在上海剧艺社演出的实际历史情况。

一、上海剧艺社简介

(一)历史地位

对上海剧艺社(下文简称“上剧”),人们有如此评价:“上海剧艺社无论从存在时间、剧目数量、演出场次还是从人才培育、社会影响、历史作用来看,上海剧艺社被称为孤岛戏剧之魂、沦陷剧运种子和抗战之后剧坛中坚都当之无愧。”①穆海亮:《上海剧艺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年,第4 页,第324 页。

上剧以于伶为团长,在孤岛时期坚持演出三年半,抗战之后也演出了一年又一个月。在整个演出期间,上剧演出了《赛金花》《武则天》《正气歌》《孔雀胆》等14 部古装剧,《女子公寓》《家》《夜上海》《花溅泪》《北京人》等26 部现实剧,《人之初》《最先与最后》《爱与死的搏斗》《少奶奶的扇子》等28 部翻译剧,共计68 部剧,演出场次更是接近2000 场。②穆海亮:《上海剧艺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年,第4 页,第324 页。

在人才培养上,上剧聚集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导演与演员,也给予了多名非“上剧”基本成员如朱端钧、洪深等锻炼提升自身技艺的机会。上剧的演出多数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与强烈的宣传鼓动性,为孤岛时期的上海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鼓舞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民众民主观念觉醒。

(二)复杂背景

与其他几个大后方剧团不同,因为身处上海这样一个特殊政治环境险恶的位置,上剧想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政治任务即高喊抗日口号、唤醒民众民主意识、宣扬爱国精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上剧同人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只能向租界寻求一个“合法”的身份,即在中法联谊会戏剧组的名义下成立上海剧艺社,同时也与租界当局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租界当局为上剧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同时自然对上剧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背负沟通中法文化的任务,上剧需大量排演翻译剧,也就不难理解上剧在整个演出期间,排演了28 部翻译剧,位于排演话剧种类首位。不仅如此,上剧还需要在当局特定节日时参加或举行庆典或特定联欢会以作庆祝,对于上剧这样一个较为严肃的肩负重要政治任务的艺术团体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额外的、令人不快的负担”①穆海亮:《上海剧艺社研究》,第80 页,第5 页,第6 页。。

上剧虽然挂上了一块“洋牌子”,却与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孤岛时期,上剧是地下党员最为集中的剧团,内部也有党支部。可以说,对于上剧而言,租界当局起了一些主导作用,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更起了极大的主导作用。相较于租界当局带来的“双面性”影响,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带给上剧的主导作用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把握了上剧的政治立场,加强了剧团的组织管理工作,在经费等各个方面给了上剧直接支持。在艺术创作等方面,夏衍等共产党员作家给予了直接帮助。于伶等中国共产党党员以身作则,以勤恳的工作态度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三)发展脉络

孤岛时期,在上剧出现之前,上海还先后成立了青鸟剧社、上海艺术剧院等剧团。而“‘上剧’与此前的青鸟剧社和上海艺术剧院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②穆海亮:《上海剧艺社研究》,第80 页,第5 页,第6 页。。青鸟剧社以留在上海的第十二演剧队为基本班底,由于伶等人成立,自1938 年元旦在新光大戏院举行公演,推出了《雷雨》《日出》等剧,但不久后由于内部纠纷和经济原因宣告解散后,又分化出了晓风剧团和上海艺术剧院,两者均在公演两部剧目后就被迫解散。直至1938 年7 月17日,上海剧艺社以于伶、李健吾等代表的上海剧人以中法联谊会戏剧组“主催”的名义组织了上海剧艺社,并推选于伶为团长。

上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孤岛时期和抗战之后重建时期。③穆海亮:《上海剧艺社研究》,第80 页,第5 页,第6 页。抗日战争1937年11 月12 日上海沦陷,因上海市中心为公共租界中区、西区和上海法租界,而日本因未准备好和欧美各国开战,所以日军尚未能进入,因而形成四周都为沦陷区所包围的情形,形似“孤岛”,故称此期间为“孤岛时期”。孤岛时期的上剧发展又可分为业余和职业化两个阶段。

