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昶 韩文静 王 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1)
河岸带作为陆域与河流水系的交错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Forman, 1997),同时也是城镇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福利空间(Kantartziset al., 2009),支撑着居民游憩和审美等各项需求。城镇地区河岸带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河岸带景观需要得到有效建设和优化。植物色彩是影响森林景观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色彩构成了多样性的林木景观,植物色彩变化形成了林木景观的不同季节风貌(Sinkkonen, 2008),色彩构成也直接影响公众对各类景观的偏好(Wanget al., 2020)。
现有研究对城市森林、山地自然森林等不同类型的以乔木为主体的景观进行了色彩构成的量化分析,主要用于量化的色彩空间有RGB(RGB 代表红red,绿green,蓝blue 三通道颜色)(史尚睿等,2015)、Lab(luminosity,a 代表从绿色到红色分量,b 代表从蓝色到黄色分量)(王礼等,2018)和HSV(HSV 代表色相hue、饱和度 saturation、明度 value)(Zhanget al.,2014)等类型。HSV 色彩空间通过定义色彩的3 个独立属性分量,即色相(H)、饱和度(S)、明度(V)来量化和计算色彩,研究者可依据具体景观或植物对象的色彩特点,对每个分量进行等分或非等分划分,解决色彩量化中确定色彩阈值区间的难点问题(张小晶等,2020),从而得到满足研究需求的自定义色谱;同时,现有研究也表明,HSV 色彩空间对色彩的描述方式更接近人对色彩的感知方式(Burdescuet al., 2009),能较好地反映出人的观赏偏好特点,是目前较主流的色彩量化模型。
色彩的不同色相、饱和度、明度属性,对景观视觉质量和视觉吸引力具有不同影响。色彩属性要素对城市森林、山地森林等林木景观的视觉质量具有较为显著的独立影响(秦一心等,2016;张小晶等,2020;张元康等, 2019;张喆,2017;郑瑶, 2014;郑宇等,2016),是森林景观美景度和视觉吸引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另外,表征色彩斑块面积、形状等特征的色彩景观指数对森林景观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贾娜等,2021)。目前,少有研究对植物色彩斑块的色彩要素属性与其面积、形状等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而相同色彩属性要素的植物色彩在不同面积、形状特征下可能会对景观质量和吸引力产生不同影响。
从景观视觉质量的测量方法来看,利用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值进行质量评价(王贤广等,2019;王娜等,2017;刘金燕等,2020;Rosleyet al., 2013)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方法。采用对全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及其他景观元素的整体视觉效果)进行主观打分量化,再将量化结果与景观的色彩属性或色彩格局进行拟合分析,能够反映出植物色彩属性或色彩格局对整体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但其结果不能直接解释色彩斑块尺度的视觉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而色彩斑块的视觉质量可能对精准的景观调控具有意义。同时,目前在判断景观质量时,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了视觉追踪技术(Dupontet al., 2014),该技术能够记录人眼在景观中任意位置的视线轨迹和注视位置、时间等数据(王涵, 2017;郭素玲, 2017),可以用于精确衡量和分析景观任意位置色彩斑块的视觉吸引力。
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具有特殊的线性形态,且其种类和分布的人为选择性较强(Yanet al., 2019;Yanget al., 2019),可能表现出与城市森林公园、山地自然森林等不同的色彩构成和影响特征,因此有必要研究城镇河岸带的色彩景观。另外,从生态资源和成本管理角度,城镇河岸景观需要精准调控(通过对关键注视区域或节点的植物色彩斑块,进行配置、修剪管护等,提升河岸带沿线整体吸引力),因此需要分析色彩斑块尺度的视觉吸引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选取流经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较快的京津冀地区(樊鹏飞等,2016),对其主要河流潮白河的河岸带植物景观展开研究。本研究假设植物色彩斑块特征对城镇河岸带的夏秋季景观视觉吸引力具有影响,并基于城镇河岸带夏秋季视觉景观的色彩斑块构成分析,探讨:1)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斑块的不同色彩属性对视觉吸引力具有何种的影响;2)该影响在色彩属性与其斑块面积交互作用下又表现出何种效果。明确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典型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色彩斑块的视觉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以科学指导河岸带植物景观建设与优化。
