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赴苏前夕致沙孟海信解读

2023-10-20 10:40刘运峰
郭沫若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沙孟海郭沫若

摘   要:1945年5月30日,郭沫若应邀参加苏联科学院成立220周年纪念活动,赴苏前夕,郭沫若致函沙孟海咨询相关事宜。本文就此信的年代、相关人物及活动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郭沫若;沙孟海;赴苏之行

中图分类号:D829   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25(2023)03-0039-03

孟海先生大鉴:

迳启者关于苏联科学院邀弟出席纪念会事,弟有函陈报  骝先部长,恳为转达。关于出国申请手续由  贵部所规定者,尚有何项程序应即遵循,请  面告植耘兄,以便即行遵办。诸费清神,当力图后报也。专此顺颂

时祉

郭沫若顿首

五月三十日

以上,是郭沫若致沙孟海的一封信(图见封二)。

这封信没有收入《郭沫若书信集》和《郭沫若佚文集》,《郭沫若年谱长编》也未见记载,因此算是郭沫若的一封佚信。

这封信写在“沫若用笺”的专用信纸上,未署年代。但根据内容判断,这封信应写于1945年5月30日。

根据《郭沫若年谱长编》记载,1945年5月28日晚上,苏联驻华大使费德林来到郭沫若寓所,带来了苏联科学院成立220周年纪念大会的邀请信。同时被邀的,还有集剧作家、物理学家、乐器工艺家于一身,时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的丁西林。这次邀请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中国政府,都是一件大事。郭沫若的副手、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或文委会)副主任的阳翰笙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见报载苏联科学院将于本年六月十五日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召开第二百二十周年庆祝大会。郭老和丁西林均被邀出席。这真是一件非常令人快慰的好消息。”“在今天这种时候,郭老能够走,自然比留在这儿受气好!”①

5月29日,郭沫若陪同费德林前往重庆北碚访问丁西林,面交邀请信。对于这件事,阳翰笙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郭老与费德林到北碚看丁西林归来。我在会内碰着他,问他走的事情怎么样?他说:很难说,也许别人不让我走也说不定。”②阳翰笙随后感慨道:“如果郭真会走不成,那我们的国家真不知会成什么样的国家去了!”③

对于能否成行,郭沫若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5月30日专门给沙孟海写了这封信。信不长,但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请沙孟海转达给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的请示信,二是询问关于申请出国手续的相关规定,三是具体的办理程序。信中还隐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试探朱家骅的态度,二是表明自己赴苏的打算,有一点“逼宫”的味道。

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吴兴人。1945年1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部长等职。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浙江鄞县人,诗人、学者、书法家,时任教育部秘书。

信中提到的“植耘兄”是翁泽永,1916年生,浙江余姚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抗战时期,参加第三战区第三游击支队。1938年参加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任郭沫若秘书至抗战胜利。

郭沫若出国的事情办得很顺利。6月5日,蒋介石亲自召见郭沫若,准予其赴苏联出席纪念活动。阳翰笙在日记中写道:“听说蒋主席今天要召见郭老。据许多朋友推测,大半蒋是会准郭去苏的。唯愿这样才好。”①6月6日,阳翰笙来到郭沫若家,郭沫若将受到蒋介石召见的事情告知了阳翰笙。对此,阳翰笙日记是这样记载的:“到郭宅得晤郭老,始悉昨日谈话结果,蒋已准郭去苏。这真是令人大感快慰的一件好消息!”②随后,蒋介石同意郭沫若赴苏的事情迅疾传开。当天,郭沫若出席中苏文化协会为欢迎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庆祝苏联红军胜利而举行的酒会。会上,郭沫若即将赴苏自然成为谈话的中心。在场的宋庆龄、邵力子一再为他干杯,祝他一帆风顺,完成使命。

6月7日,郭沫若前往中共中央南方局办公所在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出席由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王若飞为其举行的欢送会;晚上,又出席了马寅初、柳亚子、陶行知、邓初民、阳翰笙等人为其饯行的宴会。

