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达
(凌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凌源 12250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 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高致死性疾病,对全球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毒于1921 年在肯尼亚被发现,自那时起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近年来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疫情迅速蔓延。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复杂的大型DNA病毒,其高度变异性使疫苗研发面临极大的挑战,至今仍无有效的商业疫苗可供使用。该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蜱虫传播等。感染后,猪只可能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出血等临床症状,最终导致死亡。对于全球猪肉生产来说,ASF 构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自2018 年以来,全球已有几十个国家报告了ASF 的疫情,其中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由于ASF 病毒的高致死率和传播速度,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检测、严格控制动物交通和贸易、加强科学研究等,以应对ASF 的挑战。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的病因,也是目前已知能感染哺乳动物的唯一一种DNA 病毒。该病毒为大型、复杂的双链DNA 病毒,基因组大小范围在170 ~193 kb 之间,编码150 ~167 个基因,具有很高的变异性和复杂性。因此,疫苗研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已确定22 个血清型,但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一个血清型对所有的非洲猪瘟病毒株都有保护作用。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商业疫苗可供使用。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病毒也可以通过硬蜱等载体传播,分别包括: ①直接接触: 病毒主要通过病猪和健康猪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口鼻和粪尿等体液/分泌物的接触。新出生的猪只也可以通过母猪的乳汁感染。②间接接触: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设备、车辆,甚至人员的衣物鞋子等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猪肉和猪肉制品中长时间存活,通过贸易和非法运输,这种途径在国际传播中占主要部分。③硬蜱: 在非洲,病毒可以通过一种名为硬蜱的寄生虫传播,硬蜱可以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物载体。硬蜱在吸取病猪血液时会同时吸入病毒,然后再通过咬伤将病毒传给其他猪只。传播速度方面,病毒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猪群密度、饲养管理水平、病毒株的致病性,以及防控措施的实施程度等。在密集养殖环境中,如果未能及时隔离病猪,病毒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在野猪中,病毒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是由于野猪可以穿越边境,因此,它们在病毒的地理分布扩大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20 世纪20 年代非洲猪瘟在非洲被发现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引发疫情。近年来,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有明显增加。特别是在2018 年,非洲猪瘟首次在中国报告,此后在亚洲地区迅速传播,对全球猪业造成了巨大影响。疫情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理扩散趋势。病毒首先在非洲地区流行,然后在20世纪70 年代传播到欧洲,21 世纪初再次暴发在欧洲东部和高加索地区。最近,ASF 已经跨越亚洲,涉及到很多新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越南、柬埔寨、蒙古、朝鲜和菲律宾等。由于病毒的高环境稳定性、多途径传播以及目前缺乏有效疫苗,预防和控制的难度较大。未来,疫情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可能进一步传播。在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猪肉生产可能会受到长期影响。
非洲猪瘟的传播和疫情暴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疫情传播的因素: ①交通和贸易: 动物的交通和贸易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1]。货车、火车、船只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可以将病原体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或国家。②动物饲养和管理: 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动物管理和卫生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非洲猪瘟的传播。例如,饲养密度过高、动物管理不当或卫生条件较差的饲养场更容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③野生动物: 野生猪和其他野生动物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媒介,从而影响非洲猪瘟的传播。④气候和环境: 气候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非洲猪瘟的传播。例如,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可能影响蜱虫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影响疫情的传播。⑤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可能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起到一定的影响。例如,人员的移动和交流、动物产品的运输和贸易等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⑥疫苗的缺乏: 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和复杂性,疫苗的研发十分困难。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有效的药物,使病毒的传播更加难以控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猪瘟疫情传播。例如,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检测、严格控制动物交通和贸易、强化动物饲养和管理等。此外,加强公众对病毒的认知和宣传,促进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参与也是有效防控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疫苗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变异性和复杂性特性,疫苗研发面临巨大的挑战[2]。目前,尚没有商业化可用的治疗疫苗,当前仍以预防为主。疫苗的研发主要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个方向。传统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等,但这些疫苗在研发和应用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安全性、免疫效果等。新型疫苗主要包括DNA 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这些疫苗在非洲猪瘟病毒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此外,疫苗的研发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制度上的难题。例如,病毒的高变异性使得疫苗的研发需要考虑到多个血清型和亚型的免疫保护,这增加了疫苗研发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疫苗的研发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验证,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猪肉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及早对非洲猪瘟进行兽医诊疗,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疫情的影响。常见的兽医诊疗预防措施包括: ①早期诊断和隔离: 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诊断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扩散和传播。②动物淘汰和消毒: 对于已经感染的病猪,建议及时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病毒在饲养场内的传播。此外,对于饲养场内的设施、器具和人员等,也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以杀灭病毒和预防疫情的再次发生。
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 ①加强饲养场管理: 加强饲养场管理,提高动物饲养的卫生水平。包括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加强饲料和饮用水的质量管理、控制饲养密度等。②加强人员管理: 加强人员管理,避免人员和物品的交叉污染。包括穿戴防护服、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体检和培训,避免将病毒带入饲养场。③动物检疫: 加强动物检疫,提高疫苗接种率。对于进入饲养场的所有动物,应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对重点地区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④畜禽产品检疫: 加强畜禽产品检疫,避免携带病毒的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应建立畜禽产品检疫制度,对市场上的畜禽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⑤废弃物处理: 加强废弃物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对饲养场内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减少病毒在饲养场内的扩散和传播。⑥疫情监测: 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应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检测,对疫情高发地区和易发动物进行重点监测和检测。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
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措施,当前有效养殖场管理措施可分为: ①饲养密度控制: 饲养密度过高容易导致病菌在猪群中的传播,因此应根据饲养场的情况和猪只的品种、年龄等因素合理控制饲养密度。②猪舍设计:猪舍设计要合理,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消毒设施,保证空气流通,避免病毒和细菌滋生。③采食饮水管理: 猪只的采食和饮水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健康和生产。应加强饲料和饮用水的质量管理,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提供干净的饮用水,避免病毒和细菌通过饲料和水源传播。④动物卫生管理: 加强动物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应定期进行动物体检、药物预防和治疗、疫苗接种等措施,保证猪只的健康和免疫力。⑤消毒措施: 加强消毒措施,保证猪舍和设施的卫生。部分研究发现使用碱类、醛类、酚类、季铵盐类、卤素类和氧化剂类消毒剂可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包括使用柠檬酸、次氯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消毒剂等,显著改善猪舍内环境[3]。
猪只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病毒感染和造成传播等现象的发生,以下几点应作为重点进行关注。对运输车辆和设备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所有运输的猪只应进行检疫,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安全。检疫人员应进行病毒检测和体检,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 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时间,避免经过疫情高发地区和高风险区域。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减少猪只在车上的停留时间; 猪只运输密度过高容易导致病菌在猪群中的传播,因此,应根据猪只的品种、年龄等因素合理控制运输密度; 采用科学的猪只装载和卸载方法,避免猪只受伤和压死等意外情况的发生。装载和卸载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养殖、运输、销售等环节,明确责任和执法机构,强化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和治理。
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应制定病原学和防疫技术标准,规范病毒检测、防疫接种、消毒等工作,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和效果,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安全。
应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效果,为猪只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应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非洲猪瘟的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的研发,提高防控水平。最后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防控非洲猪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的防控能力。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破坏力,对猪业和农村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疫苗和治疗方法,这种病毒的快速传播和高致死率给全球猪肉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我们需要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建立精确的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当前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