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达 郭文芹 苗琪琪
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入在15个成员国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将在促进区域经济复苏与增长、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复杂的变化,地处RCEP区域地理中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充分利用其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主动有为,成为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市场的重要交汇点,在促进RCEP高质量实施和升级发展、深化RCEP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第一,促进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商品与服务市场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与RCEP“零关税”政策叠加效应,拓展与RCEP其他成员国货物贸易空间。另一方面,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为契机,更加重视与RCEP其他成员市场规则和服务体系的衔接互认,推进商品通关及跨境要素流动自由便利,推动农业、旅游、健康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航运物流、免税购物、高新技术等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全面融合。(1)资料来源:《海南自贸港未来可期——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郭达》,《现代商业银行》,2021年第16期。第二,发挥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企业双向投资的平台功能。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大趋势,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制度优势,服务国内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产能对外投资,与RCEP区域内企业联手打造分工合理、稳定安全的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2)同①。同时,用好国内14亿人超大规模市场,吸引以东盟为重点的更多域内高质量企业来琼投资,为其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好分享国内大市场提供服务。第三,发挥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间政策规则协调对接的服务功能。政策规则协调是促进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一体化大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短期看,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优势(张永生,2021),率先全面落实RCEP规则,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产业衔接、规则对接,使得东盟国家更多的产业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平台与中国双循环发展体系更好对接。
第一,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资源双向流动中的促进作用。目前,RCEP内部相互投资占其全部对外投资的30%;RCEP成员国吸引的绿地投资项目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据FDI Markets数据库数据,2022年1—6月,RCEP区域内部的绿地投资项目仅有135个,占比不足20%。一方面,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政策,吸引国内企业各类要素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中转、交易、配置、集聚,为国内企业跨境投资提供境外投资服务,增强国内企业境外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内地市场的联通优势,吸引RCEP其他成员各类要素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平台走向国内大市场。第二,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供应链融合中的服务促进作用。依托海南地处中国面向东盟的最前沿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用好运输来往自由便利、“零关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王子谦,2022),强化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口岸间的协调合作,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中的促进、服务作用。
按照打造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基本要求,在率先全面落实中国在RCEP中的开放承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单向开放的灵活性、主动性,同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开展更高水平的双边、诸边合作,使之成为RCEP区域高水平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同时,争取各方支持,对标CPTPP规则,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突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竞争中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规则探索,使海南自由贸易港尽快成为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在RCEP部分规则升级中发挥引领作用。(3)同①。
第一,经贸合作的自由经济区。202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9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比2013年的4436亿美元扩大了1.2倍;截至2023年7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800亿美元,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适应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仅可以在促进双边贸易、双向投资中发挥重要平台作用,也可成为区内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中转、配置、交易的重要枢纽。第二,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核心区。蓝色经济不仅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选项,也蕴藏着巨大的合作潜力。特别是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地区安全机制和行为规范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蓝色经济合作有望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试金石和推进剂。在此背景下,依托海南管辖2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资源优势,在各方支持下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合作,使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对接、海洋绿色发展、海洋人文交流的服务保障基地与重要平台,服务共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第三,公共卫生与健康合作的示范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东盟就共同抗击疫情开展了密切合作。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东盟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区域内医疗健康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此,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健康产业开放政策及对优质要素的吸引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公共卫生援助基地,不断提升国际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推动共建中国—东盟医疗健康一体化大市场。第四,人文交流特区。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1—2019年,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劳务合作人数由8.4万人增长至11.8万人,不仅促进了人文交流,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在新冠疫情、域外势力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受到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需要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国家人文相近的优势,在促进青年、学者、商务人士经贸往来的同时,努力打造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项目,努力成为增进区域合作共识、塑造区域合作氛围、引导区域合作舆论的战略要地。