成立之初,上剧以《人之初》为打炮戏在法租界工部局礼堂演出,之后又相继在卡尔登戏院、兰心大戏院进行了不定期的业余公演。在《人之初》之后,上剧又演出了《爱与死的搏斗》《女子公寓》《花溅泪》等翻译剧。

在1939 年3 月26 日至6 月11 日期间,上剧在新光大戏院进行了十二期星期早场实验公演,演出了《这不过是春天》《最先与最后》《舞女泪》等剧。

直至1939 年8 月6 日,在璇宫剧院首演《夜上海》后,上剧开启了自己的长期公演时期。直至同年12 月5 日,上剧在璇宫剧院演出了《沉渊》《生财有道》《明末遗恨》等剧。其中,《明末遗恨》的极高卖座率在拓宽上剧受众范围的同时,又让上剧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使上剧搬到了剧场条件较好的辣斐花园剧院,并从1939 年12 月21 日起,开启了上剧在孤岛时期长达两年的长期职业公演。在此期间,上剧坚持演出,极少中断,不仅票房不断增长,艺术水准也有所提高。在长达两年的职业公演中,上剧的佳作更是不少,排演了《祖国》《陈圆圆》《恋爱与阴谋》《女儿国》《生意经》《新婚曲》《家》《撒谎世家》等数十部作品。直至1941 年12 月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时期结束。十日后,上剧演完《北京人》最后一场宣布解散。孤岛时期,上剧排演剧目59 部,演出场次达到一千四百余场,而在辣斐花园剧院演出的场次占了一大半。可以说,在辣斐花园剧场演出的两年是上剧最辉煌的时刻。

在孤岛时期,上剧经历了成立、摸索、成长、辉煌等几个阶段,而到抗战后重建时期,虽然上剧存在时间不长,但仍然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即长期职业公演时期和临时性公演时期。

抗战胜利后,于伶于同年10 月返回上海,开始重建上剧。由于人员、资金、场地等种种原因,重建一事确实困难重重,直到1946 年3 月1 日上剧才开始了重建后的第一次演出,剧目为《戏剧春秋》。1947 年3 月2 日与光华大戏院合同终止后,上剧暂停活动。在此期间,上剧排演了《两小无猜》《钗头凤》《升官图》《孔雀胆》等剧。经上剧同人竭力拼搏,虽也创造了《升官图》卖座四个月的辉煌纪录,但因上海剧坛的整体生态已遭致命破坏,众多剧团都难以维持,上剧亦是负债累累,故在与光华结束合同的一年时间内,上剧名存实亡。①穆海亮:《上海剧艺社研究》,第8 页。

1948 年2 月7 日,上剧又在兰心大剧院做了临时性公演,演出了《芳草天涯》。演出到月底,上剧将所得票款全部用于偿还债务。至此,上海剧艺社走到了它的尽头。

抗战后重建时期的上剧离开上海孤岛畸形的繁荣后,已不复曾经的辉煌,它共排演剧目9 个,演出场次四百余场。而本文要梳理的剧目就是上剧在抗战后重建时期排演的《孔雀胆》。

二、演出《孔雀胆》情况

(一)准备阶段

笔者根据手中已有资料发现,在上剧排演《孔雀胆》之前,已有上海《铁报》发表了邀请熊佛西导演《孔雀胆》的报道②佛手、无缘:《熊佛西导演〈孔雀胆〉》,上海《铁报》1946 年2 月20 日,第4 版。,但根据《前线日报》1946 年5月14 日《〈孔雀胆〉今日开排 郭沫若讲剧情 剧作者重视剧本》中的“上海首次排演”可以知道,新美剧艺社并未公演。关于上剧排演《孔雀胆》的新闻最早见于1946 年4 月28 日上海《铁报》,报道朱端钧将担任上海剧艺社排演的《孔雀胆》导演③英:《朱端钧导演〈孔雀胆〉》,上海《铁报》1946 年4 月28 日,第4 版。。此后《前线日报》《铁报》《香海画报》《见闻》《和平日报》等报对上海剧艺社排演《孔雀胆》均有报道。