潮白河及其支流属海河水系(张广分,2011),贯穿于北京市东部地区(包括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区),途径香河(河北三河市)、宝坻(天津市),在宁车沽与永定新河汇合后在北塘入渤海。潮白河是京津冀地区(我国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最重要的河流,其密云水库(北京市主要水源水库)下游区域城镇化建设强度大,城镇居民用地集中,河流堤化并与道路、居住区等城市建设用地相临,河岸植物群落构成受到了城镇化较大影响。本研究选取密云水库下游的典型城镇人工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具体为通州区与三河市交界处顺水流方向左岸(属于三河市建成区)河段,研究河段河岸堤化且紧临城市居住区,河岸带具有典型潮白河下游城镇化地区河岸植被景观(图1),植被类型是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黑松(Pinus thunbergii)、槐(Sophora japonica)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可见冠层植物主要还包括洋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西府海棠(Malus × micromalus)、 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榆树(Ulmus pumila)、 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f.atropurpurea)、旱柳(Salix matsudana)。
图1 各样本图片解译斑块数量及典型样本图片解译与其眼动结果示意Fig. 1 Color patches’ amount of each sample pictur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with visual hot spot results
1.2.1 样地设置 在样地设置时,尽可能包含城镇河岸带植物种类及其群落组成,并保证沿河流方向河岸带植被连续(样地无桥梁、道路等干扰或分割元素,河岸带的这些“断口”对植物生境存在较大影响,样地设置排除这些影响)。基于此原则,在研究河段沿河流纵向设置1 km 长样地。
1.2.2 拍摄取样 利用无人机(大疆悟2,正对河岸带拍摄,拍摄高度18 m,以保证获取更多河岸带植物立面信息,并且无人机始终保持与河岸带平行距离40~50 m 飞行,飞行速度为5 m·s-1均速),以视频方式(帧率为25FPS,H.264 格式)对1 km 样地全面拍摄记录。华北地区主要秋色叶植物物候变化基本集中在10 月中旬至11 月上旬(孙亚美,2015),本研究于2020 年8月和10 月下旬分别进行1 次拍摄取样,包括城镇河岸带夏季和秋季物候变化信息。
1.2.3 植物调查 对1 km 样地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调查,记录乔木形态植物名称、株数、胸径、冠幅(分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宽度分别记录)、树龄、树高、生长状况;灌木和草本形态植物名称、覆盖度、高度。统计某乔木形态植物株树占总乔木形态植物株树的比例;结合后续色彩斑块的解译,统计可见冠层植物中某色系斑块数量占该植物所有色彩斑块数量的比例。
1.3.1 图片转换与选取 将研究河段的拍摄采样视频转换成批量静态图片(设定每秒1 张,图片大小为1 920×1 080 像素,同后期视觉追踪实验屏幕分辨率保持一致),并对静态图片进行反伽玛色彩校正以保证色彩真实性。每隔10 s 抽选1 张图片作为样本图片(每张样本图片记录10 s×5 m·s-1=50 m 信息),在1 920×1 080 图幅下,所选取的样本图片能够涵盖样地全部河岸带植物景观信息。进一步去除在河岸弯道或拍摄过程中因速度偏差导致记录信息重叠的图片后,最终选取了23 个样本2 个季节共46 张图片。
1.3.2 定义色谱 采用HSV 颜色系统,定义H 色相、S 饱和度、V 明度值范围,构建河岸带植物色谱以进行后续色彩构成的分析。其中H 基于人眼对色彩的敏感度(陈秀新等,2012),依据HSV 色彩空间规则(H用角度度量,取值范围0°到360°,S 和V 归一化取值范围0 到1),简化归并林木景观中相对较少的青色-蓝色-品红色,调整后取值范围为黄色系(25,45],黄绿色系(45,80],绿色系(80,140],蓝色系(140,220],紫色系(220,290],红色系(290,345], 橙色系 (345,25];S和V 的划分使用归一化取值,低、中、高饱和度或明度范围分别为[0, 0.33],(0.33, 0.67],(0.67, 1]。最终构建7 色相×3 饱和度×3 明度共63 种颜色(种类序号按照V 依次取0.33、0.67、1,V 取完后以相同方式取S、H 的规则排列,记为:位序#,见附图1)。绿色系为基底色彩,橙色、黄色、黄绿色、蓝色、紫色、红色系为彩色。
1.3.3 色彩斑块的颜色属性、面积和位置解译 构建色彩分析程序,使用算法模型识别并提取样本图片的河岸植被带解译范围。再依据上述HSV 颜色系统的定义色谱(定义色谱后,每个像素就在色谱中有了对应值,从图片左上角点开始,将其周边具有相同色谱值的点并入同个色彩斑块,逐次查找完整张图片),以像素为单位统计每张图片各色彩种类的每个色彩斑块面积A、几何中心位置坐标(以图片左上角为坐标原点)。46 张图片共计解译不同种类的色彩斑块38 745 个,其中夏季23 张图片22 156 个色彩斑块,秋季23 张图片16 589 个色彩斑块,各样本图片夏季和秋季的解译色彩斑块数量见图1。