图1 2003—2022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及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比重
第一,市场流量不足是影响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枢纽作用的重要因素。从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看,“大进大出”的通道经济是其一般特征,也是其形成区域影响力、辐射力的重要基础。例如,2021年,新加坡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资金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4.2%、117.7%和38.0%。(4)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21年,海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8100.43万人次,仅相当于广东的31.5%;全省货运量28039万吨,仅相当于广东的7.0%;实际利用外资35.19亿美元,仅相当于广东的12.3%;货物贸易额1476.8亿元,仅相当于广东的1.8%;服务贸易额287.8亿元,仅相当于广东的2.9%。(5)数据来源:海南省数据源自《海南省统计年鉴2022》,广东省数据源自《广东省统计年鉴2022》。市场流量小,不仅成为海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突出掣肘,也难以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市场联结中的重要枢纽作用。第二,未来几年吸引欧美资本提升市场流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在大国关系与地缘政治安全格局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吸引欧美资本的难度明显增大。2021年,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仅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7%。(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而东盟国家依托自身成本优势、开放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主要区域。2021年,东南亚吸引外资同比增长43.6%,总额已接近中国的吸引外资总额。也就是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吸引大规模外资进入不仅面临全球与区域大格局变化的不利影响,也面临着东盟的竞争,“一线”放开后外资能否大规模进来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第三,发挥“总部基地”对要素集聚的促进作用。总部基地不仅是经贸网络的重要依托,也是发挥枢纽作用的重要主体。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验看,吸引集聚全球或区域总部企业是一个普遍做法。例如,目前约有2.6万个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1/3的财富500强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2022年,在中国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企业有1411家,比2001年增长49%(见图2)。大量的全球或地区总部企业集聚,不仅形成了商品要素配置集散的重要支撑,也为国际化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条件。
图2 2001—2022年中国香港总部企业数量
图3 中国企业在东盟的经营计划
第一,RCEP清晰透明的经贸规则为企业优化投资布局提供了稳定的环境。RCEP以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正负服务贸易清单模式,推动域内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以棘轮机制形成各方扩大开放的硬约束,将明显提高RCEP成员国市场准入的确定性(迟福林,2021),为内外投资者营造稳定、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第二,充分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吸引企业总部基地集聚。RCEP在货物贸易领域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将原材料累积范围扩大到15国,使加工产品更容易达到40%的区域价值成分要求,使企业能以更低的门槛获得优惠关税待遇(袁波等,2022)。这将增加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助推区域内企业建立完善的跨国产业分工体系。例如,RCEP各成员可依托区域内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要素、中间品生产基础及发达经济体的技术优势,利用区域内原产地累积规则,形成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闭环。同时,RCEP推动区域内首次达成范围全面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会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亚洲经济体参与全球数字经贸规则构建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应用好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唐艺,2021),吸引企业总部基地集聚。第三,用好RCEP服务贸易正负清单相结合为企业通过总部基地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的机遇。RCEP各成员在服务贸易领域均作出高于各自“10+1”自贸协定水平的开放承诺,并结合各自利益关切(陈宏胜,2021),以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区域内服务贸易整体开放。这体现了包容性、灵活性与渐进性的特点,形成了未来区域内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稳定预期。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充分利用RCEP服务贸易正负清单相结合的规则体系,助力落户海南的企业总部延伸产业链,提高对企业总部的吸引力。
表1 RCEP各成员国货物贸易自由化承诺(零关税货物占比) 单位:%
