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馨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职业选择是择业者基于主观、客观两方面的考量,根据个人的职业理想、期望以及自身的性格、能力等因素,并与外部条件如社会环境等进行结合,在众多职业类型中进行选择并从事其中一种的过程,也是择业者的价值判断体现[1]。初任教师特指教龄在三年及以内的新入职教师,大部分初任教师处于学生与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其本身的特质性,初入职的教师容易在教学与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学校融入等诸多方面产生问题,并对其职业选择意愿造成消极影响[2],继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并产生职业倦怠、甚至职业转移等关联性问题。有研究指出,教师的从教动机与其长期从教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从教动机越强、其长期从教意愿越强继而更能够在未来长时间坚守岗位[3]。中学初任体育教师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新生力量,也是中学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初入职阶段其从教动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以及职业满意度或会产生较大变化,因此对其进行相关探究尤为重要。
FIT-Choice 即“教师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理查德森与瓦特基于期望—价值理论,并结合自我认同理论和动机理论,编制了FIT-Choice 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包括从教动机、职业认识以及职业选择满意度三个维度——从教动机及职业认识两方面维度由成功期望、自我能力认识、任务价值三方面改编而来;职业选择满意度维度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探究职业选择中从教动机以及教学认识起到的作用及影响[4]。总体而言,FITChoice 理论框架与初任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基于FIT-Choice 模型进行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研究基于FIT-Choice 模型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个例的独特性发展到群体的普遍性,对初任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旨在提出改善现存问题如教师离职、流失,转变教师职业倦怠、职业转移等现状,以及维持教师工作积极性、职业稳定等方面的相关途径及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地对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后,从中探寻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并将其相互联系,最终形成理论[5]。基于此,本研究根据目的性抽样原则于武汉市5 所中学中抽取了12 名入职时间在1-3 年内的初任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FIT-Choice 理论框架及《教师职业选择影响因素量表》编制了与初任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选择相契合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以获取访谈资料作为数据来源。其中,对9 份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并做数据分析,其他3 份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通过逐级编码实现,过程由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三个阶段步骤构成。
2.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收集到的初始访谈资料打散并赋予其相应的概念,继而将其将以新的方式进行重组;旨在将原始的资料“概念化”、“抽象化”,并从中发现相应的概念类属及范畴。基于编码要求,尽量悬置个人的主观偏见以及一些研究界中的客观且确定的见解,最终提炼出了72 个初始概念以及24 个对应范畴,如图1 所示。
图1 开放式编码结果
2.2.2 主轴编码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获得的初始概念与形成的范畴都是独立的存在,因此在主轴编码阶段,要对其进行相互比较,并深度挖掘其中的相应联系如情景关系、结构关系、类型关系等,继而建立这些概念范畴之间的有机关联,最终发展出10 个主范畴,如图2 所示。
图2 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结果
2.2.3 选择性编码与模型阐述
选择性编码是在对前期整合的所有概念类属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后,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具有统领性的“核心类属”——其作用在于能够将前期大部分的研究结果集中,形成一个较为宽泛的理论范围。因此,通过进一步深入地整合、分析、比较10 个主范畴间的联系,发展出3 个核心范畴即内在主观因素、外在客观因素以及其他调节因素,如图3 所示。
图3 初任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选择影响因素模型
3.1.1 职业匹配
职业匹配对初任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选择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既有可能是积极的促进亦有可能是消极的阻碍。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发现,在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选择方面呈现出两种现象即将其作为首选职业或将其作为后备职业,其中将中学体育教师在作为后备职业的人数大于首选。有受访者表示“因为考研没有考上,所以才选择成为体育教师”、“毕业后想从事其他体育相关工作,但经人介绍岗位顺利通过面试就顺其自然的入职”等,这些现象说明相较于其他岗位而言,较为循规蹈矩的体育教师这一职业对部分毕业生而言或欠缺一定的吸引力,因而其从教动机或许较弱。而入职方式的不同也会对从教动机产生影响继而影响职业选择,如有的受访者在碾转多番后入职,会有更强的长期留在体育教师工作体系之中的欲望。
3.1.2 职业态度
初任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是否产生职业倦怠及职业转移等方面的重要前提,也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由职业规划与迁移及职业认知两方面表现。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是否会长期留校执教即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安排具有多种不同看法,有受访者认为阶段性的在中学体育教育系统中工作是为了培养个人能力从而能够在未来选择其他工作,亦有受访者表示“看看以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如何”,由此可见初任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与迁移存在不确定性。
3.1.3 职业价值观念
职业价值观念是影响初任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正确、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念能够对职业选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价值追求方面来看,初任中学体育教师的价值追求非常丰富——针对个人而言,有受访者表示“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以及“我能通过我的教学来促进我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思想的发展,这就是我的价值追求”即能够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来获得自身价值的体现。除此之外,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能够通过学生的正反馈获得中获得足够多的成就感,对其职业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一定积极正向的作用。
3.2.1 职业特性
相较于其他事业单位及企业,学校的职业特性更加集中且突出,因而更能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选择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整理与分析发现,工作稳定性、工作闲暇时间、工作自由度三个方面均能对初任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选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无论是编制教师还是合同制教师,都具有高度的工作稳定性,这是由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其次,有受访者表示“我在下班之后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去干自己的事,在工作之余充分放松”;也有受访者提到“在上班的时间不用枯坐在办公室工位”,以上都充分说明了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如工作闲暇时间较多、工作自由度较高、工作稳定性强等都能够积极促进其职业满意度提升,进而对其职业选择起到积极影响。
3.2.2 社会环境与发展前景
社会环境是重要的外在客观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认同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方面。如近年来“双减”政策的倡导,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所增加,进而能够使体育课堂的学习、训练氛围更加浓厚,从而使体育教师获得了更高的自我成就感,能够提升其教学动机;再如一些省、市的体育中考改革,多样化的考试选择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并能大幅度消除学生的应试抵触情绪,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3.2.3 学校管理与家庭因素
学校管理与家庭因素都对初任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选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省、市、区开始打造体育特色学校,不同于专注竞技体育训练的体校,它是在普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较于普通学校,它们更加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并积极发展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大部分受访者对当下的工作环境如教研氛围、课堂教学氛围呈肯定态度,有受访者表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支持使得我们有更着良好的办公室文化”;同时,学校对初任中学体育教师的入职适应方面也做出了一定举措如“结师徒”、“老带新”等,使得其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家庭因素则主要体现在受访者于学校的工作系统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回归家庭。
1.初任中学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念——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追求,并热衷于追求在教学中产生的自我成就感与自我实现,以上都能从内在积极的影响其职业选择;同时,兴趣爱好与工作事业的有机结合亦能够从内在对其职业选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入职前后对职业认知产生的偏差与自我感知的变化等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2.中学体育教师的一些职业特性如工作稳定、自由度高、闲暇时间多等能够从外在有效的对其职业选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工作的综合性较高导致的压力大以及薪资待遇的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会综合的对其造成不利影响;中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同处于提高发展阶段,多项有关学校体育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会造成积极影响;学校积极支持体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下能够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教学、教研氛围,是积极的外在影响因素。
3.后疫情时代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变化与发展对初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也对其职业选择造成了或积极或消极影响,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不同;家庭与朋友的支持态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