1.4.1 眼动试验 以自愿和匿名的原则招募30 名在校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使用Eyeso Ec80 眼动仪,进行46 张图片的视觉追踪试验。样本图片随机组合为4组(各含12、12、11、11 张)进行播放(播放屏幕21 寸液晶屏幕,分辨率为1920×1 080)、观看与视觉追踪,每张图片设置观看时间不低于10 s。使用EyeSo Studio 眼动追踪实验系统处理和统计眼动数据,以全部注视时间为数据源,形成每张样本图片的注视热点图(图中以红色区域表示注视时间最长的区域,红色区域中心为图片视觉热点),注视时间越长景观的视觉吸引力越高。的欧式距离:其中,(x1,y1)为色彩斑块几何中心位置坐标,(x2,y2)为s 视觉热点位置坐标。以D作为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用以度量色彩斑块对视觉热点的影响,该值越大说明色彩斑块距离视觉热点越远,视觉吸引力越弱,该值越小,说明色彩斑块越靠近视觉热点,视觉吸引力越强,对于形成视觉热点的影响也越大。
1.4.2 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计算 依据眼动试验所得热点图(视觉热点位置坐标同样以图片左上角为坐标原点),使用二维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计算每个色彩斑块(几何中心)与其热点图中视觉热点间
使用Kruskal-Wallis 检验,分别检验各色相间、各饱和度间、各明度间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D 的分布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利用Dunn 法(使用bonferroni 方法进行矫正)得到各色相间、各饱和度间、各明度间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中位数的多重比较结果。另外,使用bootstrap 方法(10 000 次放回),计算并检验不同色彩属性的色彩斑块,其视觉热点距离夏季平均值与秋季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性。
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regression model)分析植物色彩斑块的色彩属性和面积对植物景观视觉吸引力的影响。构建模型M,其以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为因变量,将色彩斑块的色相H、饱和度S、明度V 值和色彩斑块面积A 作为固定效应,将23 个样本作为随机因子,以控制样本对视觉热点距离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色彩斑块属性与色彩斑块面积的交互作用,在模型M 的基础上,将色相H、饱和度S、明度V 值与色彩斑块面积A 的交互项H×A、S×A、V×A(H、S、V 值及色彩斑块面积A 均先标准化后再构建交互项,以消除多重共线性)分别加入固定效应因子,构建模型M_HA(模型M 加入H×A),M_SA(模型M 加入S×A),M_VA(模型M 加入V×A),取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比较M 与M_HA,M 与M_SA,M 与M_VA 的似然值,判定不同交互项对模型拟合准确性的影响,采用对数似然比检验影响的有效性,取χ2值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以VIF 检验因子共线性,大样本量情况下VIF<10 为不具有多重共线性;以Durbin-Watson 检查残差的异质性,DW 值不接近0 或4 为残差独立,本研究4 个模型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所有变量的VIF 满足条件),不存在残差相关性(DW 值为1.72)。另外,基于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对于具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进行可视化,图解随色彩斑块面积变化,不同色彩属性值所引起的视觉热点距离变化。以上分析均在R 中完成,依次主要使用lme4 包(Bateset al., 2015)、ggeffects 包(Lüdecke, 2018)等。
研究河岸带植物景观共计25 个颜色种类,包括:(1#—4#)橙色系4 种,(10#—13#)黄色系4 种,(19#—26#)黄绿色系8 种,(28#—36#)绿色系9 种(见附图1),绿色系的色彩种类较丰富。
从河岸带植物景观尺度来看(附表1),夏季包括20 种颜色,秋季包括24 种颜色,秋季色彩相对丰富,且24#、26#、33#、35#和36#仅秋季出现。夏季河岸带植物景观以20#(低饱和—明度黄绿色)、25#(高饱和—低明度黄绿色)、30#(低饱和—高明度绿色)、34#(高饱和—低明度绿色)为主要色彩(每类面积比例超过10%,4 种色彩面积比例超过88%),其中34#为主导(面积比例超过40%);而秋季河岸带植物景观则以25#(高饱和—低明度黄绿色)、29#(低饱和—中明度绿色)、34#(高饱和—低明度绿色)为主要色彩(每类面积比例超过10%,4 种色彩面积比例超过80%),其中29#为主导(面积比例超过38%)。从主要冠层可见植物来看附表1),河岸带植物群落建群种(毛白杨、黑松、槐)、栾树、油松、旱柳等大部分种类为绿色系主导植物。
表1 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的属性和季节差异①Tab. 1 The differences in color patches’ visual hot spot distances among different attributes and seasons