第一,适应中国企业加快投资布局东盟的大趋势。《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企业信心与展望调研报告》显示,超过50%的受访中国企业将开拓东盟市场作为重要的未来商业战略,有46%的企业计划在3年内对东盟开展投资;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下,则有66%的受访中国企业表达了投资东盟的意向,进入东盟市场实现战略资源多元化配置是相关意向的核心驱动力。适应国内企业加快到东盟投资布局的大趋势(迟福林等,2022a),全面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以提升对国内企业在琼设立总部基地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第二,以第一个“总部基地”建设带动第二个“总部基地”建设。在吸引欧美资本难度明显增大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两个总部基地”建设,需要以第一个“总部基地”建设的突破,带动以东盟为重点的国外企业进入海南。第三,关键是要尽快形成具有竞争力与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一方面,特殊政策叠加背靠国内大市场是海南吸引境外优质资源集聚的重要优势。境外企业落户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此为平台,以更低成本、更自由便利地开拓中国内地大市场。一方面,中国正处于企业“走出去”优化产业布局的关键时期。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仅为0.9%,低于发展中国家年均1.1%的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年均1.3%的水平。到2025年,如果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有20%左右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实现,将带来1400亿美元的货物流与近50亿美元的资金流。为此,要发挥好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面向东盟最前沿的独特优势,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吸引国内企业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平台更好布局东盟(辛闻,2021),吸引以东盟为重点的RCEP其他成员企业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平台更深程度融入中国内地大市场。
表2 2020年中国与RCEP部分成员国大米价格表 单位:美元/吨
第一,建立热带农业总部基地。在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海南农业面临着高成本、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以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难以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优势互补与差异化竞争。例如,2020年中国大米生产价格为414美元/吨,比菲律宾、泰国、越南分别高22%、34%、42%;芒果生产价格为2174美元/吨,比澳大利亚高15%,是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3倍多。(7)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数据库。为此,需支持国内农业企业以技术、资金进入东盟农业产业,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开展农业种植或简单加工,并在海南建设热带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包装、营销、集散中心。第二,建立数字经济总部基地。东盟数字经济潜在消费群体庞大,数字消费者预计突破3亿人,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超过4.3亿人。从现实看,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但东盟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服务贸易的潜力巨大。到2025年,东盟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约占东盟GDP的8%。(8)数据来源:《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指数报告(2022)》。依托海南“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殊政策,取得同东南亚国家在跨境电商、数字支付等领域的“早期收获”;引导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海南同东南亚国家共同建立跨境“数字自由贸易园区”“数字经济合作园区”“智能制造合作园区”等,积极开展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项下的自由贸易(迟福林等,2022b)。第三,建立海洋旅游总部基地。2019年,中国与东盟及周边区域共接待国际游客3.35亿人次,占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次的22.3%;实现国际旅游收入3598.92亿美元,占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的21.2%。(9)数据来源:东盟秘书处。鼓励中资旅游企业通过在海南设立总部基地加大对海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挖掘东盟沿海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与当地企业或政府共同规划、开发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新旅游景区。第四,建立海洋渔业总部基地。2021年,东盟向中国出口的鱼类等海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18%;其中,加工产品出口仅占其海产品出口的4.1%。RCEP生效后,仍有一部分海产品需要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实现“零关税”(关欣,2022)。自2022年起5年内,中国将从东盟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海产品。从RCEP规则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叠加效应看,完全可以依托“零关税”及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进口东南亚国家的海产品在海南进行精深加工增值30%以上再免关税进入内地;以此为基础,逐步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海产品加工、保鲜、中转、交易基地。
第一,以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打造重要开放门户是中央在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任务。从实际看,单靠海南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金、人才等,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重要突破。而粤港澳大湾区则是中国经济实力与市场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广东为例,2022年,海南GDP、人均GDP分别只有广东的5.3%、65.7%;市场主体规模只有广东的14.6%;货物进出口额只有广东的2.4%。为此,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区位优势以及高水平开放政策制度优势,利用广东的产业优势及通过港澳的国际化网络,形成吸引总部企业、集聚全球优质资源的综合优势。
表3 2022年海南省与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表4 2021年海南省与广东省主要产业发展指标对比
第二,在联动发展中共建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产业基础薄弱是制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矛盾,而缺乏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短是产业基础薄弱的症结所在。粤港澳大湾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而且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例如,2021年,海南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的4.4%;旅游收入相当于广东的2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的8.6%,高新技术企业1202家,仅相当于广东的2%。为此,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优势,共同开展对东盟的经贸合作,逐步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分工体系和经贸合作秩序,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第三,在联动发展中共同开拓东盟市场。《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不断扩大广东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加快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步伐”。从海南的情况看,在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方面,与广东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22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额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国与东盟双边货物贸易额的20.7%,(10)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是海南与东盟贸易额的34.3倍。强化与大湾区联动发展,不仅有利于海南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经济腹地优势,也有利于发挥海南作为RCEP地理中心的优势,在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同时,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开拓东盟市场。
