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丹丹 季亚娟
抑郁症属于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患者常伴有意志消沉、心情低落、行动与思维缓慢等不适症状,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与社会环境、生理状况、家庭、心理状态等因素均有一定联系[1-3]。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4%,而且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高,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稳步发展[2-4]。近年来,随着抑郁症患者数量的增加,社会各界对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升[5-6]。有研究发现,很多抑郁症患者由于对相关健康知识认知不足或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出现不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情况,进而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加重病情[7]。因此,采取何种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优质护理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护理服务,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促进其尽早康复出院。有学者研究指出,在该护理模式的干预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8]。本研究由此展开,以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科收治的100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 年10 月—2023 年1 月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科接受治疗的100 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优质组(n=50)与常规组(n=50)。其中,优质组男性21例,女性29 例;年龄20 ~56 岁,平均(31.45±4.52)岁;病程2 ~12 个月,平均(4.36±1.23)个月;初中及以下学历13例、高中学历16 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1 例;身体质量指数19.54 ~23.84 kg/m2,平均(21.36±1.13)kg/m2;常规组男性20 例,女性30 例;年龄20 ~56 岁,平均(30.68±4.47)岁;病程2 ~12 个月,平均(4.85±1.36)个月;初中及以下学历12 例、高中学历18 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0 例;身体质量指数19.62 ~23.57 kg/m2,平均(21.28±1.0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厦门市仙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满足《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 年)》[9]中规定的抑郁症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3)自愿参与本研究。(4)具备正常认知与沟通能力。(5)年龄>18 岁。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自杀意念。(2)意识障碍。(3)存在严重脏器功能异常。(4)合并传染性疾病。(5)失访或中途退出。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口头健康宣教,指导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提醒其按时用药;及时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予以适当的心理疏导。
优质组行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干预措施包括:(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从本科室选择几名优质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开展专线培训,组织其学习抑郁症相关专业知识,锻炼其临床操作技能,并于培训结束前开展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继续参与后续研究。(2)制订优质护理方案:护理小组成员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病情,分析抑郁症患者护理期间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确定具体护理措施,并于护理期间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发现相关护理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持续优化完善护理方案。(3)实施优质护理方案:①认知干预:通过询问相关问题,大致了解患者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与措施;提前查阅资料搜集相关知识并整理成册,发放给患者学习查看;借助播放教育短片、面对面讲解的形式,将抑郁症发病原理、危害、防治方法等知识传输给患者,详细说明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增加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其对按时服药的重视程度。②心理干预:多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从其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切入,拉进与患者间的距离,消除其内心的不安,沟通期间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述,适时予以回应,解答其存在的疑惑;经常用鼓励性语言或肢体动作激励患者,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帮助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积极分享疗效显著患者的经历,促使其树立良好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③行为干预:定时提醒患者服药并检查其是否正确服用;经常组织病友开展集体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促使其逐渐融入集体生活,改善其社会功能;建议患者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转移自身注意力,丰富业余生活;提醒其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培养感情,还可通过帮助家人做家务等方法,提高自身生活能力;每日进行适量户外运动,锻炼身体,放松心情。④饮食干预:合理调整患者的膳食结构,提醒其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补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较强食物的食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⑤环境干预:将病房温湿度调至人体适宜水平,按时开窗通风,保证病房空气清新;及时更换床单被罩,保证病房清洁卫生;定时检查病房内是否存在危险物品,防止患者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
(1)服药依从性:主动按时按量服药为完全依从,在医护人员督促下服药为部分依从,逃避或拒绝服药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自护能力:借助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评价,涉及自护责任感(24 分)、自我概念(32 分)、自护技能(48 分)及自护知识水平(68分)等4 个方面的内容,得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强[10]。
(3) 抑郁程度:借助抑郁自测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53 分为存在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11]。
