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龙现村: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

2023-10-17 00:34青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浙江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稻鱼共生文化遗产

文/ 青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做好农遗文章,厚植生态底色、夯实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文化、拥抱数字未来,打造弘扬农耕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方山乡龙现村地处青田县南部,距县城约21公里,背依奇云山,东南两面与瑞安市交界,面积4.64平方公里。龙现村,农遗传世,拥有全球首批世界农业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批示:“关注此唯一入选世界农业遗产项目,勿使其失传”。龙现村,因侨而兴,华侨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联合国村”美誉。近年来,青田龙现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做好农遗文章,打好“侨”牌,厚植生态底色、夯实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文化、拥抱数字未来,成功入选第三批省大花园耀眼明珠。

主要做法

坚持生态立乡。依托稻鱼共生系统“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的生态修复特性,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生态浮床、循环生态水塘等设施,打造农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系统,肥药双控达到欧盟标准。推行“花园乡村”红黑榜制度,纵深推进三改一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危旧房改造等专项工作,建成智慧数字低碳公厕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落实河长制,小微水体全部达标销号,巩固“清三河”成效。设立全国首个世界农遗文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多部门联合推出护航农遗十项举措,为千年农遗和生态修复、价值转化保驾护航。

坚持产业筑基。编制实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设立农遗专项保护基金,创新产供销一体的稻鱼米“五统一”机制,建设鱼苗孵化、鱼种保护基地6家,培育龙现村传统水稻品种12个,推出特色农产品11款,打造稻鱼产品品牌4个。全村稻鱼种养面积近500亩,田鱼年产量3万斤,稻鱼米38万斤。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田园休闲、农事体验、红色之旅、星空露营等主题游线路,推出《稻鱼之恋》、鱼多多、鼋宝宝等农遗系列文创产品,采用“水稻—油菜花”轮作模式,开发田鱼宴、花田宴等“百县千碗”新美食,培育“花海经济”新业态,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探索农村河道使用经营权改革,以“河权贷”撬动社会资本,建成奇艺水库垂钓基地、亲水平台等,带动“活水养鱼”“生态垂钓”等衍生产业发展。

坚持文化铸魂。抓好农遗文化活化传承,高质量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全网点击量超4亿次。打造农村文化活动品牌,凝练村庄民俗,通过举办“稻鱼之恋”文化节、侨乡中国年、开犁节、农遗研学等活动,打响“稻鱼之恋”乡村文化品牌,入选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文化品牌。挖掘农耕、华侨文化资源,盘活村内闲置房屋、文保建筑,统一规划,整合聚落,建设乡村农耕馆、水利馆、票证馆、乡愁馆等主题展馆14座,打造全天候“展馆之村”。创成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相关做法入选首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坚持数字赋能。抓住数字化改革契机,搭建未来乡村“云上龙现村”数字驾驶舱,重点打造未来邻里、未来文化、未来健康、未来产业、未来治理等应用场景。建立“农遗保”稻鱼共生全产业链数字系统,植入“一杆农业眼”等数字化设备实现稻鱼共生环境精准智控。构建“云上游”农遗龙现村全景智图,提升VR实景漫游、数字智慧导览、场景智能运转等智慧旅游服务。打造“数字购”共富直播、风吹稻浪等智能工作场景,推动农创、文创产业数字化,成功入围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示范样板村。

工作成效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坚守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发展。龙现村植被覆盖率达9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年均PM2.5低至14(μg/m³)、负氧离子高达4101(个/cm³)。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区湿地入选浙江省十大“最具特色湿地”,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文旅融合全面升级。挖掘农遗、华侨文化资源潜力,带动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研学康养等融合发展。建成共富工坊4处,运营特色鱼家乐8家,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AAA级景区村,“农遗探寻线”获评全国“农遗良品”十佳旅游路线,连续3年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旅游人次超40万,实现旅游收入超300万元,“农遗+”特色农文旅品牌声名远扬。

产业发展更具活力。积极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路径,坚持生态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模式,“青田田鱼”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龙现村稻鱼米“华浙优261”荣获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籼米组金奖第一名。稻鱼共生核心保护区亩产突破300斤鱼、1000斤稻,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带动产业增收300余万元,“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成为稻鱼米产业兴旺的真实写照。

重要启示

坚定守护文化根脉。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精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龙现村始终把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村庄发展的重中之重,坚守稻鱼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发挥稻鱼共生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赓续传承千年的“共生”之道。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青田特有的华侨文化与之相伴而生。龙现村深入挖掘农遗文化、侨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通过建展馆、搞节庆、做文创等多种形式,在最原始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大力培育农遗研学、康养旅居、民俗体验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弘扬农耕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创新转化文化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多元价值。龙现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机融入现代元素、科技要素,在数字赋能、品牌增值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推动稻鱼产业从单一的传统种养模式,向数智农业转型、农产品精深加工、稻鱼文创研发、生态文旅体验等多产融合发展模式转变,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化,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持续擦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稻鱼共生文化遗产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与文化遗产相遇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