夏秋季整体河岸带植物景观,色彩斑块的视觉热点距离在不同饱和度或明度等级,以及色相种类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表1)。结合多重比较结果可知: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中位数表现为低/高饱和度>中饱和度,中饱和度色彩斑块趋向较高视觉吸引力;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明度越高越趋向较高视觉吸引力;黄绿色系>绿色系/黄色系/橙色系,黄绿色系斑块趋向较低的视觉吸引力,而绿色系、黄色系、橙色系趋向较高视觉吸引力。相比于夏季,秋季景观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平均值显著降低,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秋季整体色彩的视觉吸引力提升。
2.3.1 色彩斑块颜色属性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交互作用时(表2,模型M):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色彩斑块的色相、色彩斑块面积均对视觉吸引力无显著的作用(P>0.05)。视觉吸引力受饱和度(β=-0.047,P<0.05)和明度(β=-0.073,P<0.05)显著影响,饱和度和明度越高,色彩斑块视觉热点距离值越小,视觉吸引力越大。季节也表现出对视觉吸引力的显著影响,秋季比夏季整体植物景观视觉吸引力有所提升(β=-0.059,P<0.05)。
表2 色彩斑块颜色属性、面积及其交互作用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①Tab. 2 Influence of color patches’ attribut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visual attraction
2.3.2 色彩斑块色彩属性与其面积的交互作用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 考虑各色彩属性与面积的交互作用时,色彩斑块的饱和度与面积的交互作用(表2,模型M_SA)、明度与面积的交互作用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表2,模型M_VA),色相与色彩斑块面积的交互作用对视觉吸引力具有显著影响(β=-0.027,P<0.05)(表2,模型M_HA)。色彩斑块面积对视觉吸引力的交互影响受色相制约(图2),色相值为(345,80](即为橙色系、黄色系和黄绿色系),色彩斑块面积的增加,色相与面积的交互作用使视觉热点距离变大,视觉吸引力减小,减少幅度按黄绿色、黄色、橙色依次增加;仅对于色相值(80,140]范围的基底绿色系,增加相同色彩斑块面积,色相与面积的交互作用能够引起视觉吸引力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各彩色系减少的幅度。
图2 色相与色彩斑块的交互作用Fig. 2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Hue and color patches’ area
3.1.1 色相对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视觉吸引力的影响 从色相面积构成角度,考虑人眼同时会观察到多个色彩种类,前期较多色彩视觉研究区分了前景色—背景色(采用控制背景色为特定色相的方法),探讨前景色及不同背景色对视觉吸引力的贡献(Witzel, 2019;Gerardinet al., 2018)。以前景色—背景色色彩研究最常用的“图—底”关系来看,整体视觉范围内某色相超过50%倾向于“底”(杨少华,2020),本研究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以绿色系斑块为“底”(总面积比例72%)。无论夏季还是秋季,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主要颜色为黄绿色系,依据色彩普遍的色相对比理论(包括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补色4 种对比,对比强度依次增强)(张翠等,2015;刘华杰,2013),研究河段植物景观色彩图—底间色相值属于类似色或邻近色,表现为绿色系—黄绿色系渐变色彩风貌。从河岸带植物种类角度,对于大部分人工管理的城镇河岸森林,出于成本、培育与管护技术等原因(Yanet al., 2019),可能无法配置大面积季相植物,另外,植物季相景观持续时间较短(以北京主要变色植物为例,秋红、黄、橙叶色物候期在10~20 天左右)(孙亚美,2015),非季相叶色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常绿地带性植被类型地区),城镇河岸森林无法大面积或持续形成红色系、黄色系等强对比森林色彩景观。因此,绿色—黄绿色系的渐变色彩风貌可能是城镇河岸带最基本的观赏特点,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的优化均需要考虑基本特点。而对于这样的渐变色系为主体风貌的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色相值对于视觉吸引力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平面色彩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认为色相对于视觉吸引力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amgözet al.,2004)。