在《孔雀胆》准备阶段,多份报纸皆报道了《孔雀胆》将接档上剧上座极高的《升官图》出演。上海1946 年5 月1 日的《前线日报》则全面报道了上剧《孔雀胆》的导演为朱端钧、男女主角分别为陶金和路明。报纸也提到了上剧“对该剧服装、道具之预算,约一仟万元之巨”④泉冗:《来沪后静极思动 将与观众见面 路明登台演〈孔雀胆〉陶金等合作演出 上剧今日排新戏》,上海《前线日报》1946 年5 月1 日,第6 版。。在上剧排演《孔雀胆》之前,郭沫若就于1946 年5 月10 日去参观了光华大戏院,彼时,田汉、于伶得知后忙赶去与其交谈⑤席儒:《〈孔雀胆〉快开排 郭沫若真高兴——昨晨光华参观去 田汉于伶忙赶来》,上海《前线日报》1946 年5 月10 日,第6 版。。在正式开始排演《孔雀胆》当日(即1946 年5 月14日),上剧更是邀请郭沫若亲自去向演员们介绍剧本的主题等⑥星光:《〈孔雀胆〉今日开排 郭沫若讲剧情 剧作者重视剧本》,上海《前线日报》1946 年5 月14 日,第6 版。。在剧本方面,上剧排演的《孔雀胆》是经由演员叶明改写过的。原因在上海《侨声报·小声》1946 年5 月25 日第4 版名为《郭沫若虚怀若谷叶明添写“孔雀胆”》的报道中有写明,大意为:其一,郭沫若认为自己没有舞台经验,若有写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尽量删改;其二,为了增添该剧的戏剧性效果,对其做出改动;其三,郭沫若事情繁多无时间再亲自修改了,便提拔新作家叶明,让其代为修改。故,叶明改写渲染了阿盖公主的一个恋爱场面。不仅《侨声报·小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上海《铁报》1946 年5 月25 日第4 版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铁报》对叶明也进行了一些简短的介绍。

首先是女主角路明。根据上海《香海画报》1946 年4 月30 日第7 期《第一炮·路明先演话剧古装剧〈孔雀胆〉》的介绍,在上海凭借《女人》《影城记》轰动一时的路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姐姐、姐夫去往了“内地”,在内地时也曾主演了《孔雀胆》,如今回归大致是要回到荧幕的,但在此之前还是主演了话剧《孔雀胆》。关于路明要回归荧幕的消息在上海《海风》1946 年8 月3 日第36 期也有报道,但报道称《孔雀胆》告吹,路明将演出其姐夫执导的电影⑦卡门:《〈孔雀胆〉告吹 路明上银幕(附照片)》,上海《海风》1946 年第36 期,1946 年8 月3 日。,这样的消息与事实并不相符,在1946 年8 月11 日第10 版上海《前线日报》第10版《艺闻》中名为《访〈孔雀胆〉女主角“阿盖公主”路明 最近积极在剧艺社排戏 演完舞台剧后再上银幕》明确表示,路明将在演完舞台剧后再上荧幕,在《孔雀胆》正式公演前(1948 年8 月20 日)仍抱病排练⑧《路明抱病排〈孔雀胆〉》,《上海特写》1946 年第12 期,1946 年8 月20 日。。同时,路明还演唱了陈洪谱曲的主题曲。

