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打开小红书,有关“逃离职场后如何活下去”的讨论层出不穷,那些因为工作疲惫而离开职场的人,真的能“全身而退”吗?我们和几位曾经“逃离职场”的女孩聊了聊这个话题,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
逃离原因:在公司的价值不被肯定,裸辞后想尝试间隔年
逃离结果:焦虑加重,入不敷出,狼狈重返职场
大学毕业我去了深圳发展,在我看来,那里是一片“希望之地”,我眼里闪着光,怀揣着梦想而去,但没多久职场的现实就给了我一耳光。当时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却发现自己的坚持特别徒劳。我们老板是研发出身,认识不到产品经理的價值,始终认为这是份没什么门槛的工作,常常指手画脚。每当看到自己费尽心思的产品设计被一群外行改得面目全非时,都好像胸口被抡了一记大锤,堵得不行。
人在迷茫、烦恼时,往往会做出冲动的决策。当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可,我的想法也开始偏激,只觉得人生已处于低谷,这个班无论如何都上不下去了,什么都没有规划就愤怒离职。我一直羡慕国外的gap year(间隔年),向往“给身体和精神放个假”,认为调整好心态重来也许会更好,但事实却和预计南辕北辙。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在谷底了,结果辞职让我的人生又往下跌了一层。
我逃离职场是先斩后奏,我妈知道后直接气得挂了电话,我爸也表示家里不会给我任何经济支援。那段时间虽然没有了工作信息轰炸,但家人不停发信息,说我没长性,白上了大学什么的。我现在还记得电话那端我妈的怒吼:“你能气得我短寿十年!”身处陌生城市,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哭。
因为和家人关系闹僵,辞职后我基本是靠有限的存款在撑,但在消费很高的深圳,只出不进的日子无形中让我觉得比朋友们矮了一头。无论是聚餐还是旅行散心,我都不能全情投入,脑子里只关注各种价签,甚至开始怀疑,gap year到底是不是骗局,大家是怎么看着存款一点点消失还不慌张的?
太关注花钱,每次出去都玩不痛快,后来我索性连门也不出,每天窝在房间里逃避现实。不上班,时间也没了规律,白天呼呼睡一天,晚上睡不着就开始胡思乱想,焦虑感成倍增长,感觉都有了抑郁症的前兆,整个人“废”得不行,想维持生活只能重找工作。
我没想到自己只休息了四个月,却花了近六个月才找到下一份工作,待遇并没有比之前好。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可笑,这场失败的“逃离”让我的履历上多了近1年的工断,可能这就是试错的成本吧。
我不禁想到《笑傲江湖》里风清扬的那句经典台词:“有人就有江湖,你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没有计划的“逃离”就像一场有勇无谋的冒险,一不留神就会带来更多的麻烦。这次的贸然尝试让我明白,“职场”就是我无法逃离的“江湖”。
逃离原因:纷繁复杂的工作让身体不断亮起红灯,于是决定辞职“保命”
逃离结果:消费降级,但成功从生活工作的桎梏中“突围”
上海大厂的HR,月薪2万+,听起来是份很不错的工作,但我在处理各种复杂的员工关系中“溺水”了。近几年我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清退同事,这导致我心理压力巨大,有时候明明知道员工家里困难,不能失去这份工作,却还是要从公司的立场出发,多次撕破脸皮。大家习惯和我说话前就打开录音留证据,我也被同事称作“工贼”“老板的走狗”等,在职场里没有一个朋友。
工作的压力直接反映在身体上,我一开始是失眠,然后是掉头发,后来查出七八厘米大的子宫肌瘤和严重的乳腺增生,被医生一再叮嘱要减轻压力。有一回我妈来看我,发现我在燃气灶旁边发呆,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灵魂,开水喷溅到手上也不知道躲开。她替我做了个决定:咱不上班了,再上人就没命了。
在“健康”和“工作”间,我必须选择前者。
我唯一的底气是在市中心有套房。房子是我爸留给我的,虽然不是豪宅,但是地理位置特别好,可以租得上价。我选择搬离那套房子,将它出租,同时在郊区租了套便宜的,用每个月的房租差价作为稳定的收入。
当然,这份收入肯定没法和上班比,生活质量也会有断崖式的下降,这点我有心理预期。以前工作的时候,压力一大,就会买一些昂贵的莫名其妙的玩意,美其名曰“奖励自己”,比如双十一买的跑步机,一直堆在角落充当晾衣架, 以后,这些可有可无的消费要能免则免。
