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府专题性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创新探索

2023-10-16 19:12谢韵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

谢韵明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博物馆在经济与文化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博物馆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发挥引领时代新步伐的作用。有“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打造了一批具有浓厚广府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记录和承载广州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传承广府文化的精神内核。研究探索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空间设计,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能够进一步推动广府地区文化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专题性博物馆;空间设计;广府文化;展陈设计

“广府”一词源于唐朝在岭南设置的“广州都督府”,这一行政区划的简称是“广府”。广府文化即广府民系的文化,是粤语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指广东省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广府文化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由中原与江南移民文化所形成,传承了中原汉文化的精髓,在岭南文化中影响最大,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广东汉文化的代表。

国内的博物馆按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即综合性和专题性博物馆。就后者来说,指的就是展示特定、单一的藏品,以该藏品为核心开展各种业务,比如保护、研究、教育等。和前者进行比较,后者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数量众多,在博物馆总量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以鲜明的个性色彩吸引世人目光,成为每个博物馆在内容方面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重点。打造广州文博发展新势力,专题性博物馆大有可为,是一支深沉而又铿锵的生力军。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作为一个主题表现丰富的专题性博物馆,是一个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也是一个完整的商埠文化体系载体。它以辉煌到终结的历史命脉为线索,展示了大量丰富的文献史料、包罗万象的实物。颇具吸引力的展示空间,使广府文化的精粹、难能可贵的岭南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展馆试图通过空前绝后的历史氛围、惟妙惟肖的艺术语境,让观众以古人的视角切身体验精彩的故事场景。其空间设计不是单纯的审美表达,而是承载着艺术语境策划者想要给观众传递的信息,把观众带回故事中。要想更好地构建全新的艺术语境,就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探索博物馆在空间设计方面的创新,多角度去诠释藏品的内涵,以吸引各个层次的观赏者[1]。

一、“新”与“心”的主题设计

广州作为一座传承千年的古都,具有较强的兼容并蓄精神,非常包容与开放,这从其市井生活中也能够体现出来。18—19世纪期间,广州是我国与欧美等国进行贸易的唯一城市,可以说,西方文化要想进入我国,就必须先进入广州。虽然中国与外国在艺术风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这两种文化在广州实现了非常好的融合。清代广州社会生活和市井风情,成为当时西方社会了解广州、了解中国的主要媒介。广州不仅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经济活动,还很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完成沟通交流,影响社会经济、社会制度、建筑文化等方面的转型过程。

十三行专题性博物馆是彰显广州城市精神灵魂之载体,是纪念广州贸易兴盛史迹的专属代表性博物馆,用“新”与“心”打造一个设计盛宴。“新”是改良性,也是创造性的。以新为贵,采用传统城市肌理再造手法,从建筑外型到展览空间设计,构建具有文化地标符号、充满灵动性艺术语言的建筑品。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尽可能还原历史中博物馆的真实面貌,再次定义历史的内涵,目的就是彰显当地非常独特的岭南文化特征[2]。博物馆从外至内推崇标新立异的中西方文化交融、城市地标性的设计理念,更独具城市艺术性、纪念性、标志性和观赏性的设计手法。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作为广府文化的兴盛地,观众走进其中,仿如穿越至清代,昔日唯一通商贸易口岸的盛景重现,把“活的十三行”重新展示于大众眼中,具有任何其他地区不曾具备的文物价值与遗址纪念性意义。

推进高质量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一条精神上的纾困之路,是传承广府文化的核心精神。用“心”的设计理念是“合理”,倡导自然和技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符合大众健康生活及与自然一道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理念和原则,将平凡变为非凡。好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观者从中体会到的是老友般的温暖“心意”。展馆利用空间、灯光、展具、展板、场景、多媒体等致力打造美轮美奂的空间视觉效果,通过广彩、通草画、广绣、象牙器、外销扇、五常家具以及银器、珐琅器、玻璃画、水彩画、油画、漆器等文物精品,把艺术与技艺融汇整合在一起,适当使用电子科技等人性化设计的辅助手法,体现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展现与众不同的感官享受。既符合市场规律的存在,也满足了社会价值的需求,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

二、广府特色空间设计

“据外国书籍所载,中外互市之初,外舶至广东时,每舶俱占有‘夷馆’一所,每舶俱有一‘行’为其主顾。”[3]展馆空间设计上采用对称、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等审美手法,均以帆船造型为主调,搭配广府地区最具特色的骑楼建筑造型元素,以几何形体分割为设计手法,加上圆形和梯形的巧妙组合,使空间张弛有度。展线形式有放射式、串聯式、走道式、大厅式等。有别于与现代社会墨守成规的展示新观念,其独特之处在于符合专题内容的视觉形象和设计符号,给大众传达出较为强烈的文化信息,整体形象在造型、结构方面都达成与专题内容相匹配的风格。每个专题的博物馆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以营造与所展示的类别相匹配的形象。