其次是男主演的更换。据泉冗在1946 年5 月1 日上海《前线日报》第6 版《艺闻》发表的名为《来沪后静极思动 将与观众见面 路明登台演〈孔雀胆〉陶金等合作演出上剧今日排新戏》一文中表明,最初上剧将《孔雀胆》的男女主定为陶金与路明。后来在1946 年5 月11 日上海《大都会》第1期《路明〈孔雀胆〉延期》的报道中表明,陶金因准备导演某一名剧,并参加《芳草天涯》的演出致《孔雀胆》排练延期,并可能无法参加《孔雀胆》的演出。后来,上剧便请蓝马代替了陶金担任男主角。在蓝马参加排练的时间里,百合于上海《铁报》1946 年5 月28 日第4 版发表的《蓝马病未愈〈孔雀胆〉停排》、王安于1946 年6 月1 日《大都会》第4 期发表的《〈孔雀胆〉排演中蓝马病!》以及牡丹于1946 年6 月2 日第7 版《和平日报》发表的《〈孔雀胆〉又告主角荒》均报道了蓝马因为不仅晚上要参演《升官图》,白天还要排练《孔雀胆》,故反复生病,导致《孔雀胆》“排一天歇两天,接不上气”①百合:《蓝马病未愈〈孔雀胆〉停排》,上海《铁报》1946 年5 月28 日,第4 版。,拖慢排练进度。在牡丹发表的文章里也写明了,当时“生病”的蓝马其实正在与上官云珠谈恋爱。该篇文章也报道了上剧又请了“苦干”的崔超明代替蓝马,却因为黄临佐要排的《山城故事》有崔超明的戏份,崔超明又返回了“苦干”。最后根据发表于1946 年8 月30 日上海《前线日报》第10 版《艺闻》的名为《冯喆好忙呵!〈孔雀胆〉中身兼二要职》一文可以知道,上剧最后让贺路与冯喆A、B 联合出演段功一角。

关于导演朱端钧,也有报刊对其进行了宣传。1946 年4 月28 日上海《铁报》第4 版刊登的《朱端钧导演〈孔雀胆〉》,对朱端钧进行了大致介绍。《大众夜报》《铁报》《前线日报》等均报道了朱端钧排练《孔雀胆》细致、认真负责。其中,刊于《大众夜报》1946 年8 月17 日第3 版的《看朱端钧排演〈孔雀胆〉〈升官图〉将演至廿日煞住〈孔雀胆〉廿八日左右献演》介绍了朱端钧排练《孔雀胆》的细节,同月25 日上海《前线日报》第10 版《艺闻》中刊发《〈孔雀胆〉导演珍视导演本》一文称赞其不容易,需先理解历史人物再调整演员表演等。在1946 年6 月28 日《前线日报》第6 版的名为《〈孔雀胆〉彩排有期导演朱端钧慢工出细货》的报道中也称赞了导演朱端钧“慢工出细货”,该期报纸也提及了《孔雀胆》或要等到炎热的夏日过去待到秋凉时才会公演。在此之前,上海《前线日报》在6 月3 日第6 版《艺闻》中称因《升官图》已上演一月有余,演员们均筋疲力尽,故《孔雀胆》将于该月20 日上演。其实在1946 年6 月13 日第4 版的上海《铁报》的报道就否决了这一消息,报道大意为:因为天气日渐炎热,上剧当局担心演员在夏天穿上“夹被式”②剧探:《天气太炎热 古装吃不消〈孔雀胆〉秋凉后再演》,上海《铁报》1946 年6 月13 日,第4 版。的服装吃不消,故决定将《孔雀胆》排好搁置起来,待到秋凉时再演。