辞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消费降级”并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之前我总把购物当成获取安全感的方式,结果家里囤满了无用之物,现在远离职场、远离压力,自然也不太会有无节制的消费冲动。降低物欲以后,整个人有了更多的喘息空间,比起金钱,我认为精神上的放松和自由更加重要。所以,离开职场是否值得,取决于个人的取舍与追求,如果内心放不下喧嚣,即使辞职也是白搭。
幸運的是,最近一次体检,我的各项指标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我在阳台上种了一些花花草草,每天浇花、擦叶子,而且有大段的闲暇,可以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欣赏风景,或是干脆宅在房间拍一些逗猫日常,剪成视频发到网上。感觉以后可以当上职业up主,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上班、通勤、加班,也不需要跟任何不愿意接触的人打交道。我不觉得自己是“逃离”,与其相反,我觉得自己是从生活工作的桎梏中“突围”。
逃离原因:职场发展受阻,想把婚姻当作“提前退休”的跳板
逃离结果:本以为是“逃离职场”,结果却进入了24小时无休的“新职场”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职业,全年无休,每天24小时待命,无偿劳动,还备受歧视……那一定是全职家庭主妇。
其实退居家庭一开始是我的主动选择。我之前的职业是会计,每天埋头做凭证,工作的忙碌程度还算好。只是会计这个职业有个弊端,那就是要不断学习考试。偏偏我是个不爱学习的人,中级会计证连着考了三年,总有一门过不了。拿不到证,升职无望,再加上收入一般,久而久之不免对职场产生厌倦。孩子出生后,老公整天劝我辞职,说他工作稳定,工资可以覆盖全家人的支出,于是我果断辞职。
一开始我还有些窃喜,心心念念的“提前退休”来得这么早。我热爱烹饪,喜欢孩子,期待摆脱职场的束缚后,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但真的辞职后,很快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自己不过是从一个职场跳到了另一个更加困难的“新职场”。“下班”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以前的8小时工作变成了24小时,除了睡觉,几乎“随时待命”。最让我感到有心理落差的是,自己的辛苦付出被当成 “理所应当”,老公时不时流露出我在家带娃很轻松的意思,伸手要钱的感觉比我想象的还要差。
有段时间婆婆搬到我家住,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我们有一些摩擦,她没少对我横挑竖拣。有一次我忙了一上午,闲下来刚想躺在沙发上玩会手机,婆婆就开始含沙射影说我不勤快。最让我崩溃的是,老公居然还在一旁帮腔:“她就是好吃懒做,闲惯了。”我很想大吵一架,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原来靠别人养着,人真的会变得怯懦。
除了“个人价值”被忽视外,还有“社会价值”的迅速贬值。偶尔同学聚会,自己除了育儿话题,完全插不上话,和那些还在职场打拼的同学明显拉开了距离。
我越来越感觉这个名为“家庭”的新职场,正在一点一滴地消耗我的能量。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三岁,我便迫不及待想重新回去工作,虽然在家过长的待机时间让我失去了不少竞争力,信心也在鸡毛蒜皮中逐渐磨平,但我还没有放弃,准备先把中级会计证考到,再一步步来。
《女友》说:“逃离职场”可以说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但“逃”和“离”需要分开来看,“逃”是告别职场的勇气,而“离”则更需要有对未来的清楚规划。有人浅尝辄止,有人甘之如饴,还有人想重新来过。要不要“逃离”,适不适合“逃离”,以及选择何种“逃离”方式,都是很个人的事。
当人生处在不同阶段,所思所想、所欲所求皆不相同。与其说我们很难找到逃离职场的“标准答案”,不如说这个命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当环境改变,人的心境也会随之变化,原本避之不及的忙碌工作也可能变得“真香”,无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让这个选择变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