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23-10-18 06:38闫永平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8期
关键词:王羲之文言文要点

闫永平

考点概述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文言文阅读中“分析综合”这一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侧重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对中心意思的概括;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相对较少,但也不排除会在选项中有所涉及。考生可在研读和熟练把握考纲的基础上,多阅读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提高理解能力,以便准确地进行分析综合。

备考链接

文言文阅读要做到正确地分析综合,考生需要准确了解文言文所传达的内容,包括人物、事件,人物的品质、事件的意义,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章的要点往往不只一个,考生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每层的大意、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安排层次的目的,以此来概括中心意思。也就是说,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既要看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还要看这样写的意义。在审题、答题时,须遵循“先大后小、以小及大”的原则。“先大后小”,就是先大致浏览全篇,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然后再看细节;“以小及大”,就是通过某件事或某个细节来看其发挥的作用。如此可以达到识别正误、去伪存真的目的。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来推断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作者或爱或憎、或褒或贬的观点态度。此外,如果有议论、抒情性的文字,更要认真分析、深入思考,看清作者的写作目的。在答此类题时,考生要通读全文,揣摩相关语句的隐含信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作出客观、辩证的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有所不同,前者要求在分析归纳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主观层面,考查点在于分析、概括能力;后者要求将文章中与事件或道理有关的内容分析概括出来,属于客观层面,考查点在于归纳、概括能力。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有归隐之志,喜歡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他不愿意住在京城,喜欢山清水秀的会稽,并愿意终老于浙江。

D.王羲之特别擅长隶书,评论者称赞他书法的笔势飘逸如浮云,刚健如惊龙。他评价自己的书法时说,他的书法比书法名家钟繇、张芝差。

2.王羲之有许多关于鹅的趣事,“以书法换鹅”便是其中一则。这则趣事可见其怎样的魏晋人物风范?文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他的这种风范?请概括两则,每则不超过10个字。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小题。

【甲】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乙】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

〔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③砻:磨刀石。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题目虽称为“传”,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都兼有寓言性质,它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寓言。两文都是以奇人奇事来讽喻时政的传。

B.《梓人传》中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两文的行文格局相似,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前幅叙郭橐驼、梓人,后幅议吏治、相道,前后两者是类比、对应的关系。叙事是主,议论是宾。

D.《种树郭橐驼传》最后点明中心“养人术”,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梓人传》特别点出的“体要”二字,是全篇之纲绳,“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

2.根据乙文,请分条概括“相道”的具体做法。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王羲之文言文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王羲之送字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王羲之书兰亭序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