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中餐产业化”才刚刚开始

2023-10-18 21:57
中国商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餐餐饮工作

放弃最容易,“死磕”才有种

作为创业老兵,我有两点感悟:一个关于欲望,另一个关于死磕。

刚来北京,我住在地下室,站在三环路天桥上,看着车水马龙,万家灯火,我的内心燃起一种欲望:我要挣钱!这个朴素的愿望是每一个普通人努力奋斗、拼命工作的源头,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我有钱后,就开始灯红酒绿,最后一败涂地。

想做好企业,必须时时洞察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善加利用,予以约束,才可以“上下同欲者胜”!

我是靠麻辣烫起家的。为了学习麻辣烫技术,我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到一位四川大姐的摊位上“死磕”,开启了第一次创业;

为了和老徐合作,连续8个月,我几乎周周飞成都和他“死磕”,才有了后来的新辣道;

为了能请到罗维仁老师给我做顾问,不下十顾茅庐的“死磕”,方有他出山助力我3年,成就新辣道;

为了组建“湖北小龙虾控股集团”,我连续3个月,几乎每天早上给合作伙伴发几百字短信,极力说服,才有了现在年营业额接近20亿元的中国最大小龙虾集团。

没有“死磕”的精神,哪来的随便成功,创业这事,放弃最容易,“死磕”才有种!

我或许是个“恶老板”

做企业遇到的头号难题,是如何管人和用人。

我曾经追问过一个女下属某项工作进度,她有些拖拉,我直接发飙。她委屈地解释了几句,大概意思是手头上同时忙好几件事,但人手不够,小组就她一人。我马上灵魂三问:“你有加班到半夜吗?”“你周末休息了吗?”“你有想办法提高效率,穷尽一切办法吗?”

在她们眼里,我或许是个“恶老板”,但说了她的工作经历,你就能理解严管与厚爱,菩萨心肠与霹雳手段的意义了。

她文化程度不高,起初只是个普通服务员,在一家企业干了十几年,才成了一个年薪近50万元的专业性人才。

什么是对员工真的好,我的理解是:把企业搞大搞好才是最大的慈悲。为员工提供发展舞台,给他们真正的成长空间,助他们成长才是对他们好;给到员工有行业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合规合法用工,而不是天天画大饼、算小账;严格要求,对他的工作不断提出更有挑战性的目标,批评与鼓励,呵斥与辅导并用。一个员工如何算高潜质员工,值得培养呢?自驱力强,不用扬鞭自奋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工作能力强,有专业度,善于学习,讲究工作方法,不是蛮干傻干,工作抓重点,有逻辑性,有计划性,做时间管理大师;即使前两者都具备了,还要足够勤奋、吃苦耐劳,投入足够多时间,做个工作狂,寄希望每天8小时,每周休息两天,大概率你不会赢!

和未来比,今天的餐饮产业还是幼苗

我和餐饮界的传奇人物,也是我的老大哥,西贝集团的贾总(贾国龙)见面畅聊。

西贝创业至今35年,我创业28年,都属于半辈子没离开过一个行业,一门精进的第一代餐饮人,自然同感很多。總结下来有四点感悟。

一是我们都属于中国餐饮红利期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在餐饮业极度匮乏的年代,创业开了餐厅。那个时候,只要胆子大点,愿意吃苦耐劳,稍微用点心,几乎很容易赚钱。

我们都没有小富即安,而是有梦想、愿意奋斗,赚了钱就开店、投入组织建设、摸索着做连锁、顺势做起了不同品牌。同时,我们又都抓住了“购物中心”崛起的红利,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壮大。现在我们又都紧随趋势,各种折腾搞预制菜。两个老男人的创业史,几乎就是中国餐饮业发展的缩影。

二是贾总刚从欧洲考察回来,大家都特别看好中餐未来的出海,这个自信来源于对中餐的文化、味道、丰富性的理解。

国外市场,无论本土餐饮,还是第一代中餐,都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好的餐饮品牌,只要脚踏实地的建立系统能力、组织能力,向国外优秀连锁品牌学习,还有60亿外国人的胃等待中餐去满足。

三是中餐虽然发展了三十多年,但是“中餐产业化”才刚刚开始。前三十年,只能算序章,是在企业家培养、职业经理人成长、优质供应商成熟等几个方面的漫长进化。

疫情算个转折点,就像人要起跳前的下蹲,未来,才是激动人心的“中餐产业化黄金30年”的宏大开篇,和未来比,今天的餐饮产业还是幼苗,还是早上的朝阳。

四是关于预制菜带来的效率革命,餐饮资本化,都认为是不可逆的趋势,与其故步自封,不如努力创新、拥抱变化。

中间有个小插曲,我带贾总参观我们的实验厨房,当时已经两点多,正好研发人员在吃饭。贾总说:“饿死我了,上一个会开到一点半,赶过来没顾上吃饭,快让我也吃口。”然后就坐下,都没让加新菜,就着桌上的剩菜,狼吞虎咽地干了两碗炒饭,直呼过瘾,然后继续开会聊天。

看来,百亿老板,必是一个“真”人!

猜你喜欢
中餐餐饮工作
海外中餐繁荣基地齐聚扬州,共商海外中餐发展
以食为“桥”推动中餐文化走向世界
可怕的餐饮外卖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不工作,爽飞了?
河中餐厅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中餐餐具包装设计略论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