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付华,潘 登,尚泽龙,沈菊琴
(1.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3;3.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近年来,我国推进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水利工程,移民数量大幅度增加。工程建设导致水利工程移民原来的生活系统遭到破坏,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都可能遭受损失[1-2]。党的十八大以来,移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水利工程涉及利益者众多、繁多复杂,移民安置后产生次生贫困、不适应等问题仍层出不穷[3-4],水利工程移民的安置满意度有待提高。移民安置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识别影响水利工程移民评价安置水平的因素并提高移民幸福感知迫在眉睫。
作为移民安置问题的关键切入点,满意度评价不仅是衡量移民安置政策绩效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人民社会融入适应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5-6]。目前,学术界围绕移民满意度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可分为两个主流研究脉络:一是移民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特征及评价方面[7-8]。作为决定主观安置质量的重要因素,满意度成为当前学界开展移民安置研究的热点视角。二是移民安置满意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9-10]。主要基于微观农户视角和宏观政策视角,分析移民适应状况、安置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现有文献多以生态移民、水库移民与易地搬迁移民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安置满意度进行探索,但鲜有以河道移民为主体开展社会适应性及征迁后生活质量的分析研究。随着流域治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并进,移民安置作为河道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扶贫开发的特殊轨道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的正常轨道,自古以来移民幸福感知与区域经济、政策等密不可分[11]。受区域发展水平与地方治理结构等因素的约束,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可能呈现不同的治理模式及结果[12]。此外,水利工程移民容易与地方政府协商博弈,对政策产生过度依赖,由此引发不同的治理困境[13]。区域间的非均衡性、不协调性等特征明显影响水利工程进度,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发展。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不同地域移民安置效果的比较仍然较少。
江苏省河湖众多,水系复杂,河道工程居多,面临治水力度大、移民多等诸多压力,成为我国移民安置矛盾突出的典型代表。为了更好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本文选取苏南苏北两个具有典型性的河道工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移民安置满意度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移民安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满意度是指用数字衡量一段关系满意程度的心理指标。移民安置满意度不仅仅是对持续一定时间安置状态的总体性主观评价,更多是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适应,知情、监督与参与权等基本权益的实现及风俗习惯的融合。本文将移民安置满意度理解为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后对安置水平的感知,包括水利工程移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和权益保护的综合感知。理论上,满意度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组成部分,这种主观评价受到个体的性格特征、心理情绪等因素影响[14],也会反向影响个体行为的选择和生活目标的地位,对个体甚至社会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满意度评价会对水利工程移民的生活期望和迁移意愿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将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生活安置满意度、生产安置满意度、权益保障满意度3个维度,并依次假设生活安置满意度、生产安置满意度、权益保障满意度对移民生活期望、融入意愿都产生显著影响。
生活安置包括居民点位置、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防洪、环保、通讯及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配置情况。生活安置满意度指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后基于自身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价,通过抽样调查,对搬迁前后居住条件、房屋条件以及各类公共设施配套情况进行比较,评估其生活条件恢复情况。早期,学术界发现安置区的居住环境对移民生活安置评价有较深影响[15]。水利工程移民十分关注迁入地居住环境及周围基础设施,迁入地与迁出地的生活质量差异才是导致移民安置满意度的最重要的因素[16]。鉴于此,在考虑江苏省水利工程移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生活安置主要设定在居住、交通、子女、休闲、医疗5个方面。由此,提出假设1:生活安置满意度对移民安置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假设。