6月8日下午,郭沫若又出席中苏文协、全国文协、全国剧协三团体为其举行的欢送大会,到者200余人。大會由邵力子主持,茅盾代表文协致辞,史东山代表剧协致辞,侯外庐代表中苏文协致辞,柳亚子和马寅初也分别致辞。阳翰笙当天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文协、剧协、中苏文协,午后三时假文化沙龙,为郭老送行。到的人很多,剧协的朋友拟请我代表剧协致词。我因与郭老太熟、太接近未便说话,故由我转请东山作代表。东山的话简单明了,说得还不错。在致词的人中,以马寅初先生的话最受人欢迎。他强调我们有亲苏的必要。他说,我们决不能象包围解放区那样,也用几百万部队去包围苏联;谁要那样做,谁就是一个最愚蠢不过的人。他的话博得了满堂热烈的掌声!”③大家致词后,郭沫若致答词,表示“中国人民和诸位文化界人士都是主人,好比是我的君,我实是一个‘差使而已,但愿能够‘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就好了”。当时的《新华日报》和《大公报》均做了报道。

6月9日早晨,郭沫若一连气写了42幅字,还清了“字债”。在郭沫若心目中,此次苏联之行,路途遥远,而且行程很长,许多事情难以预料,趁此机会还清“字债”,带有多重的含义。

当天上午,前来送行的朋友络绎不绝,郭沫若留大家午饭,由于人太多,大家只能轮流站着就餐。

午饭过后,郭沫若前往九龙坡机场,启程赴苏联。费德林、戈宝权、于立群等到机场送行。对于郭沫若启程赴苏,阳翰笙在日记写道:“郭老决午后搭美国军用机飞昆转印,然后再经德黑兰去苏。”“晨到郭家。送行的亲友很多。郭老在行色匆匆中,样子好象有些难过!”“一时左右,因为他在九龙坡上机,我们没有汽车,只好送他到苏大使馆。临别时我同他紧紧地握了一下手,什么话都没有说,也就分别了。”④

自此,郭沫若开始了赴苏之行,途中经停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历时半个月,直到25日晚上才抵达苏联莫斯科的中央机场。由于耽误行程,郭沫若未能赶上出席苏联科学院成立220周年大会的开幕式。

在蘇联期间,郭沫若参观出席了一系列活动,8月16日启程回国,8月20日方回到重庆,结束了历时70天的苏联之行。此时,日本已宣布投降,全国人民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郭沫若的这封信,一直由沙孟海珍藏。

沙孟海有保存师友书札的习惯。早在1922年,他就将师友书札装成一册,宁波名士张让三见到后,大为赞赏,欣然题记进行鼓励。此后,沙孟海辗转上海、广州、南京,抗日战争时期又避难武汉、重庆,几经战乱流离,图书典籍、文玩字画大多散失损毁,唯有师友书札完整地保存下来。

沙孟海生前,曾对这些书札加以整理,并亲拟了一个六七十位师友的目录,编为《若榴花屋师友札存》。“若榴花屋”是1926年暑期,沙孟海和从事革命工作的二弟文求、四弟文威租住上海戈登路715号时,庭院中石榴树正在开花,因此命名为“若榴花屋”。后又以此作为杭州西湖新居的斋号,意在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二弟。

1992年10月10日沙孟海去世,享年93岁。1996年4月,沙孟海的四个子女将沙孟海留存的信件连同沙孟海书法、篆刻作品、文稿、藏品和图书等全部捐献给国家。

2004年为纪念沙孟海诞辰100周年,沙孟海子女选出100位社会名流、艺术大师以及各界专家学者的信札,编为《名人书信手迹》一书,由杨仁恺作序,启功题签,2000年7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采用散页形式,四色铜版纸彩印。郭沫若的这封信,就包含其中。

这部《名人书信手迹》仅印了500套,定价680元,流通不广,因此郭沫若的这封信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此,《郭沫若年谱长编》在1945年5月30日谱文中可以增加这样一句话:“就受邀出席苏联科学院成立220周年一事致信朱家骅,同时致信沙孟海询问有关出国手续。”《郭沫若书信集》也可以增收郭沫若的一封佚信了。

(责任编辑:廖久明)

作者简介:刘运峰(1963-),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郭沫若年谱新编》(批准号20FZWB041)的阶段成果。

①②③《阳翰笙日记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85-386页,第386页,第386页。

①②③④《阳翰笙日记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88页,第389页,第389页,第390页。

猜你喜欢
沙孟海郭沫若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碧血丹心
——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书法篆刻艺术展暨文献展
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
图说书法(205)
沙孟海纂缶翁篆刻记事稿
郭沫若致郁文的信
郭沫若佚诗一首
不赠书的尊重
山峰峙立各取“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