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3-10-19 03:11:50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大学

陈 萍

(益阳开放大学,湖南益阳 413000)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202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1]。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高素质农民;支持农民提升受教育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发挥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作用,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用好高职扩招、“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政策,不断提升学历层次[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的关键,开放大学应充分发挥开放教育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应具备的能力、开放大学在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短板、开放大学在高素质农民培养中担当的重任是当下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的需求背景

1.1 开放大学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要实现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农民,不仅要提高其文化理论知识,还要增强其干事创业本领和能力,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理念,充分发挥 “头雁效应”,实现“影响一人、带动一户、辐射一方”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本地农民群众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本地的产业发展[3]。这也是解决“谁来发展农业”“怎么样发展农业”等深层次现实问题的关键。

开放大学探索高素质农民的培养路径,培育新农民,树立新观念,推广新技术,高质量培养农村人才,这是认真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任务目标,也是开放大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1.2 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的能力诉求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在队伍建设中提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4]。“高素质农民”这一概念提出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高素质农民的学历层次相对较高,文化素质相对较强,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和运用能力较强,是具备了一定的乡村治理能力,掌握了先进农业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和领头雁,是创新、创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开放大学紧紧围绕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2022年9月,湖南省人社厅联合湖南开放大学举办了首期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高级研修班,考核为优秀者和合格者,分别认定为乡村振兴农艺师中级职称和乡村振兴农艺员初级职称。这为推进本土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定向探索实施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并为高素质农民在政府资助奖励、创新创业扶持、专家咨询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快速将农科知识学习实践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质生产力。

1.3 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功能定位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实施好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支持涉农高校探索定制定向培养模式,满足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的需求。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能力[5]。

开放大学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职业教育的新赋能,更是继续教育的主力军[6]。2004年2月5日,教育部提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明确该试点由国家开放大学全面组织实施,成为开放大学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工作重点。开放大学系统庞大,设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四级办学组织体系,目前有20余万农民大学生。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专、本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可考”终身教育价值理念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7]。

以湖南开放大学为例,2004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5年升级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2020年启动了“村(社区)基层组织人才定向培养计划”,2022年持续实施6年“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含村(社区)基层组织人才定向培养(全日制高职教育)。截至2022年底,累计培养农民大学生近14万名,约占全国“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总数的16.7%,覆盖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覆盖率100%。2018—2022年的毕业生调查统计显示,有77.2%的学员成长为村干部,55.6%的学员成长为致富带头人[8],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创业致富典型、扶贫助残典型和学习、服务先进典型学员,助推本土乡村经济的发展,为湖南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永不撤退”的农村领军人才。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人才保障,成为高素质农民培养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被纳入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

2 开放大学高素质农民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不断关注和重视,这对开放大学培养高素质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湖南开放大学为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形成了“三扶四教三维”精准培养机制,为培养高素质农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扶”是指思政教育扶志、职业技能扶艺、资源服务扶学的课程体系,“四教”是指农学交替、旺工淡学、线上线下、理实交融的教学模式,“三维”是指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终身学习的培养路径[8]。但开放大学在培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2.1 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够精准开放大学在高素质农民培养中,利用各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的课程资源和学习理念送往农村,结合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实际,服务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把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提升、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为农村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社会目标。

目前,在课程体系和标准中关于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清晰,对能力培养主线不突出,出现重知识描述,轻能力目标导向,对思想道德、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明确。在学历教育、短期培训、重点项目培育等方面设定的能力目标也不够清晰,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发挥不充分,培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满足“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较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以湖南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开设的专业为例,通过近几年的招生专业来分析,所招专业较单一,80%左右是经营和管理类专业,20%左右是种植、养殖等技术类专业,专业集中在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电子商务、农村法律事务、茶艺与茶叶营销、畜牧兽医等。另外,各学习中心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在师资、管理队伍、设备设施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办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2.2 培养方式和手段单一滞后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的知识架构、教学方式方法、教育能力手段等直接影响教师培养成效。近年来,湖南开放大学在涉农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采取本地“田秀才”、土专家、有创业实体的学员,与外聘专家教授、农村技术人员和农艺师相结合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组织上,高素质农民培养还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田间地头指导、现场教学和跟踪服务等精准教学手段少,灵活性和互动性不强,新教学方法、新技术手段、新模式运用不足,现场教学、交流座谈、实践实训、互动参与组织较少,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融合,吸引力不强,学员参与意识不够[3]。

