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核生化武器的威力吗

2023-10-18 00:38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生命与灾害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物武器毒剂原子弹

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核生化武器具有极大的杀伤威力,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世界上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威胁。本文主要介绍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概念及其防护知识和技能,使人们了解核生化武器的基本概念及危害,掌握核生化武器的基本防护方法,了解制式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简易个人防护器材的制作方法。

核生化武器简介

核生化武器是分别运用核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原理所制造的不同类型的三种武器。由于这三种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大、毁伤范围广、投掷方式相近,所以习惯上将这三种武器合称为核生化武器。

尽管国际上已签订了一系列禁止核试验与禁止使用核生化武器的公约和协定,核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但人类并没有完全摆脱核生化战争的危险。其主要原因是世界上仍存在庞大的核生化武器库、拥有核生化武器的国家在增多、核生化武器的质量在提高和仍旧存在的冷战思维。美、英、法等国家至今仍不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义务,其军事理论仍然保留核生化条件下作战的内容,并继续进行核生化战争的研究与准备。最近几场战争中,利用常规武器打击核化设施,引发核化危害,已成为美军惯用的作战手段。用常规武器打击这类目标尚无国际公约制约,不承担违约风险,却可以得到与核化攻击相似的结果。

(一)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因素

1.核武器的概念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裂变-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按结构原理,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使用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核武器包括核弹头、弹头运载工具和其他部分。一般说的原子弹、氢弹是指弹头部分。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弹头的导弹、火箭、飞机等。核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与运载工具有关。

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等。不同的爆炸方式,杀伤破坏效果不同,外观景象也不同。一般是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并在一定范围内能听到巨大的响声。

核武器爆炸的外观景象

3.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取决于爆炸时所释放出的能量,通常用“TNT 当量”表示,简称“当量”。通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三硝基甲苯炸药(TNT)的质量表示核爆炸释放的能量。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2 万吨 TNT 炸药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就为 2万吨当量。

4.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具有杀伤破坏范围大、程度严重、因素多、持续时间长、防护复杂等杀伤特点。核武器爆炸后,能产生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只出现在爆炸后几十秒内,因此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持续的时间长,被称为缓效杀伤破坏因素。

(1)光辐射:核爆炸光辐射可直接使人的眼睛、皮肤烧伤,引燃服装、建筑物等对人造成间接烧伤,还会造成人的呼吸道烧伤。

(2)冲击波:核爆炸冲击伤由冲击波的超压挤压和动压冲击造成。超压挤压可使心、肺、膀胱、耳鼓膜等损伤;动压可使肝、脾破裂,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体表撕裂,肢体离散,等等。受冲击波破坏的物体在倒塌和散裂过程中,还可对人造成间接伤害。

(3)早期核辐射:可以像 X 光那样穿透人体而杀死细胞,引起致命的放射性疾病。

(4)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无杀伤作用。

(5)放射性沾染:核爆炸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装备以及动植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在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冲击波约占 50%,光辐射约占35%,放射性沾染约占10%,早期核辐射约占5%,核电磁脉冲所占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核武器的五种杀伤破坏因素所占的比例

5.核武器的危害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广岛市几乎被夷为平地,这是人类历史上开展的第一次核武器空袭行动。3 天后,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原子弹的两次轰炸,使日本两个城市遭受重大破坏。原子弹投下的当天,广岛死伤 17 万人,长崎死伤 6.6 万人。有关资料显示,这两个城市的幸存人员及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婴儿中,罹患癌症、白血病及新生儿畸形的比例要远高于日本其他城市。

(二)生物武器及其入侵途径

1.生物武器的概念

生物武器是利用生物战剂的致病作用来杀伤有生力量和毁伤动植物的武器,包括生物战剂、生物弹药和施放装置,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生物战剂是制造生物武器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生物战剂通过施放撒播,能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成气溶胶,随风飘移,污染空气、地面、水源和食物,并能渗入无密闭设施的地下工程设施内。人、畜吸食或接触带毒菌物品,或者遭到带毒菌昆虫叮咬,均能致病。

2.生物战剂的分类

(1)按作用特性,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非传染性生物战剂。传染性生物战剂有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等。非传染性生物战剂有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2)按危害效果,分为致死性生物战剂和失能性生物战剂。致死性生物战剂有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患者病死率高于 10%。失能性生物战剂有布氏杆菌等,患者会失去战斗、工作能力,病死率小于 10%。

3.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呼吸道吸入:吸入被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会被感染致病。

误食染毒食品: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

皮肤接触: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而致病。

昆虫叮咬: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因血液被污染而致病。

4.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致病性和传染性强。生物战剂都选用致病性较强的微生物,且能经口、呼吸道、昆虫叮咬或粪便而传播。少量的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就能使人得病或致死,并能迅速传播,造成流行。

污染范围广。当敌方施放生物战剂时,若气象、地形适宜,在短时间内能造成大面积区域被污染。

危害时间长。生物战剂选用的微生物,抵抗力较强,能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很久,从几个小时至几十天,甚至数十年。

难以发现和防护。生物武器袭击没有特殊迹象,人在感染初期无症状,检验和鉴定需要一定时间和专门器材。因此应该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

只对生物有杀伤作用,作用比较专一。生物战剂只对人、畜及农作物等有伤害效应,对无生命的物资、武器装备、建筑物或其他固定设备等无破坏作用。

(三)化学武器及其杀伤特点

1.化学武器的概念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武器,包括毒剂、毒剂前体、化学弹药和施放装置等,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毒剂的分类

按毒剂的毒害作用,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和刺激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能使中毒者丧生,又被称为致死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能使中毒者迅速丧失战斗能力,又被称为非致死性毒剂。

3.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人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汽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可渗入工事内部,杀伤掩蔽的有生力量。

制约因素多。由于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因而不是全天候武器。以杀伤有生力量为主,对人杀伤力巨大;而建筑物、武器装备和物资材料等物质的性能,虽因染毒和消毒作用而略有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有限。

化学武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曾大规模使用过,并造成约13 万人中毒。“二战”以来,日本在侵略中国、美国在侵略朝鲜等的战争中都曾使用过化学武器。

猜你喜欢
生物武器毒剂原子弹
美国“迷恋”生物武器
构建主动应对生物武器的触法边界
“生物武器”全解析
维埃克斯毒剂的来龙去脉
徒手“撕开”原子弹
美曾在冲绳研发生物武器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在战争中使用毒剂渊远流长
一颗未爆的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