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长沙)
雕塑家周备
周备,雅号精耕,1969年12月5日生于辽宁省庄河市,长沙市珠宝玉石协会会员,现居长沙。民间艺人,爱好手艺活。
王欢:听说你原来是做玉器雕刻的?
周备:对,我一开始是自学,学了一段时间国画和油画,现在还有两幅当时画的油画挂在家里。当时是学了半年,之后我就开始搞篆刻,那时候还刻得挺好的(笑)。后来有个古玩城的朋友和我说:不如你开家店。我就开了一家古玩店,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又雕一些象牙和蜜蜡。
王欢:都雕什么题材呢?
周备:我最喜欢雕的是青铜器上的仿古纹。那个手工要求要很精的,因为青铜器的纹路很流畅很细,而且要手很稳,不稳的话还雕不了。所以我手的稳定就是那个时候慢慢练出来的。雕太久了兴致没原来大了就不玩了。
王欢:那现在你玩这个紫铜是有什么机缘呢?
周备:那时候我看中央电视台有个工艺栏目,里面内容很多。我连续看了三四天,在里面选看哪些好玩,最后看上了雕塑,就想到了铜。首先选择黄铜,它的延展性不太好,不是很好敲,我就开始搞紫铜了。我先是敲些树叶状的小物件、碟子什么的,然后就慢慢开始敲画了,在铜上搞一些浮雕,敲了大概十来张……
王欢:然后又觉得不好玩了?(笑)
周备:因为这个东西有人做嘛,我喜欢做没人做的东西,后来我就开始选择做立体的了。我从叶子开始搞,慢慢就开始敲竹子,延展开了之后就开始敲现在这些东西。去年的作品相对来说吸收的题材多,经验也比以前丰富,还有这个手也练出来了。
王欢:我发现你一路的审美倾向还是偏东方的,作品里有东方审美和文人气,又有中国手工的精湛。
周备:实际上都是去体现一个意境。我很喜欢徐渭的词,我“树系列”作品真的吸收提炼了很多传统画里的东西,包括中国传统画里的意境感、扭曲感,还有肌理。实际上看多了中国画,你就会发现那些树的姿态都差不多,都拟人化了,也就是这些树被赋予了一种文人的思想与姿态。
王欢:所以你的作品也不是你的写生,而是你的拟人化,可以这么理解吗?
周备:对的,实际上我的作品,包括那些松树的姿态,都是有一种寓意的,有一种动态感。可能有些不是很了解画的人看不出来。了解中国传统画的人就会更容易看出来。所以为什么这些作品的评价还比较好,就是因为很多人还是看得出来那种拟人化。至于那些作品的扭曲感,这个东西目前只在我心里理解到了,后面再继续创作时,我就会把这种感觉注入进去。
王欢:我觉得已经很好了,那个扭曲感的东西,虽然它的枝是下颓的,但是它有力量。
周备:因为我不是专门学雕塑的嘛,学雕塑的人就能看出我现在做的东西是有缺点的。包括一些雕塑家和画家也看过我的作品,他们会从雕塑和绘画的角度给我提出一些建议。画家觉得需要配一个场景,但雕塑家就会觉得要是再配点石头什么的,就不太好体现主体了。
王欢:实际上单独一个雕塑放在那里就是一个景观了。
周备:对的,那个景就成型了。如果说其他东西搭配出来还好就凑合,配得不好那就完全不对了。
王欢:所以说画家总提配景,可能是看重一个整体面貌,而对于雕塑来说,它看重的是单个的主体。
柳亭 紫铜 雕塑 周备
左:碧虚 紫铜雕塑 周备
右:古道西风 紫铜雕塑 周备
周备:画家和雕塑家的建议对我的影响都挺大的,我也考虑了很久,后来觉得我的东西不需要他物来衬托来配合。但是有些东西又是可以点缀的,就比如,为什么我很注重我作品的底座?底座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我光是淘这个底座花了大概一两年的时间,其间找过很多也试过很多。
王欢:对底座的这种执念,是不是也是中国文人很讲究的呀?
周备:底座是一个基础和根基。这个基础是用来衬托基础之上的东西的,如果这个基础不好,那就衬托不出来,所以底座真的蛮重要的。我作品里的底座都是从自然里淘来的:泥石、黑陶泥,或者天然的石板等。他们就很能衬托我的作品主体,而且每个底座还不一样。
王欢:你肯定也是选择了与作品特质、性格呼应的底座。
周备:嗯,其实做出一件很成熟的作品要花很多的时间,你要淘这些东西准备这些东西,还有树姿态的调整。我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自己不断摸索,边看边吸收,形成感觉来做东西,也没人来指导。有时候我为了雕整那些个枝,要花费个一两天的时间,因为真的那些姿态稍微差一点,感觉就会很不一样。
王欢:东方审美里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周备:我喜欢文人那种孤独感。我一直有个打算,以后有机会办一个展览,名字就叫“独守”。因为所有这些作品都是我独自完成的,完了之后一个人守着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王欢:既有孤独的力量,又享受孤独的乐趣。有一个词叫“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和你挺契合的吧?(笑)
周备:哈哈,我内心还是挺快乐的,享受独处的快乐。
王欢:因为它确实是种力量,就像你刚刚说的:不一定要把你的东西放在一个景中,它独自在那里就是一股力量—现代人太需要这种自我的力量了。
腊梅 紫铜、黄铜、木 雕塑 周备
梅花 紫铜、银 雕塑 周备
飞龙 紫铜 雕塑 周备
残荷 紫铜 雕塑 周备
椿 紫铜 雕塑 周备
柿柿如意 银 雕塑 周备
枯荷 紫铜 雕塑 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