关于《孔雀胆》的公演时间各大报纸报道各不相同,有报纸报道为8 月20 日左右,有的则为8月28 日,这些时间皆在立秋之后,接近处暑。不管是何日期似乎都与之前上剧准备安排《孔雀胆》于秋凉之时上演的计划有所出入。各大报纸也给出了相关的原因,大意为在《孔雀胆》之前的《升官图》已经连演了三个多月,可是因为内部人事纠纷,演员阵容“三日小易,九日大易予观众不良印象……生意每日下降”③《〈孔雀胆〉即将出笼!》,上海《铁报》1946 年8 月7 日,第4 版。,“《升官图》卖座似乎已不如从前之盛,虽然每日仍能保持七八成的收入”④剧探:《〈孔雀胆〉重行开排“阿盖公主”将出世》,上海《前线日报》1946 年8 月8 日,第10 版。。于是,上剧将《孔雀胆》的首次公演定在了《升官图》结束三天后的农历处暑之时(1946 年8 月24日)。在公演前一日(即1946 年8 月23 日),《民国日报》在第6 版《艺林》较为中心的位置为其做了宣传:“上海剧艺社将于本月24 日夜场献演历史悲剧《孔雀胆》”,在其后面又附上了对《孔雀胆》主题与故事的介绍。

(二)演出阶段

首演当天,郭沫若在于伶陪同下到场看戏,并写文《欢迎大众的考验——为〈孔雀胆〉在上海演出》刊于次日上海《大众夜报》第3 版《海燕》。

同日,《世界晨报》第3 版刊出《〈孔雀胆〉登场》一文,为《孔雀胆》宣传。而《民国日报》第3 版、《星光》则在当日刊发了《访〈孔雀胆〉里的阿盖公主路明小姐》与《〈孔雀胆〉,路明大搭明星架子》,其内容是对女主演路明的访谈与报道。

上剧演出《孔雀胆》不过几日,就有报纸发文称“《孔雀胆》卖座旺”“观众们对阿盖公主的服装赞叹不绝,前日阿盖公主又加做了两身服装”⑤《〈孔雀胆〉卖座旺 路明大添服装》,上海《前线日报》1946 年8 月30 日,第10 版。。由此不难看出,《孔雀胆》在此时十分卖座。此后,9月4 日上海《东南风》第20 期也刊载了《孔雀胆》演出花絮,即秋老虎将近,演员们叫苦连天。在中秋前夕(即9 月9 日),上剧还以《孔雀胆》招待了文化界。①《〈孔雀胆〉到底不错 路明受欢迎》,上海《前线日报》1946 年9 月10 日,第10 版。在同月15 日,女主演路明突患急性气管炎,此后将女主演替换为上官云珠。②《〈孔雀胆〉路明病 上官代》,上海《前线日报》1946 年9 月15 日,第10 版。

上剧自1946 年8 月24 日起演《孔雀胆》至同年10 月6 日共演出一月有余,演出场次达53 场,或因“卖座平平”,剧社将其提前演完而改上《钗头凤》③永慈:《〈孔雀胆〉下戏〈钗头凤〉上场》,《和平日报》1946 年9 月27 日,第8 版。,关于《孔雀胆》下戏,上海《世界晨报》于1946 年9 月27 日第4 版“艺文坛”一栏也有报道。

三、观众反响和评价

上剧演出《孔雀胆》期间,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笔者整理已有资料发现,这些评价大多围绕演员表演、剧本以及舞台效果展开。

(一)演员表演

对于女主演路明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其中也有批评称其声音稍低了点。公演当日上海《大众夜报》第3 版就刊登了《漫谈〈孔雀胆〉》,认为路明应当是“驾轻就熟,不至于使观众失望”。上海《大众夜报》同月30 日第3 版《海燕》刊载慕白的《看〈孔雀胆〉》一文,同样对路明的表演做出了点评,大意为路明的阿盖公主是成功的、深刻的,让观众不仅看到了她的脸还看到了她的心,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批评,称其在最后一幕斥责车丞相时的情绪不应是悲哀的,而应该是激动的,“心肝欲裂之状仍要加强”。冷凌于1946 年9 月3 日在《民国日报》第6 版《觉悟》发表《关于〈孔雀胆〉的演出》点评了路明的表演,称其声音较低,第一幕时较僵硬,“比较最好的是第四幕,她将阿盖公主的悲惨演出来了”。叶联熏在1946 年9 月6 日《和平日报》第8 版《〈孔雀胆〉》一文中也说其声音较低,第四幕演得最好。在同月10 日上海《前线日报》第10 版《艺闻》中则解释了路明声音较低的原因即——她有些许感冒。对路明表演的评价还有:“我觉得阿盖这个角色只要能演到‘贤淑美丽’这四个字就行了……这一点我认为路明是完全做到了,尤其是在第四幕和第三幕第二场”④冗:《路明美丽 王苹老练——简评〈孔雀胆〉的演员》,上海《沪报》1946 年9 月10 日,第4 版。,也称赞了路明演技不错。