生产安置包括征地补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劳动力培训及就业等移民生产条件恢复情况。生产安置满意度指掌握搬迁后典型移民户的征地补偿情况,检查劳动力培训落实情况以及了解其他生产安置措施接受程度,评估生产水平恢复目标实现的程度。水利工程移民生产水平恢复问题是关乎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成败的核心所在,因此,移民对生产安置的评价直接影响移民对水利工程安置工作效果的评价。由于水利工程涉及的行政区域较多,在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区域会按照不同的补偿标准进行移民安置,许多移民“攀比”后对生产安置不满意而不配合征迁工作,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补偿工作难度大大提升。这意味着水利工程移民对生产安置越满意,其搬迁积极度和政策响应度就相应越强[17]。综合已有研究,本文将生产安置满意度主要设定在补偿标准、生产安置方式和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机会3个方面。由此,提出假设2:生产安置满意度对移民安置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假设。
权益保障指移民合法权益保护情况,包括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益保障满意度指水利工程移民对于征迁工作中征迁补偿政策知情情况、征迁补偿政策落实情况、安置方式满意度、征迁工作反馈渠道通畅度、处理效果满意度等进行移民权益保障及申诉调查。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术界对于移民满意度的探讨集中在政治因素,例如政策满意度、反馈意见受重视程度、政策宣传、扶持力度等,研究发现政策环境、权益保障与移民迁移意愿呈正相关性特征[18]。一般来说,移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合法有效的保障,移民对政治环境越信任,总体的安置满意度越高。综合已有研究,本文将权益保障满意度主要设定在征迁政策宣传、征迁政策落实和投诉处理效果3个方面。由此,提出假设3:权益保障满意度对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假设。
迁移意愿指移民对于搬迁的态度和安置意愿,受个体特征、社会网络、社会认同、生活满意度和地域差异等共同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水利工程移民对生产、生活与政治环境的适应程度显著影响移民的迁移意愿[19],只有增进水利工程移民福祉水平,才能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迁入地[20]。生活期望指水利工程移民对搬迁后生活质量、收入水平等的预期,或搬迁前受政策、社会舆论等影响对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的预期[21]。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即水利工程移民对于安置点的满意程度对移民迁移意愿有决定性影响,以及移民认为选择该安置方式搬迁后自身能否得到较好发展,也会对移民搬迁意愿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提出假设4:移民安置满意度对生活期望有显著影响,以及假设5:移民生活期望对迁移意愿有显著影响2个假设。
Z工程是一项以拓浚输水线河道为主,包括完善沿线配套建筑物等任务的输水扩大工程,该工程可以适当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Z工程征(占)地涉及X市3个县(区)9个乡镇1个农场25个行政村3个分场,工程影响居民61户241人,共征收农用地9.37hm2,拆迁各类房屋1045.43m2。本次移民生产安置采用社会保障安置方案。根据地方政府意见和村民意愿,按照工程沿线地方的乡村统一规划,移民搬迁安置采取集中安置点安置和就近迁入居民聚集区安置两种方案。2022年4月,课题组对Z工程进行入户调研和深度访谈,选取X市T区和P县51户移民户为调研对象。
M工程是一项以引水和防洪为主的延伸拓浚工程,工程实施对进一步改善水环境,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工程移民拆迁安置工作主要涉及C市J区、W区,工程影响居民3854户14340人,共征收农用地4454.07hm2,拆迁各类房屋1219046m2。本次移民生产安置采用社会保障安置方案。移民搬迁安置以相对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结合新农村规划实施。2022年10月,课题组对M工程J区、W区实地调查,抽取325户移民为调研对象。
遵循随机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移民乡镇随机抽取1~4个样本村,并选取能够代表高、中、低各收入水平的移民进行调查研究,见表1。两地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76份,回收问卷367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7.61%。在调研过程中,由于农户文化水平不高、方言严重,问卷出现少量漏答、错答等现象,课题组回收有效问卷348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4.82%。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 属于多变量统计方法,是将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结合起来的迭代估计。与传统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不同,该方法整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方法,既能构建反映性测量模型,也能构建形成性测量模型,实现潜变量多重相关建模。本文以搬迁安置后的工程移民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样本数量需求较少,数据无须服从正态分布,且该模型可以更好地处理变量测量带来的误差等优点,因此采用PLS-SEM分析江苏省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满意度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设有k个潜变量,则有k组显变量,每组含有p个变量,则每组显变量可以表示为xi={xi1,xi2,…,xip},其中i=1,2,…,k。基于潜变量是其显变量组x中所有变量的线性组合的假设,PLS-SEM中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别如下:
xij=δijβi+σij(i=1,2,…,k;j=1,2,…,p)
(1)
(2)
式中:xij为显变量;δij为因子负荷;βi、βj均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潜变量;γij为路径系数;εi、σij均为误差修正项,且与预测变量互不相关,均值为0。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与理论框架,本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规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经过课题组讨论与专家咨询,同时结合江苏实际安置情况后,形成安置满意度量表(表2)。安置满意度量表主要包括生活安置满意度、权益保障满意度与生产安置满意度,共涉及11个指标,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
表2 安置满意度量表
图1列出了对调查的移民户安置满意度的统计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Z工程和M工程两地区移民户安置满意度总体较高,均分基本维持在3.40左右。从分项角度,生活安置满意度中居住环境、交通便利满意度均分超过4.00,对移民户安置满意度水平贡献高,子女教育与医疗卫生满意度较低。权益保障满意度中拆迁政策宣传、政策落实满意度均分都在3.40~3.70,满意度较高,而投诉处理效果满意度均分只有3.08,满意度不高。生产安置满意度中生产安置方式满意度较高,其他分项亟待提高。
图1 移民户的安置满意度整体分布状况
3.2.1生活安置满意度
移民征迁安置工作中的质量和规范关乎移民切身利益,是移民机构工作的重点。安置工作中,又以生活安置为重。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均显示,生活安置满意度的整体平均分在2.88~4.14,Z工程观测样本的移民生活安置满意度的平均分在2.90~4.20,M工程观测样本的移民生活安置满意度的平均分在2.86~4.10,Z工程移民户对生活安置的评价略高于M工程移民。Z工程移民搬迁安置采取安置点安置和就近迁入居民聚集区安置两种安置方案,房屋的质量与原先住房相比有所提高,道路、水渠等基础公共设施水平与征地拆迁安置前相比也将得到提高。M工程采取集中安置点建设和拆迁户自建两种安置方式,规划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条件与搬迁前相比,居住环境普遍改善,住房质量将明显提高。M工程由于位于苏南地区,相对而言,经济区位优势明显,移民搬迁前生活富足安逸,交通便利,所以搬迁前后对比感不强。
3.2.2生产安置满意度
Z工程和M工程被征地农民均采用社会保障的安置方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方案利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把生产安置移民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再就业培训,鼓励移民自谋生产出路,就近就业。Z工程观测样本的生产安置满意度平均分比M工程高0.25~0.29,差异明显。Z工程中所涉及的地方补偿标准统一,其中第一年龄段(16周岁以下,未成年年龄段)人员的安置补助费为17000元/人,第二年龄段人员(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劳动年龄段)和第三年龄段人员(60周岁以上,养老年龄段)为74921元/人。M工程涉及地区的补偿标准差异较大,其中,C市第一年龄段人员一次性领取6000元的生活补助费,第二年龄段和第三年龄段人员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标准分别不低于160元/月、140元/月。走访发现,由于M工程涉及行政区较多,补偿标准不统一,许多移民“攀比”后对地方补偿标准不满意。
3.2.3权益保障满意度
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均显示,Z工程观测样本的移民权益保障满意度的平均分在3.11~3.60,M工程观测样本的平均分在3.06~3.69,其中征迁政策落实情况最好,移民对征迁政策、补偿资金的兑付以及移民机构的工作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多数移民反映,拆迁补偿已按照标准落实到位,移民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政策宣传满意度的均分在3.31~3.57,仍然有待提高,在调查中发现M工程个别移民存在的不满情绪是由于不了解政策所致,因此,相关机构应当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把政策宣传工作落实到村、组和移民个人,争取让每户移民对相关的政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走访了解到,Z工程村干部帮助移民反馈搬迁问题,赢得移民一致信任,移民户对投诉处理效果都格外满意。
PLS-SEM模型主要分为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本文采用测量模型构面的权重、显著性检验结果(t值、p值)来反映测量模型的效度。此外,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来评估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见表3。从权重来看,除了生活安置中的休闲娱乐满意度和生产安置中的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机会的权重低于0.2,其他观察变量的权重都大于0.2,说明模型选取的观察变量具有参考价值。从显著性检验(t值、p值)的结果来看,所有观察变量均在1%上显著。从方差膨胀因子来看,所有VIF小于2,说明指标相互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测量模型构面的权重、显著性检验结果
