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物理光学课程为例*

2023-10-18 03:13:46张荣香郭建新丁文革代秀红韩育宏
高等理科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育人教学内容思政

张荣香 郭建新 丁文革 代秀红 韩育宏

(河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抓手[1]。 自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起,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协同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团队打造的“宇宙简史”课程,以“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目标,完美呈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让人感受到了宇宙之美和科学之美,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也起到了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2]。 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杨祥理事长等人[3]提出课程思政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加法,它不是教学内容的增减或课程体系的调整,而是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现思政育人的一种方法。 所以实施课程思政,找对方法是关键点也是难点。 吉林大学张汉壮教授[4]指出精神引领和知识传授应当相互融合,专业课教师需以适当的、容易被学生接收的方式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展现出来,实现教书与育人目标相统一。 如何全方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 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不同教学环节协同增强课程育人效果? 如何实现教学全过程思教相长? 仍然是困扰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难题。 为了落实课程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功能,本文在深入分析课程思政作用和思政元素挖掘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并在“物理光学”课程中,以“探光之奥秘,悟人生哲理,掌科学方法,燃报国热情”为育人目标进行教学实践,实现思教相长。

一、课程思政作用的分析与认识

有效的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和专业教学共促共进,而且结合专业案例能更高效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一)专业课学习效果的推进器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此李向东教授也指出:“课程思政不是对教学喧宾夺主,更不是特立独行,它首先是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的,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因为只有高水平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学生,进而影响学生。”[5]思政元素就像习总书记所比喻的盐一样,如果食物中没有盐,那再好的食材也很难做出美味佳肴。 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向同学们介绍专业相关的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认同和课程爱好。 当学生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时,就具备了为拥有更高技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当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具有浓厚兴趣时,就会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而发奋图强的学习态度和盎然的学习热情是学好专业课的重要前提保障。

(二)个人责任和民族复兴理想的指南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未曾进入社会,大学以前学生头脑中的主要责任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对未来的发展没有更为清晰的规划。 进入大学后,学生开始对个人发展有所考虑,但往往也比较迷茫。 学习课程时,更多地考虑考试及格或尽可能考个高分,而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意识认识不强,对自己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相比于思政课,专业课更容易结合专业实例对学生进行引领。 比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通过介绍相关仪器在抗击新冠病毒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在抗疫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幸福和国家强大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学习某专业的初衷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培养他们成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国家发展目标、价值导向和道德准则方面的规定。 相比于介绍价值观内容,在专业课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才能真正起到培育的作用。 例如通过对专业相关的国际重大事件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富强”与“和谐”的重要性;通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相处,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和“公正”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友善”品德;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等。

二、思政元素挖掘方法的探讨

典型的思政元素是保障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 对于专业课程来说,不仅学科知识中蕴含着多种类型的思政元素,在师生活动和评价等教学过程中也能多元化地体现思政元素,因此可从三方面充分挖掘和体系化设计思政元素。

(一)思政元素的隐性意识化

专业课中本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授课中基本都含有德育教育。 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就是在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观看和制作演示实验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所以诸多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已无意识地或多或少有所融入,只要将其有意识地进行提炼和升华,就可起到更为显著的育人作用。 如在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时,可结合学习或工作实例介绍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任务的不良后果;在让学生观看和制作演示实验时,可通过引入优秀案例进行启发和激励。 当然,这种原教学过程思政元素的意识化,一定要以隐性方式进行,即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有意识地进行提升,并设计出自然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在表现形式上意识化,否则就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失去课程思政的意义。

(二)思政元素的多元化

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真善美元素,课程思政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弘扬真善美的结合[6]。《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更是明确列举出了不同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比如“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依据此纲要,结合课程知识体系,多元化地挖掘和拓展思政元素。 不仅在教学内容中,还要在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挖掘或拓展,实现课程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作用。但要注意思政元素要体现专业特点,避免出现与专业缺乏联系的思政内容。

(三)思政元素的系统化

专业课程中蕴含着诸多思政元素,教师在授课中也都有意或无意地有所融入,但是要使课程思政实施得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除了提升和挖掘思政元素外,还需对思政元素进行合理设计,使其系统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 因此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首先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色制定思政育人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建立育人模式,遴选思政元素,并构建与思政元素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设计,以确保思政元素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春风化雨、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建立

结合课程特色建立适当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步骤。 对思政元素的探讨表明,多元化的思政元素蕴含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 为了使各思政元素在适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育人效果,在明确多元分层建设思路的基础上,本工作建立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确保思政元素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融入,增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一)多元分层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不同的教学环节蕴含着不同特点的思政元素,而不同的思政元素又需要在适合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不仅通过教师言行,而且借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各教学环节,融入不同类型的思政元素,……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因此,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可根据课程不同的教学环节和资源,分层次实施课程思政,即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或资源中设置不同的思政育人目标,每一层次中再深度挖掘和有效融入能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思政元素,从而保持课程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

(二)“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内涵

从课前、课中到课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课程评价,为了打通课程“全程育人”之路,实现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在多元分层指导思想下,基于学校“滴灌式”育人理念[7],针对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精准锻造不同功能的链环,构建如图1所示的“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分别从教师自身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4 个方面融入不同特色思政元素,形成环环相连、步步咬合的全面育人体系。 并且每一链环均制定精准的育人目标,使课程每一链环都成为滴灌式育人的重要阵地。