第一,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国内大市场。面对RCEP全面实施带来的农产品“零关税”冲击,迫切需要以热带农产品加工形成海南农业发展的新优势。但从海南现实看,海南主要以初级鲜活农产品交易为主,每年出岛的绿色鲜活农产品达1000多万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问题突出。例如,2022年,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21:1,远低于2020年全国平均水平(2.4∶1),与广东的差距更大;(11)2021年广东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4.43∶1。2021年,海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3家,广东有1185家。为此,建议依托东盟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及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优势,吸引广东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国际转口贸易、进口原料加工和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广东并向全国分销。第二,把海洋产业作为与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点。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且具有较为完整、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与之相比,海南具有开发深海、发展蓝色经济的先天资源优势,但海洋经济规模较小,2021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仅1989.6亿元,相当于广东的10%。(12)数据来源:广东省数据源自《广东省统计年鉴2022》,海南省数据源自《海南省统计年鉴2022》。为此,服务于南海合作开发的实际需求,建议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等地海洋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在海南建设深海装备安装、测试、推广应用和维修服务中心。第三,与大湾区合作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达到201.9,同样位居全国第一;海南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45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仅为7%,比广东(47.3%)低40个百分点。(13)数据来源:华经情报网。建议以深圳、东莞为重点,积极吸引珠江东岸信息技术领域制造企业将高端半导体元器件、物联网传感器、第三代芯片、光纤光缆等的原材料进口加工、组装包装、研发设计、模拟实验等环节布局在海南,合力打造跨区域信息制造产业链。同时,合作开展对东盟国家的数字贸易。例如,探索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合作建立数字贸易试验区,吸引广东数字贸易与电商企业在海南建立海外仓性质的保税仓储基地。
第一,促进香港金融服务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总部基地”建设的融合发展。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是企业设立总部的核心政策诉求。2021年,香港金融服务业占本地GDP比重达21.3%,中国约2/3的对内及对外投资都经由香港进行。与之相比,由于缺乏自由便利的金融服务支撑,目前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其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业务大多都不在海南。2022年,海南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6.4%,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更是低于北京(19.7%)、上海(19.3%)、广东(9.1%)等发达地区的水平。(1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为此,通过引入香港金融机构的相关服务体系,合力满足国内企业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总部基地投资东盟的各类需求,不仅将加速海南自由贸易港“总部基地”建设进程,也将明显拓展香港金融服务的发展空间。第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服务“总部基地”的人民币—港币资金池。适应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趋势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总部基地”建设的需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人民币与港币的双币资金池,共同向中央申请设置较高额度,在额度范围内实现人民币与港币的自由兑换。例如,内地企业可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地区总部,在香港设立“走出去”总部,允许这些双总部企业通过双币资金池实现资金自由进出,并在资金池内自由调配、开展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第三,建立琼港总部企业金融服务直通机制。发挥香港金融人才与信息服务业发达优势,允许在港金融机构通过跨境服务、自然人移动等方式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总部基地的企业提供金融及信息服务,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使用港币。第四,借鉴欧盟经验,实施双港金融机构牌照和资格“单一通行证制度”。(15)“单一通行证”制度是指欧盟成员国内金融机构可在他国境内设立分公司或不设立分公司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而无需经过东道国许可的制度安排。共同商定“单一通行证”认证标准,对经认证的金融机构,经备案后无需单独申请准入即可为两地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在起步阶段,可率先在银行、保险等领域开展探索,并逐步向外汇交易、期权期货、证券发行、货币经纪、资产管理等领域拓展。第五,促进双港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市场的对接。争取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不同法律制度对接的试点,以务实举措实现法律服务市场对接的突破。例如,支持两地律所订立合作协议,在海南组建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并以该所的名义对外提供法律服务,允许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及其香港律师在内地全面提供涉港、涉外法律服务;允许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及其内地律师在香港全面提供国内法律服务。同时,发挥香港专业服务业优势,加快引进更多国际知名会计、审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总部基地的企业提供国际化的专业服务。
