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2023-10-21 09:04郑守阳
西部皮革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教服装

郑守阳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立足产业培养服装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是大势所趋。提升服装企业竞争力,积极研发服装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流水线转型升级是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服装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制造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可见,以“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制造实验室建设,是未来高校智能制造实验室建设的方向。高校将地方的产业与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共建让产业和教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培养服装高技能人才、技术研究为一体的教学实体。由最初的“产教结合”转变为更加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方式。这种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将给学生、学校和社会带来更加开放的实验空间和更为迅捷的信息服务来提高智能化生产。

1 高校智能制造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此前,我国对智能制造的研究大多是参考性研究和对国外经验的一般性归纳和总结性研究,大多侧重于理论探讨,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全球疫情的影响,提升服装企业竞争力,现在服装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宁波各服装企业纷纷引入智能制造生产流水线,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技术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因此,要培养服装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根据服装企业需求输送智能制造的高素质服装应用型人才,来建设“产教融合”服装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采取了许多创新措施,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制造实验室建设尤为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几年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智能制造实验室建设还是遵循着之前的模式,没有随着高校的发展趋势而改变。普通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探讨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1]。如今中国服装业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各服装企业加快推进服装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建设,建立完备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如何提升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服装行业高技能型与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改革与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批熟悉生产制造流程、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跨界协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解决服装智能制造人才紧缺的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浙江纺织服装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形式进行人才供需对接,推进服装智能制造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纺织服装行业应用软件和智能化设备作为核心技术,以服装智慧车间实战式的专业培训教育、人力资源输送作为基础,以专业的服务优势和强大的平台集聚优势作为核心依托,为宁波纺织学院打造智能化工厂学习基地,反哺宁波的服装制造业,提高宁波服装制造业的竞争力。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与制造技术交叉融合,以真实项目为依据、优化的服装制造工艺流程、协调的生产制造设备为核心。结合企业真实项目与课程的结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企业智能技术、产品设计等不同环节的运作过程。通过这些设备能够让学校的学生掌握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进行相关教学任务,为准备应用该技术的企业提供了理论上和操作层面的资料,对企业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 高等教育、实验室改革与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这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制造模式,如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我国面对新时代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而智能制造是其中的主要目标和主攻方向,是我国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造发展先机,在国际上实现制造水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2-3]。因此,在高等院校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培养一批具有智能制造专业基础知识和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思维的人才,以支持我国制造业升级和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课题研究是以现代学徒班为依据,借助企业智能应用优势,积极研究探索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构建出智能制造的新智造、新教学为指导的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借助于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良好的现场教学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等运作过程。将专业中的教学体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并增强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可能性,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进步发展,不仅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更为探索形成现代科技智能型服装人才培养新模式奠定基础。共同打造符合当代智能制造下行业发展趋势下的服装专业人才。本次研究不仅有利于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更是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院校主动对接行业与企业,与企业、行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服装智能数字技术人员具有更高的从业价值,服装智能制造是传统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更替变革,从原来一人一岗到一人多岗的转变[4]。为服装企业培养现代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具有突破性意义。

4 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4.1 建设时尚服装智能实训基地

全面贯彻落实数字浙江建设,精准对接浙江八大万亿级产业之时尚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之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产教融合、国内一流的服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主要包含凌迪-浙纺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广中心、E布-浙纺服装数字化车间,服装3D虚拟设计实训室、服装虚拟店铺陈列实训室等。已建造一个全新的智能数字化实训工厂,开设数字化设计制造中心,将3D虚拟设计技术与真实生产智能设备串联,让学生全程体验从虚拟设计到现实生产的全流程。智能数字实训室联合浙江凌迪科技公司深度合作,成立省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中心建设,汇集设计资源,创新建设实训教学场景,成立面料仿真实验室、服装虚拟仿真实验室,以支撑数字化快速设计的实训课程教学。学院与浙江壹步互联企业深度合作,对服装生产智能全流程、全系统数字化模拟、分区串联数码印花、自动裁床、电脑绣花、无人后道、模板缝制、吊挂流水等智能设备的实训模块,实现了服装生产数字化管控体系,为智能数字化制造的实训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和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先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改革创新,应用高新技术,推进教育现代纺织服装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持续扩展特色教学。一是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实现课程设置与工作流程对接、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实践教学与企业项目对接的“三对接”。二是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通过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在面临数字化升级过程中遇到的人才束缚和技术壁垒。三是加快基地智能实训装备和高度信息化水平,集数字设计、智能制造、师资培训三位一体的领先示范基地,为区域中小企业员工数字化提供实战性平台。

4.2 实现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秉承“服务师生教学,服务行业企业”的建设宗旨,坚持院校主导、企业协同、多方共建联动机制,探索有效资源整合,实现共建共享。围绕面向师生教学,面向行业企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的功能定位,坚持育训结合,聚焦服装智能制造环节,实施“教学科创研训”于一体的项目实战,形成校行企共建共享共赢的服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服装工业生产的创新的新高地。

(1)以“双向流通”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双方共同投入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双向互聘常态化,产教融合育人项目资源共享,创建立体化、网络化、信息化共享系统。

(2)以“双元主体”实现管理共享。共同成立管理委员会,共同配强校企双方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校企双方管理职责,共同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规程和考核评价办法。

(3)以“双方共赢”实现成果共享。统筹规划校企双方师资协同、学生实训与员工培训、课程教材与工作手册开发,共享“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建设成果,共建线上线下成果展示平台。

4.3 搭建实训基地课程体系

依托地方龙头企业的现代(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定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产业技术数字化发展,提升服装数字化人才规格定位,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重构数字化服装服饰设计课程体系。聚焦3D设计、3D缝制与工艺、3D 陈列等数字化项目开发、虚拟仿真教学、智造生产模拟等课改研究探索新教法,创新时尚设计、数字化设计、陈列展示三方向的模块化教学模式[5]。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在线课程,积极参加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比赛。

4.4 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发挥国家级时尚服饰“双师”培养基地的作用,组织国培省培等项目,开展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课程培训、服装职业技能等级课程培训,服装企业职业技能自主评价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研讨与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服装技能类教师模块化教学能力与考评能力。依托省级服装职教集团、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和博洋集团等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协作共同体,健全专业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互聘兼职。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以潘超宇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建立校内名师工作室和教师企业工作站,提升兼职教师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着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教师队伍。

5 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是教学研究与实践、学生实操、技术创新、培养复合人才的重要场所。依托“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建设,为服装企业培养现代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并通过统筹安排建立智能制造实验室资源,建设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来提高智能制造实验室建设水平,为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条件。构建院校+企业的精密型育人模式,围绕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及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深化紧密型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服装行业的高技能人才,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共建“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制造服装实训基地。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产教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