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田银
(十堰市郧阳区农业农村局,湖北 十堰 4425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受到传统种植技术及思想理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遇到诸多阻力,因此要加强对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从而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
参试品种有京西稻3 号、津原U99、川优6203、神9 优28、虾稻1 号、7 优370。
试验田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陈营村巨家河水库下端,该地区光照充足、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土壤肥力中等,是黄黏土质,前茬作物为油菜。
参试品种不设重复,不设对照品种。每个品种按顺序排列,种植密度为0.15 m×0.24 m,双株移栽,试验面积0.533 6 hm2,基本苗在150 万株/hm2左右。
1)选择育秧地。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灌溉方便、便于管理、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pH 值在7.5 以下、含盐量低的田地。
2)秧田制作。耕耙、做床、施肥。
3)选种晒种。选择抗病、丰产良种,在播种前暴晒种子,可杀死部分种子携带的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晒种时间为4 月6 日。
播种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稻种子,能加快种子新陈代谢,促进种子发芽、发根,提高发芽率,为培育壮秧打好基础。可用的调节剂有赤霉素、复硝酚钠、三十烷醇、细胞分裂素、萘乙酸钠等。4 月26 日追施尿素300 kg/hm2。
土质类型为黄黏土。前茬为白地。5 月15 日移栽,秧龄35 d。秧苗生长概况为出苗整齐,秧苗素质较好,移栽时单株分蘖2.6 个。天气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秧田期气温正常,无极端低温天气。整田期为5 月14 日,在水稻种植之前,科学整理土壤,做好翻耕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水稻种植土壤更加松软,还能提高水稻生长效率。因此,在种植水稻之前,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整地工作[1]。施史丹利复合肥750 kg/hm2,合理施肥,推广平衡施肥,增施磷肥、钾肥和硅肥,避免偏施氮肥。配合施肥调节剂(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萘乙酸钠、吲哚丁酸钾等),提高移栽质量,确保水稻早生快发。5 月28 日追施尿素150 kg/hm2;9 月6 日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22.5 kg/hm2。中耕次数为3 次,日期分别为5 月23 日、6 月5 日、6 月20 日。水分管理为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晒田日期为7 月28 日。复水日期为8 月9 日。成熟日期为9 月10—17 日,应根据各品种生育性状不同分批收割,在水稻栽培、收割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保证水稻稻穗处于低垂状态,并且每个稻穗颗粒饱满,在此情况下开展收割活动。
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虫,需科学选择治理方式,同时重视培育壮秧、优化品种,从根本上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
治理杂草最直接的方法是施用药剂,为防止杂草生长后期抗药性增强,要在杂草出苗前喷洒除草剂。杂草以窄叶杂草、阔叶杂草居多,前者可选择酰胺类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后者选择磺酰脲类除草剂处理茎叶[2]。常用的秧田除草剂有阿特拉津、克草灵、乙草胺等,水育秧可采用36%苄二氯配水进行喷雾处理,旱育秧可采用42%丁草胺噁草酮[3]。
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见表1;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及植株性状见表2;各参试品种抗逆性调查见表3。
表1 各参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
表2 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及植株性状
表3 各参试品种抗逆性调查
虾稻1 号第1 名,产量达到9 351.0 kg/hm2;川优6203 第2 名,产量达到9 277.0 kg/hm2;神9 优28第3 名,产量达到8 316.0 kg/hm2;7 优370 第4 名,产量达到7 752.0 kg/hm2;津原U99 第5 名,产量达到6 169.5 kg/hm2;京西稻3 号第6 名,产量达到5 670.0 kg/hm2。
每个参试品种在参试点均能正常成熟,完成生育期,在播期、肥力相同的条件下,比较试验中虾稻1 号、川优6203、神9 优28 产量表现较好,建议本地推广,7 优370、京西稻3 号和津原U99 这3 个品种米质品相好,但抗病性不强,产量低。
试验数据分析表明,综合各参试品种产量及性状表现来看,京西稻3 号生育期短,稻瘟病及纹枯病略显严重,产量较低;其他品种生育期在158~162 d,中感稻瘟病和纹枯病,产量适中;川优6203产量较高,达到9 277.0 kg/hm2。
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当采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需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要求合理施肥,保障水稻实现有序健康种植。移栽时要注意种植密度,一般早稻应密植,晚稻应稀植,中稻一般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从而提高水稻种植效率,逐步实现多样化生产,可通过养蛙的形式充分利用稻田。
病虫害防治时期要加大日常管理力度,如注意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管理要点,要加强田间巡查,在发病初期根据病虫害类型进行针对性防治。只有科学种植及管理,才能保证水稻高产高质。保持稻田水质良好,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管理原则,尽可能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可采用毒性低、残留期较短的农药,从而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
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系列管理与实践方式,目的是优化品种,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证水稻品质。高产栽培技术需要农民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实践工作,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种植方式和管理策略等都会影响水稻质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是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素[4]。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要在适当的时间施用适量的肥料来提高产量。但在施用肥料过程中要注意施用量,过量施肥可能会导致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影响种子生长。因此在施用肥料时,需要遵循科学的肥料管理原则。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用适合的肥料类型和施用量促进水稻生长,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水分管理对水稻的生长意义重大,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科学的水分管理也是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适量灌溉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但是过多或过少灌溉都会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农民在制订灌溉计划时,要考虑气候和季节等因素,适当调整灌溉策略,确保水稻获得适宜的水分[5]。
控制种植密度是应用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素之一。水稻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水稻间互相竞争养分以及互相遮挡,导致水稻光照不足,而种植密度过小会降低土地利用率和水稻产量。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种和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病虫害防治是实现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利用现代传感器及时监测和控制病虫害,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策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和传播[6]。
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和管理体系,涉及多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对农民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实践提高水稻产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内涵,但设计方案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没有设置重复。没有设置重复会使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降低,无法判断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异是由于试验误差而产生的还是其本身就存在。
二是没有设置对照品种。缺少对照品种会使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较为困难,无法确定是由于处理本身导致还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
三是种植密度过大。试验中种植密度过大,可能会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表现,使作物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减少。
对于本试验,试验人员可以考虑增加重复试验、增加对照品种,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使得试验更具现实意义,有利于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试验中,可以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精细化管理水稻田,可以有效提高试验田的管理效率,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水稻品种选择对于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精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探索智慧农业,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