对于作为男主演的贺路的评价则稍稍有些两级分化了,有说他演得不好的,甚至糟蹋了别人的戏,也有说他演得很细腻的。同样是1946 年8 月24 日的上海《大众夜报》第3 版刊发的《漫谈〈孔雀胆〉》,就批评了贺路戏路不对,“稍显吃重,成绩如何实难预测”。关于贺路的负面评价还有:“贺路的段功是这一次《孔雀胆》演出最弱的一个,他不但把段功的角色弄得垂头丧气……连别人的戏都给他糟蹋了”⑤冷凌:《关于〈孔雀胆〉的演出》,《民国日报》1946 年9 月3 日,第6 版。,“贺路的段功是刚武有余而柔情不足……面部表情显得有些呆板了”⑥冗:《路明美丽 王苹老练——简评〈孔雀胆〉的演员》,上海《沪报》1946 年9 月10 日,第4 版。,“贺路的段功太呆板……没有一点让人喜爱的气息”⑦远方:《关于〈孔雀胆〉的导演和演员》,上海《新闻报》1946 年9 月23 日,第13 版。。当然也有报纸称赞了贺路的演技,如上海《大众夜报》8月30 日第3 版《海燕》刊载慕白的《看〈孔雀胆〉》一文,则表扬了贺路的演技不会有太大的非议,而刊于1946 年9 月4 日上海《前线日报》第10 版《艺闻》的司得风所写名为《从段功的悲剧性格谈贺路的演技》一文则肯定了他的演技,称他的表演“实在是很使人满意的”,也表扬了他在第二幕中在刚硬的英雄气概里添加了细腻的感情。

不同于主角表演颇有些争议性评价,上述的报纸对王苹等配角表演的评价是较高的。它们点评王苹的表演令人满意,指出她化妆得过于老气,表扬了她在下毒时表现出了内心斗争的表演。也表扬了出演车力特穆尔的孙芷君吃透了人物性格,表现出了其阴险狡诈的特点。对于接替路明出演阿盖公主的上官云珠,姚虹在1946 年9 月23日上海《新闻报》第13 版《艺月》第1 期《〈孔雀胆〉演出商榷》一文中,夸赞“上官小姐演这个角色很不错”,而在整篇文章中又指出演员们的表演都有些偏“平剧”了。

(二)剧本

关于剧本的讨论,在《前线日报》《和平日报》等皆有报道。

叶联熏在1946 年9 月6 日第8 版《和平日报》的《〈孔雀胆〉》一文中否定了作者对于段功英雄人物的塑造,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杨渊海这一人物所存在的矛盾的看法,同时他认为,找不到作者写作此剧本的主题,称其对该剧颇为严苛是“爱之深,责之切”。丰元生在次日的《前线日报》第10 版中提道《孔雀胆》演出效果不佳有剧本本身的原因。

(三)舞台效果

冷凌发表于1946 年9 月3 日《民国日报》第6版《觉悟》的《关于〈孔雀胆〉的演出》一文中,就对《孔雀胆》的位置排列有意见,指出朱端钧在第一幕将所有演员排成一字长蛇阵,非但影响美观,还阻挡了观众的视线,同时还提到第一幕段功赞美阿盖公主时,阿盖公主没有到中心位置失掉了观众的注意,还因站在舞台左角,导致灯光“都照不到”,演员面部表情也无法看见,该文还建议导演删掉结尾,认为其太软弱影响了全剧的效果。唐达聪也在其刊于7 日上海《大公报》第7 版《戏剧与电影》第20 期的《我评〈孔雀胆〉》指出,导演处理松懈缺少节奏和呼应。同月6 日《沪报》的《〈孔雀胆〉英雄美人的故事 情调幽美像一首诗》一文中也提到了《孔雀胆》台上人多时较为混乱。