三、温情的照明设计

(一)色温照明

色温源于人类真实生活体验,就是人类对于温度做出的反应,也可以说是情绪反射,其基于视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通感。在相同空间中不同光源所带来的效果存在差异,空间的材质、色调存在差异,色温能够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其能够烘托物体表面的色彩。光色、展品固有色二者会出现较为复杂的效应,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展示。要想更好地控制色温,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直接、间接照明。就前者来说,其作用就是突出物体的实际形态,并产生浓重的阴影,一般是用来突出展品;就后者来说,其通常会发生漫反射传递,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介质,被用于塑造环境氛围。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厅选用不同温度的直接照明展示物品,利用分布于展示环境中的光源在墙壁四周介质上制造漫反射效应的原理,呈现出各种层次,营造良好的展厅氛围。

(二)情感照明

采用合理化的人文光照设计,通过对空间和展品的立体塑形与质感表现,营造舒适柔和有韵律的照明,引导观者的心理感受。光不仅是表现思想、情感、内心活动的工具,还是情感传递者。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情感照明主要体现为人文关怀照明。人文关怀照明,具体指的就是在实际设计时,相关设计者以观赏者的生活环境、习惯、生理等方面的因素为依据,以满足基本照明为出发点,对照明产品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满足观众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实际需求,关怀其精神,是人文关怀在照明设计中的体现,是设计过程中对人性的充分尊重[4]。展厅合理运用正确的光源色、科学到位的照明器械以及精准的调光对焦,利用光的分布所传递出的信息与内涵,更好地塑造出理想的空间意象、优美的展示环境,不会使参观者产生视觉疲劳。人文关怀光照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人工照明为依据,确保展示装置能够体现出立体感;二是明确光线的投射角度与强度,确保展品更具有立体美,实现展品的质感、纹理之间的平衡,达到有效的、豐富的展示效果。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灵活地运用光照设计,巧妙地利用光原理和光折射,把展品与空间环境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场景与展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舒适的色相设计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厅在形状与色彩、色块与色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方面采用软硬度色彩搭配,以膨胀、收缩结合的虚实相生设计手法,塑造梯度有序的空间效果。长方形和梯形为重色调,圆形为浅色调,有效营造空间的秩序感,作用已经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色彩面积大小差别在于同样的颜色搭配,色彩分布的面积不同,留给人的印象也会不同[5]。浅色不论面积多大,都往往给人力量较弱的感觉,不足以承担主色的角色。展厅中深色和浅色交替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观众的接受度,色彩形状的变化趋势为从集中到分散,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也就是说,空间总色量没有出现改变,但却大大改变了对比度的效果,不会给观者拥挤或空旷感,使观者能心旷神怡、切理会心地观看展览。

五、传承创新展示非遗之美

(一)保护传承非遗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文物保护,不断推行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筹建非遗展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可以起到“文以化人”的作用,这种文化遗产不仅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可以满足自然、社会方面的实际需求。就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会经过手艺者的世代相传,不断发扬该技艺的文化价值,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非遗文化,使其文化价值得到更多人的认可[6]。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非遗的展示,不仅能够提高群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还可以确保非遗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各民族文化放在同一价值平台完成展示,有利于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内容,进而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发挥影响力,既能够满足群众在精神方面的实际需求,也有利于营造有效保护非遗的社会氛围。

(二)促进文旅融合

就广州来说,十三行博物馆是非常著名的观赏建筑,其不仅是广东省的标志,更可以说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7]。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彩、广绣、象牙雕、通草画四个非遗项目,体现了丰富且独特的民间生产生活方式,具有质朴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国内外广大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体验远古及传统生活的载体,也是思德教育的载体。展馆为了让非遗传统技艺“活起来”,近年不断创新举措,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旅游活动与民俗文化展示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活动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产业化发展。

(三)创新非遗传承形式

为了让非遗传承更加规范化,确保更具有趣味性、体验性,博物馆可采用时空延伸的展示方式,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观赏者,让儿童也能产生较大的兴趣。开拓非遗传承新方向,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各个节假日,比如春节、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积极主动地走进校园与社区,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技艺进社区等活动,提高群众对于非遗文化的热爱,更好地延伸传统展馆的文化魅力。目前这种展示方式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为更好地推动非遗走出社会,传承岭南广府文脉,发挥十三行在广州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中的作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应面向全社会,打造名副其实的精品博物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此提升广州的文化地位。

六、结语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博物馆着力展示国家发展魅力,表现民族文化风采,在科学、经济、文化领域都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现代都市发展值得关注的文化基因库。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能够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城市的橱窗,展现城市魅力,有利于城市更好地实施发展战略;二是对各路游人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打造成品牌专题性博物馆,需要以艺术和科技为手段,利用传统与现代的媒体进行系统的包装、粉饰,塑造卓尔不群的展示效果,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的突飞猛进,物质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意识形态的革新,使其成为沟通交流的文化纽带,科技、文化的特色展示窗口。

参考文献:

[1]苗绿茵.艺术语境之于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表达[J].新视觉艺术,2012(3):75.

[2]邹渐维.夷馆建筑原真性风貌的当代文化价值: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复兴样式之思[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2):35.

[3]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348.

[4]王璐.视觉特性下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5]梁景红.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2:色彩怎么选,设计怎么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72.

[6]石逸璇.手工技艺类非遗展览设计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21.

[7]杨宏烈.再论构建广州十三行专题博物馆[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2):12.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
宋亚哲空间设计作品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家居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玩“味”之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王洋空间设计作品
谈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