在学习层面上,农民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年龄差距大、基础知识较差、学历层次较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其学习需求差异明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特别是在讲授知识的专业术语时,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加上涉农的专业教师比较欠缺,且缺乏在行业产业中的历练,理论性强而实战经验有所不足,造成很多农民学员只是在课堂上听课,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和应付考试,对所授内容印象不深刻,学习效率低。

2.3 培养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大量涌现,开放大学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内容与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没有经过全面而细致的乡村调研来开设所需课程;基本上使用的是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教材,“本土教材”极少,培育技术与当地产业匹配性不强;农民大学生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不够丰富,更新较慢,对涉农的创业信息、行业政策信息等内容重视程度不够,脱离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年轻的学生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培养,年长的学生则看重职业岗位能力方面的培养,由于学生能力提升需求以及岗位需求的差异化,导致学生学习侧重点不同,使得学校对部分学生培养的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多方面的学习需要,培养效果欠佳。

另外,田间地头等实践实训内容比重较低,实践教学过程常常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能达到启发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目标,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多是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没有根据专业所需按专业类别来建立基地,其他专业的实践基地较少,开展的次数不多,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强。

2.4 资源整合和组织保障不足目前,高素质农民培养部门多头、多部门联合的优势互补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各部门各自为战,重复投入、扎堆培养,相互间缺乏统筹协调,没有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培训资源无法高效整合利用。开放大学培养高素质农民需要政府、涉农企业、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但有些部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合作,较少关注培育的总体效果,没有完全参与到培育的全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协作性,有时出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重复,不能很好地将政策、师资、经费等资源合理利用,发挥作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9]。

高素质农民的持续推进及培养效果需要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靠管理和服务来组织保障。目前,湖南开放大学下设18所市州和行业、企业分校及133个学习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办学系统。办学系统庞大,各学习中心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在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组织保障与监督机构等方面还不充分、不健全,导致培养工作遇到很多难题。

3 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路径研究

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应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根据各地的生产、地域、文化特点和主导产业特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完善对高素质农民的扶持机制,多渠道、多方位培育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带动和辐射力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3.1 锚定培养目标,培育乡土情怀开放大学要精准确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社会价值“三技能”的培养目标,发挥高校优势,强化思政渗透,增强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带领农民致富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3.1.1坚定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弄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这一学习目标,为当地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之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农村科技致富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10]。在服务乡村党建领域,要以培育优秀党员人才为目标,着力培育村干部、后备干部和党员等治理精英;在乡村产业发展领域,要以提高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和走向市场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电商营销方面的人才;在乡村治理领域,要以提高农民法律政策水平和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农村行政管理、农村法律事务等方面的人才。全面培育农村各类精英,培养各领域“带头人”,构建新社会群体,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3.1.2增强使命担当。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乡土情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前提和内生动力,对乡村振兴发挥着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其实质与乡村振兴都是以实现农村富裕兴旺为目标和方向。因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当地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将乡土教育融入红色元素,宣传和推介乡土文化,培养其“学农、懂农、爱农、为农”的农业情怀,树立为乡奉献、奋斗的崇高理念和信仰,产生坚定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成为当地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骨干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开拓者、领头雁。

3.2 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育实效开放大学根据农村人才需求设计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与思政融合、专业与产业对接、师资与需求匹配,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实效。