同时,有文章对《孔雀胆》的舞美、灯光、音效也都做出了点评。黄丛在1946 年8 月27 日《新民报晚刊》刊发的文章《名剧〈孔雀胆〉后台与前台的花花絮絮》称赞《孔雀胆》服装完全新制,因质量甚好,在灯光下闪烁发光,被誉为“玻璃服装”。泉称丁晨的舞美是值得颂扬的:“他用一大幅若隐若现的山水作为背景图,然而每一幕……颇为新颖。”文章在表扬了第四幕第二场灯光最佳,指出第二幕第三幕灯光的不足(即没有与演员配合完善)的同时表扬了陈洪的音乐,也指出了第二幕音乐过少的不足。①泉:《〈孔雀胆〉英雄美人的故事 情调幽美像一首诗》,上海《沪报》1946 年9 月6 日,第4 版。

关于音效,慕白的文章说“《孔雀胆》里的音乐配奏,对演出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唐达聪也夸赞该剧西洋乐器的伴奏是成功的②唐达聪:《我评〈孔雀胆〉》,上海《大公报》1946 年9 月8 日,第7 版。。远方刊于上海《新闻报》1946 年9 月23 日第13 版《艺月》第1 期的《关于〈孔雀胆〉的导演和演员》却觉得西洋乐器与中国古装剧并不配合,应换为中国乐器,更是批判其过分依赖音效“掉到歌剧的浪潮里去了”。

根据当时人们对《孔雀胆》激烈的讨论,笔者推断上剧的《孔雀胆》初期卖座应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对该剧演员支出巨大,“古装剧还用乐队伴奏,费用浩大,即卖满座仍难赚钱”③《剧艺社一字成谶 〈孔雀胆〉演出难乐观》,上海《国际新闻画报》1946 年第55 期(1946 年9 月9 日)。据何笔的《话剧在上海:文天祥阵容坚强,孔雀胆耗资三亿》(1946 年10 月10 日北平《长春游艺画刊》第2 期)可以知道耗资之巨。。加之对《孔雀胆》的讨论虽然十分火热,评价却好坏参半,且“因郭沫若太注重词藻的魅力,一般观众欣赏能力较差一点”④谷:《〈孔雀胆〉今日跳下舞台 不日跃上银幕》,上海《沪报》1946 年10 月6 日,第4 版。,《孔雀胆》后期卖座平平。满座都难以赚钱,何况卖座平平,故上剧只得撤下《孔雀胆》改上《钗头凤》。

由于当时各个剧社皆负债累累,整个戏剧界已受致命性损伤,《孔雀胆》因未给上剧创造过大的收益,以致在演出一月有余后不得不将排练许久的《孔雀胆》撤下,上演在沦陷时期给其他剧艺社(即中华剧艺社)带来过巨大收益的《钗头凤》⑤穆海亮:《上海剧艺社研究》,第448 页。。在《孔雀胆》被撤下舞台后,很快便被路明、陈铿然等人搬上荧幕⑥《路明拍〈孔雀胆〉 陈铿然任导演》,上海《戏报》1948 年2 月6 日,第3 版。,笔者认为这也是对《孔雀胆》剧作本身的优秀和其广泛的观众基础做出了肯定。

猜你喜欢
公演前线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孔雀1
孔雀
The Walking Dead :the Leading Man Will Be Killed off
碰撞:记凯鲁比尼《安魂曲》首次国内公演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弱的巡演制——论抗战后期重庆官办剧团的巡回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