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年
(广东化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化州 525100)
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主力军,是新时期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随着农村信用机构改革推进、金融科技数字化发展趋势明显,使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财务信用风险问题。例如,2022年河南、安徽等地多家农村商业银行巨额存款消失的事件,不仅给广大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这也反映出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足、外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不利于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上的作用有效发挥。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坚力量,有必要重视加强财务信用风险的治理,提高风险治理成效,从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银行来说,财务风险指在实施财务活动时因受不可控或难以预料因素影响,增加了财务活动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因此而遭受损失。财务风险具体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指在商业领域的赊销过程中财产保障或资金安全的某种不确定性。银行的财务信用风险,是银行在实施财务活动过程中,因受客户行为违约或银行自身信用问题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而出现的资产损失风险。
具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信用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不确定性,突出表现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信用风险发生是难以预料的,因为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由于面对的客户质量参差不齐,因而增加了财务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的财务活动还会受到通货膨胀、政策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可能会因此出现不良资产、成本超支等问题,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二是普遍性,也就是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信用风险具有广泛性,信用是农村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之根本,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主要是通过银行中介作用形成信用关系,一旦一方出现信用风险,都会其他各方产生影响。另外,对自然环境有较高的依赖性农业,所面临的风险要比其他行业更高,加上信息不对称、农民守约意识不强等原因,使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较大。三是传递性,表现为通常农村商业银行都会与其他银行之间存在业务合作的关系,而一旦一家银行存在财务信用风险问题,可能会对其他银行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利用储户的存款作为贷款,也较容易出现风险,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的任何一财务环节存在问题,就可能会对其他业务产生影响,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利于保障群众资金安全,也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1.资金流动存在信用风险。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融资活动主要为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具体体现为一般性存款。而农村商业银行融资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由于客户较分散,且主要位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实力较弱,因而存款水平也相对较低,加上目前许多大型国有银行市场下沉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吸纳存款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在流动性资金较少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足额偿还本金和信息的难度大幅增加,可能因此出现财务信用风险问题。
2.金融资产质量欠佳。据有关数据显示,农村商业银行次级类贷款虽然从2015年的900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441亿元,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可疑类贷款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资产质量较低。如果不能尽快提升信用资产质量,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贷款供需矛盾。另外,在当前的大监管格局下,监管部门通常会将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能够基本满足监管的要求,但相对于同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仍然较低。这反映了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抵御风险能力较为薄弱,一旦发生财务信用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3.投资信用风险较高。面对新时期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往农村商业银行以存款为主要业务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发展所需。由于金融债券具有成本低、流动性强等优势特征,目前逐渐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之一。但从现状来看,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债券投资业务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业务开展稳定性不足,从而增加了投资风险。具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债券投资的组织结构,缺少专业的债权投资人员,因此,仍然对传统信贷业务有较大的依赖性。同时,相较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加上监管政策日益收紧,使开展债权投资业务面临较多阻碍,进而使农村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投资信用风险。
1.缺乏完善的财务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就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低的问题,从外部原因来看,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科技进步等因素影响,使中小微企业经营环境艰难,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而从内部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对于财务信用风险,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价指标,因此,不能有效地识别和预测风险。具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财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更多的是用来反馈经营层面的状况,却很少能反映中小微企业深层次信息的指标,且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也只能够对客户短期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不能实现对客户未来长期信贷需求的预测分析。
2.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这也是导致其财务信用风险较高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滞后性,并不能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优化,制度合理性、有效性欠缺,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增加了财务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现有的内部治理机制不合理,如小额贷款业务,客户经理可独立完成,权力较大,容易出现职权滥用、徇私舞弊的问题,从而加剧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信用风险。第三,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流于形式,如设立的监事会,主要是从组织内部挑选成员,且在薪酬方面主要由公司董事会决定,监督管理职能薄弱,难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
3.金融科技建设进程缓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银行机构在金额科技的作用下,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实现了对信用风险的及时规避。但是,仍然有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较少,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财务信用风险的有效治理。此外,有些农村居民对数字治理和网络技术不熟悉,对线上金融服务方式不了解,导致客户信息碎片化较严重,容易出现数字化风险预警机制联动不畅等问题。
4.金融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及风险意识较低。由于历史因素,农村商业银行部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并未经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加上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因而对于银行财务报表、国家相关政策等分析和解读能力较弱,难以有效应用财务报表准确判断业务发展前景和预估可能出现的财务信用风险。部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较薄弱,缺乏风险治理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针对贷款业务更多是关注客户或担保人员的职业类型,而对于客户实际经营状况、生产水平、还款能力等信息并未进行充分的审核,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轻易授权,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财务信用风险。
为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信用风险治理成效,首先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大力建设和发展诚信文化。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信用文化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员工能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自觉参与到银行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另一方面,加强对数字风险治理新理念的宣传,农村商业银行领导层应以身作则,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数字化金融风险治理新理念和科学经营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发挥引导作用,增强全体人员的风险治理理念。
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有效化解财务信用风险,风险有效识别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对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在数字金融赋能下,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实现风险智能识别。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应对金融风险有高度的警觉性,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风险分析和预测,可通过要求专家进行财务信用风险治理控制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财务信用风险的数字化识别和智能化评估,以此不断提升工作人员鉴别财务信用风险的能力。其次,强化基础数据建设,在构建数字化金融风险评价体系过程中,除了要融入客户和自身历史交易数据外,还应增添实时经营状况、行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性,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最后,实行严格的限额管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作用,强化对投资项目的实施追踪,及时掌握投资项目损益变动等情况,自动评估超出限额项目的风险,及时止损,从而有效保证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信用风险治理成效的关键。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治理机制,重视内控作用的发挥,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数字化内部治理,以此实现对风险的实时动态监管,从而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减少潜在风险。其次,进一步规范内部监管流程,在调查、审计等工作中,引入金融数字化风险监测理念,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监管流程。最后,进一步明确各组织机构的权责范围,党委负责大方向的把握,董事会负责决策工作,高管则主要抓执行。同时,赋予监事会的独立自主性,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有效防范违法违纪行为。
当前,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增强,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良性开展,应当及时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快数字金融信息化建设进程。首先,将数字化技术引入管理体系中,发挥科技管理作用,强化资源统筹管理,有效防范数字信息科技风险。其次,聚焦核心业务,加快标准化数据库和业务操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协调管理的原则制定差异化的技术服务体系,以科技支持核心业务良性发展。最后,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内部治理成效。
为切实提高财务信用风险化解效能,农村商业银行应重视内部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注重对人员的选拔、人员的选用,要综合考虑其业务水平、道德素质、工作经验等,并定期进行业务能力考察,根据优劣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教育,结合数字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除基本专业知识培训外,还要增设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和数字化风险管控等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技能,为有效化解财务信用风险提供智力支持。
考虑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料,因此,除农村商业银行本身要强化风险治理外,还应从外部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提高风险治理成效。具体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更新农村地区全部客户信息,为信用良好的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以此完善农村征信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持续加大金融惠农的支持力度,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引导扩大“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绿色信贷资金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以此加快农村金融资产结构绿色化转型,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