3.2.1课程与思政融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学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筑牢专业思想,使之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做贡献;二是在课程教学中,找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全方位实施思政教育。三是编写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材,深挖各地红色文化资源,激发其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

3.2.2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设置要突出行业特色和经济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招生专业。对于不同乡村区域,有各自特色的发展项目,有的区域在大力开发旅游业,有的区域在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的区域在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等,要培养高素质农民,就应当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技能,为其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使其成为行业领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例如,益阳安化县学习中心可依托当地黑茶特色农产品,重点招生“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培养一批黑茶种植、生产加工、茶馆经营、茶叶营销与评审、茶艺服务,以及茶文化推广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带动当地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

3.2.3师资与需求匹配。为提高培育质量,需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与农村农业发展需求相匹配。一是根据所开设专业需求来配备专业教师,应包括农业管理、农业技术、农村合作社经营、家庭农场建设等方面的师资团队。二是教师团队尽量涵盖学校、企业、政府部门及农村基层等领域,既要有本地农业专家和丰富理论知识的高校教授,又要有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农技师;既要有了解农村农业发展方针和政策,熟悉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行家,又要有创业导师,指导开展创业活动。

3.3 促进产教融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构建产教融合实践体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养成是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有效途径之一。要进一步探索校、企、政三方精准联动机制,融入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培养“新农人”“乡村精英”“乡村创客”等人才,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引导其抢抓机遇,奋斗创新。

3.3.1加强多元合作。开放大学在培养高素质农民过程中,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协助、多方资源的统筹利用,搭建校、企、政三方合作平台,探索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和个人建立起协同培养的方式,实行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11-12]。一是要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以政府为管理主体,负责高素质农民培养的总体规划,提供政策支持,解决资金等问题[13];二是要通过与当地的农业职业学校以及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建立联合或合作办学的有效机制,形成校企联合办学的培育联盟;三是要与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知识技能验证、强化和补充,共同推动农民大学生现代农业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职业规划。

3.3.2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将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纳入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中,打造“学历+技能+创业”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13],将创业课程培训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如制定《SIYB创业培训》实施方案与规划等;积极开发本土特色创业课程,以创业课程开发为手段,优化创业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以网络为契机,建设虚拟农场等网络空间,建立创新创业信息与科技服务平台等,激发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提升农民大学生应对市场变化,了解该产业的发展潜能。通过构建产教融合体系,将实践教学与农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让更多的农村合作社领办人、家庭农场主成长成才,成为领引一方的致富带头人,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多价值。

3.4 高效整合资源,建立保障机制在政府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协调管理,积极调动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制定多层次的联动保障机制,确保高素质农民的培育顺利、高效运行。

3.4.1加强统筹协调管理。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出高素质农民培养项目且在各区域农村地区开展,单靠高等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是不够的,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协同创新,将培育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实效。各地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制定并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系统设计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质量标准,明确各相关培育主体的职责,对培养高校和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进行统筹兼顾、规划管控,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4.2制定联动保障机制。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多层次的联动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培养质量保障与监督组织机构。构建多部门共同协作的培育质量联动保障系统,明确工作职责、有序组织、有力执行[14]。如湖南省益阳开放大学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办、多方参与为基本原则,将当地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委、司法局、民政局、扶贫办、茶叶局等部门积极联动起来,成立了“农民大学生领导工作小组”,加强各部门对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的深入督促与指导,为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保障机制。二是加强系统建设,增强系统凝聚力。从国家开放大学到省、市级开放大学要不定期组织对学习中心开展线上、线下等各类业务及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指导,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为农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三是建立培育管理质量保障队伍。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培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内化质量意识,实行市、县、村镇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组建一支人员充足、结构合理、工作高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队伍,为培育质量保障工作贯彻落实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

4 小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是现实的需要、是能力的诉求,更是功能的定位。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之需。开放大学以把握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充分发挥系统优势,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高素质农民扶持机制,努力做好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才能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38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大学求学的遗憾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