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熙童
王亚平的老家在烟台农村,童年生活十分單调,既没有好看的裙子,也没有新奇的玩具。乖巧懂事的她很愿意和家里人一起干农活。玉米丰收的时候,她就跟在父亲后面,背着大大的背篓摇摇晃晃地去摘玉米。手都磨破了,可是她从不抱怨,甚至没有吭声,只是不停地将玉米一个接一个地扔进后背上的背篓,装满了一篓又一篓。邻居们看了都心疼,责怪王亚平的父亲不该让她干重活。她父亲无奈地笑笑:“亚平太倔强,自己非抢着干。”
肯吃苦、愿吃苦的品质,很早就在王亚平身上体现出来。日后,这种咬牙坚持的“韧劲”更是有增无减。她特别喜欢长跑,喜欢迈开双腿奋勇向前的激情,更喜欢抵达终点后大汗淋漓的快意。每一次长跑比赛,不管距离多长,身心多么疲惫,她都不放弃,脑海中总闪现着这样一句话:“不到终点,绝对不放弃。”
十六岁的一天,王亚平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突然,一个消息让全班同学都兴奋起来——空军部队要来烟台招收女飞行员。当时同学们都没有坐过飞机,无不兴致勃勃地想:坐飞机,该是一件多么神奇有趣的事情呀!如果能成为一名飞行员,那么天天都能翱翔在万里高空了。
带着对蓝天的好奇和向往,王亚平笃定地报了名。各项检测下来,文化成绩和身体素质完全达标,坚强的女孩喜极而泣,开始了和蓝天的不解之缘。
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后,王亚平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紧绷着神经。跑步、游泳、跳伞、旋梯训练……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体能训练,让王亚平痛苦不已,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头上的汗水,经常像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滴一滴,一串一串地洒落在地上。“再坚持一分钟就成了。”每流下一滴汗,王亚平就默默地对自己说一次。
两年后,王亚平迎来了试飞机会,驾机飞向蓝天……经过数年的磨炼,她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先后驾驶过四种机型。毕业后,她被分配至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曾执行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
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王亚平和战友们聚在电视机前,屏息凝神地观看了发射的全过程。看着火箭升空时出现的灿烂尾焰,她的热血再次沸腾起来:现在我国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女航天员,飞向更高的蓝天。
几年后,王亚平报名参加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经过层层考核,成为首批女航天员。
航天员在参加选拔前,都要经历离心机训练,这是王亚平最害怕的一个考验项目。
人坐过山车的时候,身体承受的过载大概是自身体重的两倍,而王亚平参加的离心机训练,过载要达到自身体重的八倍。也就是说,如果她的体重是一百斤,就有相当于八百斤重的东西压在她的身上。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王亚平的脸部肌肉都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严重变形,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往外流,胸口会感到极度压抑,呼吸困难。短短几十秒的训练时间,像是几个小时一样难熬。
其实,王亚平有随时喊停的权利。在她的左手边就有一个红色按钮,只要她按下,就可以随时终止训练。可在多年的训练中,不管王亚平有多难受,都从来没有碰过这个按钮。她说:“这个按钮虽然在我的手里,但在我心里它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意志。
相较于神舟十号的飞行任务,航天员接受的空间站任务是全新的,且更具挑战性,需要进行舱外爬行、舱外维修以及机械臂操作等。为了掌握失重状态下运动的协调性和姿态控制,航天员每天要经受四到六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水下训练。有人说,每一次水下训练的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次“全马”。
空间站水下训练模型卧在水深10米、直径23米的巨大水槽中,这是航天员模拟出舱训练的主要现场。王亚平身着沉重的宇航服,被吊入水中,开始了极限挑战。这并非处于失重环境中,水的阻力让王亚平的每一步操作都十分费劲,加上舱外服有四十千帕的余压,需花费一部分力气去和服装对抗。每次训练后,王亚平都身体透支,浑身酸痛,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但褪去宇航服,她却感觉自己轻飘飘地像踩在云朵上,心里特别高兴:“我又练了一次,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基地训练时,王亚平曾无数次仰望星空,想象着从太空望向地球该是怎样的场景。当她真正置身于茫茫宇宙时,脑海中却只浮现两个字——“震撼”。地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独特的气质、变幻的表情以及神秘的色彩,无不让王亚平沉醉其中。
“在那一瞬间,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说得失。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大,比如说对家人的爱,对祖国的牵挂。”王亚平说。
2013年王亚平第一次飞上太空时,还没做母亲,2021年再上太空时,她的女儿已经五岁了。有一段时间,王亚平在舱里隔离训练,只有周日的固定时间才能和家人视频聊天。视频的时候,她的女儿总表现得很开心,没有特别想念妈妈的样子。可她后来听幼儿园的老师说,女儿上着上着课就掉泪了,对老师说:“我能抱一下你吗?我妈妈还在舱里呢。”
神舟十三号发射前,王亚平还和女儿互相布置了任务:她希望女儿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姥姥姥爷,好好学习。女儿则让她飞行回来的时候,“摘”一些星星回来,而且要“摘”很多,她要分享给她的同学们。
神舟十三号发射时,留下了同样灿烂的尾焰。有人曾问王亚平:“发射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会恐惧吗?”王亚平摇摇头,她的脑海中只有六个字:责任、使命、圆梦。她总会想起当初自己义无反顾地参加航天员选拔时,对着五星红旗庄严宣誓的画面。
王亚平,女,汉族,1980年出生,山东烟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曾获“二级航天功勋奖章”“英雄航天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