图1 “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第一链环是教师引领育人,它是整个链条的基础和前提。 课程思政最终要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教师要以“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国际视野宽、五术要求精”的中国金师为方向,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行为规范,率先垂范、以德施教,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具备责任和职业素养意识。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方法是掌握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中心环节。 通过教学内容中多元融入思政元素,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能力挑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和价值塑造,提升其科学素养,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创新精神和学科融合意识,从而通过增强学习内驱力实现思教相长。 在此基础上,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借助外驱的方式进一步活跃学生身心,使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领悟,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参与和表现意识、科学思维,激发其实践和探索精神。

课程评价是衡量课程效果、保持课程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 作为课程育人链条中的第四环节,借助多维量化评价体系和新型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公平和责任意识、认真态度、持之以恒精神、科研素养和诚信品质,从而保证课程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

以上课程链条中的各链环之间环环相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通过发挥每一链环的育人作用,可有效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专业教学和思政引领同向而行,协同育人。

四、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使“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有效辅助于实践,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课程特点和育人模式特色对各教学链环进行改革创新,并建立配套案例库。 同时需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以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

(一)实施举措

物理光学是河北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科基础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和推动作用。 从授课对象看,大二学生的思想从大一的新鲜感转入期待和迷茫区,是形成稳定行为和心理特征的重要阶段,进行课程思政十分必要;从教学内容来说,光学学科历史悠久,发展曲折,文化底蕴深厚,又与当代科技和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思政素材丰富,便于开展多种主题的思政教育;同时,课程采用从线下到线上,从理论到实践,从创设情境到项目合作等多元教学法,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 结合这些特点,课程制定了“探光之奥秘,悟人生哲理,掌科学方法,燃报国热情”的育人目标。 并且为使“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落地生效,在各教学链环进行了系列改革创新(如图2),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品格。

图2 “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施举措

教师引领方面,一方面定期学习课程思政相关的重要讲话和文件,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保持持续进步;另一方面建立“一中心三阶段”教师行为守则(“一中心”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三阶段”指课前、课中和课后3 个阶段),团队教师力争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保证教学全过程的规范性和纪律性,从而在全面指导学生的同时,实现引领育人(见表1)。

表1 引领育人案例

教学内容方面,在教材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分二合”重塑教学内容,即分模块、融案例、融学科,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和多维度的课程内容体系。 具体将每部分内容划分为理论、应用和实践3 个模块,使得内容系统化和层次化;同时融合科学家、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相关案例,如光偏振中融入了量子通信前沿科技,手机屏的社会需求和实践新发展;并且将理学知识与工学、医学、农学和哲学相融合,如通过介绍相关仪器在抗疫方面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高阶探究的同时,增强他们科技强国的信念。 从而在拓展学生知识,增强能力挑战的同时,实现内容育人(见表2)。

表2 内容育人案例

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四联促四化,运用多元教法。 线下联合线上,促进学习灵活化:线下有智慧教室和教研基地,线上有泛雅平台等;课堂联合信技,促进学习可视化:通过动画等信息化资源使学生直观认识,加强自主学习深度。 以虚补实,同步探究,解决实验课不同步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习多样化: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自主构建理论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进行高阶探究;导学联合互学,促进学习主动化:通过项目合作,云端交流等方式进行多维交互。 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同时,实现方法育人(见表3)。

表3 方法育人案例

课程评价方面,基于“4+”评价体系,实施多维评价。 1+评价内容,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2+评价指标,每项评价内容都制定量化评价标准。 3+评价方式,不同任务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 4+评价阶段,包括随堂、单元和期末评价。 同时通过无人监考等途径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等。 保证在以评促学的同时,实现评价育人(见表4)。

表4 评价育人案例

(二)实践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得到师生高度认可,教务系统评教分数逐年升高,近4 年分别为94.83、97.70、98.47、99.17。 同时思教同频共振,人才培养取得系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 学生自我认知提升,学习动力得以增强

课后调查表明,学生对学习模式满意度为100%,大部分同学肯定了课程学习效果,以及课程在专业认同、科学思维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更积极,互动更自发,合作更默契。 并且在对最喜欢的教学活动调查中,学生回答最多的是小组探究活动,说明课程起到了增强互动,提升学习动力的作用。

2. 学生学习效果增强,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如表5 所示,学生的近年期末成绩最高分基本稳定,优良率稳步提高,最低分和及格率均整体提升,平均分稳步提高。 这说明课程思政对专业学习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学习效果整体增强。同时学生参加省物理竞赛的积极性增强,获奖人数均明显增加。 这表明学生的个人发展意识有所增强,科学思维和方法得到训练,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表5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布

3. 学生能力加强,创新精神得以提升

依托校内教研基地、企业实习单位和校校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挑战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得以提高,获奖和发表论文等成果增加。 2018 年以来获“挑战杯”等各类科技竞赛奖国家级20 余项、省部级30 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部级以上20 余项,发表论文20 余篇,自制实验仪器系统20 余套。

五、结语

本研究在对课程思政作用和思政元素挖掘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借助不同教学链环的协同共进,确保思教共促。 随后依据所建立的育人模式,结合物理光学课程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以“探光之奥秘,悟人生哲理,掌科学方法,燃报国热情”为育人目标,以不同教学链环的系列举措为抓手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学生的主观问卷、客观期末成绩,还是参加竞赛情况等方面看,课程均起到了思政育人和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双重作用。

猜你喜欢
育人教学内容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