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亚梅 秦小银 孔月月
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甘肃省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动“科创+产业”发展模式,支持和引导全省广大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打造核心能力,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自2018年开展以来,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46.77%。2021年全省共有1832家中小企业通过评价入库,数量较上年增长53.4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增长5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30家,占入库企业的28.93%;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占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的22.2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家,占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37.91%。入库企业拥有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的46家,近5年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2家,主导制定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9家。(如图1所示)
2021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10批次评价入库,其中:兰州632家、张掖248家、天水126家排名全省前三,分别占全省的34.50%、13.54%、6.88%。天水、酒泉同比增长142.31%、103.33%,企业入库数量增幅明显。总体来看,兰州、张掖、天水、酒泉、武威、定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嘉峪关、平凉、白银、庆阳、金昌、陇南及临夏州数量20—100家;甘南州不足10家。(如图2所示)
2021年,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8万家,其中江苏省7.23万家排名第1,甘肃省1832家位列全国第22位,在全国占比不足1%。在西北五省中位列第2,与陕西省1.12万家差距较大,数量上的差距不仅与区域经济环境和科技研发资源集聚因素有关,也和缺乏稳定足够的资金支持息息相关。(如图3所示)
(二)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1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6亿元,同比增长46.6%;利润总额28.93亿元,同比增长159%;资产总额557.45亿元,同比增长44.29%;销售收入304.23億元,同比增长44.15%,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显著。资产总额、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净资产4个指标分布主要为2000万元以下企业,分别为1148家、1387家、1391家、1442家,占入库企业的62.66%、75.71%、75.93%、78.7%; 1.5—2亿元分布较少,分别为79家、19家、15家、10家,占比均不足5%。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经济体量不高,培育壮大有待持续加强。(如表1所示)
(三)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2021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4807项(件),较上年增加6315项(件),同比增长74.36%,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明显;10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税收汇算清缴政策,加计扣除金额达到7.5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享受面扩大;企业新增员工7548人,较上年增加1630人,同比增长27.54%,稳就业方面的带动作用明显。
1.科创水平方面。甘肃省科技创新水平指数53.71%,较上年提高2.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综合创新指数18.73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23位,处于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第二梯队。省内兰州、金昌、张掖、天水和嘉峪关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名前五,位次上升的市州有3个,金昌、嘉峪关各上升3位,庆阳上升2位;位次下降的市(州)有5个,酒泉下降4位,白银、武威、临夏和陇南各下降1位;其余市(州)位次无变化,兰州继续保持全省科技进步水平首位。
2.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总额23.21亿元,同比增长33.73%,研发强度7.63%,企均投入研发费用126.69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6%以上1293家,占入库企业的70.58%;5%—6%共301家,占比16.43%;4%—5%共152家,占比8.30%;3%—4%共52家,占比2.84%;2%—3%共18家,占比0.98%;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2%以下的共16家,占比0.87%。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6%以上的企业占比最大,数量最多。
3.知识产权方面。2021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类知识产权共14807项(件),同比增长74.36%,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疗等领域,知识产权数量逐年增加。其中,I类知识产权1332项(件),同比增长111.76%;Ⅱ类知识产权13475项(件),同比增长71.37%。
4.科技人员方面。2021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职工总数70324人,同比增长37.74%;新增就业人数7548人,同比增长27.54%;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3058人,同比增长28.21%。其中科技人员23968人,同比增长36.63%,在企业职工占比34.04%;中高级职称人员9214人,同比增长34.88%,在企业职工占比13.l%。科技型中小企业带动就业能力提升,科技人员在企业占比逐年增加。
5.科技平台方面。甘肃省科技服务平台规模扩大,2021年共认定省级众创空间145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2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2家。在2021年国家级孵化器评价考核中,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评优秀(A类)佳绩,发挥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等多区联动的政策优势,推动了创新资源向高端产业集聚。
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开发在产业主体中占比较大,企业核心技术不足,科技发展动能不强,相对发达城市科技型产业比较落后。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虽有大幅提升,但总体数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兰州、张掖两地,其他市州数量少,发展不均衡导致所在区域产业聚集度低,未形成特色和优势产业聚集效应,与排名前列的省份差距明显。
(二)创新机制不完善
甘肃省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停留在传统低端产业层次,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少,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未能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部分企业为规避创新风险,只注重进行周期短、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创新活动,或直接引进相关技术,无法形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尽管多数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创新,但创新机制不健全,组织管理与技术创新不配套,阻碍了技术创新的连贯性与递进性,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检索、政策咨询、成果评价、技术交易、商务代理、金融代理、法律援助等中介服务培育发展不充分,导致技术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经费不能及时到位,成果转化应用难以保障,不具备转化实力。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一定风险性,综合实力较弱的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前景難以做出正确预测,对产品市场前景不能做出科学评估,且产品转化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宁愿选择模仿其他企业产品,也不愿开展自主创新,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四)融资渠道不畅
受疫情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不足,刚性支出较大,加之下游市场复苏缓慢,生产库存出库率低,产成品资金占压较多,导致现金流周转不畅,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抵押物,以专利技术为资产在银行进行贷款融资机会少,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信贷门槛高、审核流程复杂,导致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问题突出,影响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科技创新型人才不足
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甘肃省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但受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工作地域和激励机制等因素影响,受聘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工作经验缺乏,尤其是管理型及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竞争能力。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制约了企业研发创新动力,严重影响企业成果转化和落地投产。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扶持培育和服务提升并重,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科技信息、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法律法规、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支撑。加强企业创新监测,密切跟踪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聚焦共性问题和普遍诉求,完善“入孵初创企业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作用,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高端人才引领型等特色载体,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地,鼓励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酒嘉新能源、天水电子信息、陇东能源化工.中部有色金属等现代产业创新集群延伸扩散,推进现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二)健全企业科技创新机制
落实《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标省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企业研发机制,通过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专题,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完善融通机制,发挥张掖科技创业创新示范区、高寒特色农畜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定西马铃薯中药材科技创新示范区等科技示范区作用,支持大型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通过产业纽带、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和技术扩散等方式,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加强应用研究成果、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完善成果转化体系,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监督和引导企业规范健康发展。调动企业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现有科技成果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转化。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完整性,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科技贷”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开发科技信贷产品,加强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学习借鉴江苏、广东、上海等发达省市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方面的经验,支持金融机构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推行设立科技支行试点,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创新评估体系,将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转化为资产,把企业的软实力转化成融资硬通货。实施上市培育计划,加强企业上市融资指导,重点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高效对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
(五)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培育、引进等多种形式,提高科技人才素养。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人才优惠政策,为企业科技创新积累科研力量。建立多层次主体式人员培训体系,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针对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设置课程,为企业培训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按照人才共享理念,借助科研机构力量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