第一,加快推进琼州海峡南北两岸港航资源整合。在当前基本完成琼州海峡南岸航运资源整合、北岸港口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按《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快推进琼州海峡南北两岸港航资源整合,加快实现琼州海峡两岸港航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加快完善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协调运作机制,省级层面以协调为主,地方层面以协作为主,企业层面以合作为主。第二,加强协调、共建功能互补的区域性港口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加快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海南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洋浦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着力提升洋浦港集装箱码头和航道等级能力,增强洋浦港国际中转业务功能,推动公共码头资源整合,完善洋浦国际物流和冷链物流设施,(16)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021年8月17日。与香港、广州、深圳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第三,合作共建以航空为重点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加密直飞或与粤港澳大湾区相互中转的国际航线;继续打造琼港空中快线,持续增加琼港间航线往来密度,方便更多国际游客通过香港中转来琼;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管理集团合作建设儋州机场、东方/五指山机场、琼海机场等小型机场或市支线机场,加快三亚新机场等机场建设,加快研究论证推动香港机场管理局参与海南机场管理合作的路径、方式。例如,探索借鉴香港机场和珠海机场的代理经营模式对海南新建机场进行运营管理。第四,推动共建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协同推进海南、广东、香港、澳门与东南亚国家在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推动共建区域航运标准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等;强化海上航线联合开发、共享,联合组织开行至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主要港口的国际航线,形成放射性、网络化、便捷化的航运交通网络布局;建立并完善区域港口物流合作协调机制,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运物流合作网络,打造泛南海区域海上运输大通道。
第一,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单向开放的灵活性、主动性,2025年前全面实行中国在RCEP中的“零关税”承诺清单。封关运作前,海南“零关税”进口商品仅适用于“一负三正”四张清单,范围较小。在RCEP框架下,中国将最终实现88.5%的商品“零关税”。建议利用RCEP“零关税”清单全面实施前的“窗口期”,封关运作前在海南提前全面实施中国在RCEP中的“零关税”承诺清单,实施对象为包含东盟在内的全球经济体或单独关税区,明显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覆盖度,并为“零关税”清单由正转负探索经验。第二,封关运作后尽快使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比例提升至99%。在RCEP关税承诺表的基础上,逐步对非零关税工业品全部实行“零关税”管理,并对这类产品实行现有的“二线”管理制度,从而使“零关税”商品比例提升至99%。在此基础上,立足最高水平开放的目标要求,对标新加坡、中国香港,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争取对除烟、酒、石油等商品外全面实行“零关税”。第三,尽快实行RCEP快速通关机制。在率先实现RCEP货物48小时内通关要求的基础上,加大企业“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力度,优化、细化预裁定和抵达前处理等便捷通关流程,精简预提交材料,在主要口岸推出“6小时通关”。
第一,率先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与RCEP其他成员间原产地完全累积。将RCEP其他成员国内所有生产和货物增值纳入累积适用范围。即,非原产材料在RCEP其他成员国经过加工即使未获得原产资格,仍对其实现的加工增值部分予以累积,再经过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累积达到40%,可享受“零关税”进入内地的政策。第二,以差异化的加工增值比例政策使更多加工环节留在海南。根据产业发展实际与产业发展目标要求,确定不同货物加工增值比例。例如,对粮食、珠宝、药品原材料、电机电气设备等仍实行相对较高关税的商品,适用较高的加工增值比例,使更多加工环节留在海南;对于其他进口关税税率较低的商品,则适用相对较低加工增值比例。第三,将与加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环节纳入增值累积范围。着眼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情况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际需求,将研发设计、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等与加工制造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投入及增值纳入加工增值累积范围。第四,借鉴RCEP、CPTPP相关规则,丰富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计算公式。引入RCEP中的累加法和CPTPP中的净成本法,以便于各类企业自主选择不同计算方法提交加工增值证明。第五,率先全面实行RCEP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在海南承认RCEP成员国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出具的原产地声明文件,与签证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明文件具有同等效力,(17)王时丹:《RCEP将首次大规模实施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21年3月25日。大幅降低相关货物享受“零关税”政策的制度成本。
表5 海南自由贸易港、RCEP、CPTPP原产地规则总体比较
第一,制定更加精简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标新加坡等国家,制定更加精简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议争取在2年内将非金融领域跨境服务贸易限制措施缩减至30项左右。同时,建议在文化、出版、视听、电影等领域明确内容审查标准、程序等的基础上,逐步放宽文化、电信领域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限制。第二,对标RCEP率先形成跨境服务贸易的境内规制。例如,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对境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不低于在相似情况下给予本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除负面清单规定的措施外,不得要求另一缔约方的服务提供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设立或维持代表处或任何形式的企业或成为居民,作为跨境提供服务的条件,等等(王子谦,2022)。
表6 CPTPP与RCEP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数量
第三,扩大对RCEP部分成员国职业资格单向认可范围。成立由境外人员、企业参与的技术委员会,共同制定服务业领域标准,开展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评定与认可;在现有基础上,以医疗健康、研发设计、文化娱乐、商务等为重点领域,把新加坡、日本、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纳入单向认可目录;取消认定人员“已被海南自由贸易港用人单位聘用”的限制;将旅游、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纳入允许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范围。
第一,对标CPTPP完善竞争政策法规体系。增加对国有企业的相关条款,对承担国家安全或重大战略的国有企业以清单形式进行豁免,对其他国有企业,明确其信息披露标准与格式,形成定期披露机制;增加反行政垄断的相关条款,明确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各级政府不得制定差异化的准入程序;增加透明度的相关条款;定期公开竞争执法的相关政策与实践案例,并明确相关案例的适用条件;增加补贴政策的适用条款,将产业政策严格限定在具有重大外溢效应或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域;增加新经济领域反垄断条款;增加政府采购中的公平竞争条款。第二,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逐步提升保护标准。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配套文件。重点在突破上位法中的保护期、宽限期等要求,实现与CPTPP一致;并按照商标、专利、未披露数据和其他数据的保护,著作权和与著作权相关权利、执行、国际合作、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内容,形成具体化的指引文件。第三,在环境领域全面对接CPTPP标准。提高渔业补贴透明度。例如,对标CPTPP定期公布渔业补贴计划名称、法定主管机关、给予补贴的渔场分品种捕捞数据、鱼类种群状况、渔场的船队捕捞能力等信息,以此实现补贴合法化。开展贸易领域的环境立法,借鉴和参考CPTPP相关规则,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要求,形成关于环境产品与服务进出口的地方性法规。探索与印尼、越南等国开展CPTPP框架下的渔业环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