3.1.2 明度、饱和度对城镇河岸带景观视觉吸引力的影响 关于色彩的视觉吸引力,前期有研究表明,改变视觉范围色彩斑块的位置,某些饱和度、明度水平色彩同样会比其他色彩吸引更多的视觉注意力(Camgözet al., 2004)。本研究未考虑色彩斑块在图像样本具体空间位置,对所有色彩斑块按照饱和度和明度进行分类统计,其结果显示具有高明度和中饱和度的色彩斑块趋向具有越高的视觉吸引力。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其他影响因素,饱和度和明度均对视觉吸引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对景观美景度和公众偏好的影响,在前期其他学者的研究中被大量揭示,植物色彩的明度与美景度(SBE 测度)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高明度的景观也更受公众喜爱(马冰倩等,2018;Muet al., 2022; 贾娜等,2021)。提高城镇河岸带渐变色植物色彩景观的明度,有助于增加其美景度和提高视觉吸引力。但同时有学者也指出,森林色彩整体趋向中明度时会具有相对较高的美景度(张喆,2017)。因此,运用上述结果进行视觉吸引力精准调控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植物景观,考虑提高其视觉吸引力的明度阈值问题。另外,色彩基础研究表明,揭示前景—背景色饱和度差异的增加会使视觉吸引力增加,这可能是低色相对比度的渐变植物色彩景观,形成其视觉吸引力季节差异的一个原因。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在夏季呈现出黄绿色(高饱和)—绿色背景色(高饱和),秋季则转变为黄绿色(高饱和)—绿色背景色(低饱和),秋季前景色与背景色饱和度差异增加,使得视觉吸引力在秋季相对更高。因此,适当降低夏季背景色饱和度,是整体提高夏秋季城镇地区渐变色河岸植物色彩景观的可能途径。
植物色彩的色相值如前所述对视觉吸引力不具有显著的决定性作用,但色彩斑块的色相与其面积的交互作用会显著影响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这可能与植物色彩景观格局的视觉效果有关。平均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是景观格局的重要指标(金佳莉等,2020),色彩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也是衡量植物色彩景观格局的关键指标(贾娜等,2021;曹瑜娟等,2021)。一方面,交互作用的研究表明色相值在(80,140](绿色)区间时,随着色彩斑块面积增加,视觉吸引力越强。河岸植被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绿色色彩斑块面积增加,可能表征其斑块数量降低,色彩斑块格局的视觉破碎化程度降低。因此,这也指示了渐变色为主的植物色彩景观,可以通过合理的树种选择和配置,减少背景色彩视觉破碎化程度,以有效维持绿色基底视觉吸引力的调控手段;河岸带植被面积可增加的情况下,使用季相植物扩容整体绿色空间,也可优化非物候期植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另一方面,前景色在交互作用下,随着色彩斑块面积的减少,视觉吸引力会有所增加。前景色植物在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色彩斑块面积的减少可能表征斑块数量的增加,色彩斑块的分布聚集度减少。对于色相对比度较小的渐变色植物景观,其季相植物(具有芽、展叶、夏花物候,物候期呈现黄绿或黄色系、红或蓝色系、紫色系色彩)采用聚集度较低的配置方式(如点缀配置的方式),对于提升植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更有效。
本研究是用无人机在18 m 高度拍摄获取的样本图片,该视角与地面观赏效果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但本研究较全面地获取了河岸带植物色彩景观,并对其基于客观眼动指标进行了视觉吸引力判断,这也是有助于调整优化河岸带植物种类和格局的,后期研究可进一步补充人眼地面视角的分析。另外,本研究在探讨色彩属性及其影响时,没有分析光影等因素对色彩的影响,色彩斑块同色相条件下的明度与饱和度的不同,可能是光影造成的视觉差异,光照条件已被证实对饱和度和明度影响较大(曹瑜娟等,2019),并且色彩学的研究已经证明绿色是随光线变化最大的颜色(李丽,2016),今后研究需要辨识河岸带绿色基底斑块的光影状态,并分析光影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1) 城镇河岸带植物的色彩景观以渐变色风貌为主,色彩斑块明度的增加对于提升其视觉吸引力具有显著作用,但在优化建设中需考虑明度阈值问题;2) 色彩斑块饱和度对提升渐变色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具有显著作用,并且渐变色植物景观前景色(彩色系斑块)-背景色(绿色系斑块)饱和度的差异,是其视觉吸引力在夏季和秋季具有差异的原因,增加前背景色的饱和度差异可提升其视觉吸引力;3) 色相本身对城镇河岸带渐变色植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植物色彩斑块的色相会通过与其斑块面积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视觉吸引力;4) 绿色系斑块尺度面积增加,视觉吸引力增加,而黄绿色、黄色、橙色系斑块增加相同面积,视觉吸引力下降且下降幅度依次增大。
附表 1 夏季和秋季景观尺度色彩种类构成及主要植物色系构成①Appendix Tab. 1 Color composition of landscape and major visible plants in summer and autumn
附图1 颜色种类示意Attached Fig. 1 Color types and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