(4)生活质量:借助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在精力、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等8 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2]。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优质组服药总依从率分别为82.05%、96.07%,优质组服药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优质组与常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护理前,两组ES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ESCA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优质组与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优质组与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自护责任感 自我概念 自护技能 自护知识水平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 =50) 15.45±2.16 18.65±2.14 17.13±3.32 25.74±3.26 25.42±3.33 31.92±3.47 36.37±4.13 49.56±4.34优质组(n =50) 15.79±2.23 21.45±2.19 16.81±3.34 28.26±2.42 25.39±3.21 36.61±3.25 35.24±4.27 55.49±3.78 t 值 0.774 6.466 0.480 4.389 0.046 6.975 1.345 7.286 P 值 0.441 <0.001 0.632 <0.001 0.964 <0.001 0.182 <0.001
护理前,两组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SDS 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优质组与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 =50) 58.84±3.64 53.12±2.43优质组(n =50) 59.26±3.58 50.45±3.15 t 值 0.582 4.746 P 值 0.562 <0.001
护理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8 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优质组与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4 优质组与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精力 生理机能 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 =50) 61.67±4.15 76.89±3.46 63.27±4.36 74.31±3.54 76.13±3.22 79.42±4.73 62.47±4.68 77.28±3.58优质组(n =50) 61.45±4.34 81.75±3.53 63.75±4.61 80.66±3.24 75.85±3.16 85.21±5.31 62.86±4.54 83.24±3.69 t 值 0.174 6.952 0.359 9.357 0.439 5.757 0.284 8.197 P 值 0.863 <0.001 0.722 <0.001 0.662 <0.001 0.778 <0.001组别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一般健康状况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 =50) 64.85±4.27 73.85±3.64 56.13±5.22 75.86±4.77 63.79±4.23 75.39±3.84 64.13±6.26 73.65±5.48优质组(n =50) 64.51±4.35 80.62±3.57 55.85±5.16 79.24±3.88 63.64±4.18 80.23±3.45 64.16±6.49 78.52±5.16 t 值 0.394 9.389 0.181 3.887 0.178 6.630 0.016 4.575 P 值 0.694 <0.001 0.857 <0.001 0.859 <0.001 0.987 <0.001
抑郁症作为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3-16]。而导致疾病复发的一项重要原因为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低。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抑郁症治疗期间,约28%患者的用药依从时间不超过1 个月,约44%患者的用药依从时间不超过3个月,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7]。因此,及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来提升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为关键。
优质护理凭借其优质的护理内容与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提供了重要辅助作用[18]。贺用莲[19]研究证实,在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遵医执行力,促进患者按时服药,同时显著提升其护理满意度。而雷成凤等[20]借助58 例抑郁症患者所开展的一项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其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干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3.10%,远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72.41%,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发现,优质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这是因为优质护理十分重视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借助发放手册、视频播放、面对面讲解等干预措施予以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其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使其深刻了解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再结合定时提醒与监督患者用药,有效提升其服药依从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护理措施干预下,优质组患者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知识水平等方面的ESCA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从认知、心理、行为、饮食、环境等多个维度予以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在相关措施的干预下,逐步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调节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饮食习惯,最终实现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组护理后的SDS 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原因在于优质护理通过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尽可能消除其存在的疑虑,予其充足的鼓舞与激励,再利用典型病例的分享,有效提升其康复信心,助其树立良好信念,进而缓解其抑郁程度。此外,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优质组患者SF-36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优质护理干预通过组建优质护理团队,并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方面的专项培训,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再通过极具针对性、有效性与科学性的优质护理方案的制订,从多个角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积极服药、主动配合临床护理,促使其病情快速缓和,最终实现提升患者多方面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用于抑郁症患者,不仅可以提高其服药依从率,还能缓解其抑郁程度,提升其自护水平与生活质量,适合广泛应用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此文研究结果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但是,受到样本量较少、样本选取范围较窄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获取更具代表性的参考标准,临床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扩大样本量与研究范围,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