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诗工
“停下,你不用跳了。”
伴奏被暂停。不知是舞台的追光,还是舞伴们疑惑的目光,还是导演的怒视,我感到脸颊被烤得炙热。
“你要表演的是《千里江山图》,不是‘孔雀开屏图’,你就是这样表现宋代美人的?”
回到后台,我仍恍惚着。身为《只此青绿》群舞的主演,我比任何人都迫切地想要跳好这一支舞。在舞台上,我尽力把每个动作舒展到极致,把指尖的轨迹精确到毫厘,把最洋溢的生命力呈现给观众,可为何导演就是不满意呢?
导演叩响后台的门,我的舞蹈启蒙老师站在他的身后,微笑着向我打了一个招呼。
“那段独舞,你太急于表现自己了。”老师拉我坐下,语重心长,“我在观众席上,都能感受到你的热情,可是这支舞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不解,“可是,热情,这不是您教给我的吗?只有这样,舞蹈才有表现力,才有美,才能感染观众啊!”
老师摇了摇头,没有回答,只是掏出了一幅《千里江山图》的印刷品,画卷展开,青绿色映入眼帘。不过,画中的河流、乡舍旁被添上了几位女子。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身形,姿态侧倾,在薄雾中若隐若显。“这,就是你所扮演的角色。”老師指向画中人。
我仔细观察,她们扭头含胸,犹半遮面,她们的美收敛矜持,但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一览全貌的欲望,有一种对美的期待。
“这是含蓄美,有别于你的洋溢美。《只此青绿》就是要求个体含蓄,让群体统一,最终融入江山,只剩下青绿。”老师笑了笑,说。
听了老师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我明白,我不能再用自我意识演绎节目中的角色了,而要深入历史,挖掘我要表现的形象。几天研读过后,我再次站上了舞台。
“音乐起!”
青绿色的江山图在身后展开,我与同伴缓步登场。这一次,在一挥一转中,我感受到自己与宋代女子跨越千年的连接。我用衣袖在空中勾勒出江山线条,用脚步流转出小桥人家,我不再刻意展示自己的舞姿。慢慢地,我仿佛化作宋代女子,与山水融为一体。舞台就此消失,只剩我与众女伴漫步于山间。
不知不觉,乐已毕。耳边响彻导演与剧组热烈的掌声。
这堂美育课让我终身难忘,受益匪浅,往后表演任何角色也更为到位。
【北京市十一学校】
点评
作为一位舞蹈爱好者,考生发挥其特长,在考场上大胆想象、虚构,化身为《只此青绿》群舞的主演,在排演实践中接受了一堂让其终身难忘的美育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情节逆转与内心变化,有张力与感染力,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