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起,思念浓
——课文中的“柳”

2023-10-16 13:30:35
家教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客舍柳色柳絮

说到柳树,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柳枝随风飘荡,有生机勃勃的感觉。 然而,古诗词中的柳树也以“折柳”表惜别。 在古代,人们常以赠柳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统编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

内容赏析:

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 后两句写因闻《折杨柳》 的笛声而思乡。“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他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 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柳笛相和,抒写了别离之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统编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

内容赏析:

杨花,即柳絮。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 在此诗中,柳絮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凉哀愁的气氛。 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柳絮等景物的描写,把对朋友的思念与挂怀抒发得真挚感人。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统编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

内容赏析:

诗的首联写初春之景,雪梅初暖,柳色淡绿;颔联点明游寺活动,同时表达对惠上人的称扬;颈联写诗人参偈听经后的感受;尾联写因受佛法洗涤,诗人尘俗之心应觉悟,但诗人却因思乡之情、客子之愁,内心难以平静,也表现了诗人对清净佛界的向往之情。 以柳树的颜色表明时节,将早春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 然后谈佛说禅,涉入觉路。 诗人表达了对觉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难平,而显出淡淡的尴尬与愁绪。

《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统编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

内容赏析:

诗人由柳暗花残而想到春天将逝,联想到自己身处异乡,既然异乡春天即将过去, 那么故乡的春天也必将逝去, 因此触发了悠悠乡思,而作此诗记之。 全诗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以柳暗花残的春景贯穿始终, 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寄寓于即将逝去的柳树与落花之中, 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统编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

内容赏析:

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 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乎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 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 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后两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猜你喜欢
客舍柳色柳絮
送元二使安西
清明祭
当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18:19:27
鲁 兰
柳絮
邀友春游
柳絮飘飘
柳絮娃娃
奔跑的柳色
中学时代(2019年3期)2019-11-12 17:52:04
长安柳色
乡思
老友(2019年7期)2019-08-06 17: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