江苏省水利工程移民生活安置满意度整体路径系数见表4,由表4可以发现,生活安置满意度、生产安置满意度与权益保障满意度均对水利工程移民整体安置满意度影响显著。生活安置满意度、生产安置满意度与权益保障满意度对安置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521、0.414、0.272,其中生活安置满意度对水利工程移民整体安置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安置满意度对生活期望影响显著,生活期望对水利工程移民迁移意愿也产生巨大作用。这说明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满意度越高,移民对搬迁后的生活越憧憬,融入意愿也会相应增强。走访发现,改善安置区生活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会增强移民生活信心,提高申诉渠道畅通程度、提升投诉处理效果会增强工程移民对迁入地的期望。迁入地乡镇、村干部的责任心具有较大影响,他们负责任的行为能够有效缓解移民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
表4 江苏省水利工程移民生活安置满意度整体路径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
移民生活期望对融入意愿的影响非常明显,路径系数是0.603,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工程移民对搬迁安置后的生活期待越高、信心越强,越愿意融入迁入地社会。当地政府在安置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移民心理,促进移民新环境融入。此外,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移民对安置工作的评价与乡镇、村干部以及县移民办工作落实效果密不可分,当地政府对移民意见处理越及时,反馈越迅速,移民对政府的评价越高,对整体安置工作越满意。
a.在移民安置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生活安置满意度、生产安置满意度、权益保障满意度、移民心理四维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生活安置满意度是移民安居乐业的“定海神针”,是评价移民安置满意度的重要指标;生产安置则是“强心剂”,对移民生活起到保障作用。生活安置条件因素中,居住环境是移民户最为关注的安置条件,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社会服务功能满意程度对生活安置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生产安置因素中,补偿标准是影响生产安置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对生产安置满意度的影响远超过其他因素。
b.在区域差异中,M工程移民户整体生活安置满意度低于Z工程。M工程位于苏南地区,经济状况好,安置资金较多,想要“借助此次搬迁富一把”的移民户不在少数,由于地方政府给出的补偿资金和扶持政策并没有达到这些移民的预期,所以许多移民不愿搬迁,对搬迁安置情况也很不满意。从影响路径来看,M工程安置工作对移民融入意愿的作用远远大于Z工程,然而生产安置、权益保障等因素对苏南地区移民生活期望产生的影响不显著,相比较而言,苏南地区迁移动机弱。
c.在移民心理层面,移民融入意愿主要受到生活期望的直接影响及安置满意度的间接影响。从影响路径来说,移民的安置满意度与生活期望呈显著正向关系,生活期望也显著影响移民的融入意愿。可以看出,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舒适环境的渴望会极大刺激其搬迁意愿。当地政府在搬迁前对征迁政策与扶持政策的详细解读、安置环境的介绍等行为,都会唤醒移民户对搬迁安置的憧憬。
a.转变移民安置工作思路,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移民搬迁。在未来的工程移民安置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遵循“安置→期望→迁移”路径,由强制性搬迁转变为引导性搬迁,使移民对迁入地有强烈的期待感、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政府可以先培育好迁入地的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给迁入地带来一批具有活力的企业,以丰富的就业岗位、良好的就业条件吸引移民搬迁。此外,政府应当完善迁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给移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标准的医疗保障,保障移民的后续生活。
b.统一地方补偿政策,防止移民户出现“等、靠、要”行为。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不少移民想通过拖延搬迁时间向地方政府争取最大利益,还有部分移民持观望态度,盲目“随大流”。经了解,有些地区村干部为了迅速完成上级任务和指标,口头许诺移民索要的补偿条件,后来因地方政府没有兑现,导致移民一直拖延搬迁时间,造成极坏影响。此外,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对于苏南地区这种搬迁难度较大的地区,制定针对性帮扶政策,体现社会公平性。
c.地方政府要积极宣传当地移民搬迁的必要性,要深入到当地人民群众之中去劝导移民搬迁。村委会、管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和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齐心协力,加强思想认识教育与宣传教育工作,转变移民故土难舍、坚守主业的传统思想,使其对搬迁前景和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充满希望,从根本上排解移民的畏难消极情绪。地方政府应当培养一支“接地气、懂方法”的基层干部队伍,勤进搬迁移民家里,多解读政府政策,获取移民的政治信任,打消移民“搬到新的地方无法生存”“安置房质量不过关”“征迁政策不落实”等多重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