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入党的机制与方法研究*

2023-10-16 08:47:09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13期
关键词:归国入党党组织

张 帆

(南京工业大学 政策研究与规划处,江苏南京 211800)

0 引言

高校的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推动高校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将高校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积极主动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既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也是战略选择。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以高校的海归人才缓冲基地为例,这是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集聚的高地,既为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也为扎实做好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的党建工作,尤其是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明思路

1.1 定好盘子

发展党员工作事关全局,要根据实际情况,抓好规划,定好盘子。南京工业大学注重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青年党员服务站”“联系服务青年人才制度”,为青年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出台并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实施“发展党员双培养”工程,即把中青年教学骨干、中青年科研骨干培养成党员。该校的海归人才缓冲基地有在编在岗教师120 余人;党员构成上,教师党员50 余人,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职称构成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85%,正高级职称的占近40%;海外经历方面,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接近100%,且大多数都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

1.2 理清路子

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发展党员工作的思路已由重数量轻质量,转变为重质量优结构。海归人才缓冲基地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参考清华大学、以南方科技大学代表的深圳高校的发展党员的工作经验,开展针对基地党建工作的调查调研,将上级精神、他山之石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理清工作的思路、步骤和重点,综合非党员中青年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特点,将工作思路重点放在“聚心聚力,同向同行”上,让工作举措更加符合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的成长需求,变被动为主动,变软肋为铠甲。

1.3 开对方子

国家领导人指出,深化改革工作要找“病灶”,抓“要害”,针对“痛点”“难点”“堵点”,开出实打实的药方。党建和发展党员的工作同样如此。通过连续两年在线投放有关党管人才与党建工作的匿名调查问卷发现,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在加入党组织方面还存在“三足三不足”的不利因素,即工作干劲足、加入组织热情不足,国情认知意愿足、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足,民主参与意愿足、建言献策渠道不足,因此,发展党员工作要注重文化育人,制定接地气的举措。

1.3.1 工作干劲足,加入组织热情不足

在聘期考核压力下,论文、教学、课题、项目成为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发展的硬指标。两年问卷调研中,都有7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60h,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996”。两年对比中,受访教师对工作成就感、经济收入、住房和子女入学方面的满意度倍增,但在党建制度健全和党建工作创新方面的评价提升不足10%,对个人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提出了较多诉求。值得重视的是,受访非党员群体中,考虑申请入党的分别为15%、37%,占比都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有困难找组织,没困难就把组织忘记了的情况。

1.3.2 国情认知意愿足,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足

两年调研中,有接近甚至超过90%的受访教师表示首选长期留在本校工作,没有或仅有极个别教师提出考虑离开中国。在教师中开展国情校情认知的摸底调查,暴露了一些缺陷和堵点。受访教师对“四个自信”、“四有”好老师、“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等热点有较多认知,了解度全部超过50%;对“新发展阶段”“两个一百年”“创客教育”“三螺旋理论”等时政热点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则了解较少,都不足30%。两年来,一直有30%左右的教师反映党建与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工作脱节,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单一,这种脱节和流于形式,致使高层次人才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干货”,是其入党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

1.3.3 民主参与意愿足,建言献策渠道不足[1]

两年调研中,都有超过50%的受访教师表示对学校政策和各个部门较为了解,接近45%的受访教师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表达了较强的关注度和参与意愿。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为普通教师提供的政治渠道不够畅通,两年中,分别有27.3%、46.3%的受访教师认为促进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少;另一方面则是部分高层次人才有加入民主党派的倾向,在对谈中,有老师表示民主党派的组织生活往往比较活跃,有较大的吸引力[2]。

2 学先进

2.1 思政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清华大学医学院利用咖啡吧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咖啡吧的书籍由院党委委员推荐,半个月更换一次,其特点有3 个:一是理论逻辑性强,符合高知群体的阅读习惯;二是一定有马列经典著作,正本清源;三是一定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涵育自信。咖啡吧除了书架,还有学院科学作品大赛的展区,展出用磁共振技术拍摄的人体主动脉血流图像、偏肺病毒的显微图片等,使思想之光与科学之美相映生辉[3]。

2.2 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通过鼓励出国前是党员的海归高层次人才恢复党籍、积极吸纳高层次人才教师党员参与党务工作、落实党支部在院系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则有每周午餐会的制度,将午餐会与支部生活结合起来,交流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清华电子系实行“双导师”制,针对新入职的优秀高层次人才,既在学术上提供帮助,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此外,清华还成立了青年骨干教师领航工作站,注重将党员学科带头人培养成新的入党联系人和“成长导师”[2]。

2.3 领导干部“精准服务”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纪委委员按照党委统一部署,积极联系服务约200 名高层次人才,通过开展谈心活动、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定期走访慰问、组织活动搭建平台、定期反馈等方式,加强党组织对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的吸纳[4]。清华大学也有类似的规定,即每位校党委常委联系1~2 名入党积极分子,随时解答其生活、学术之惑。与此相似的“精准服务”还包括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作用,以支部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党外教师见贤思齐。

2.4 党的组织活动敞开大门

深圳市提出,要向民主党派学习,一些党内活动也可适当地吸纳非党员教师参加,同样也建议党员教师多参加一些民主党派的活动,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南科大党委提出,党组织工作要与海归高层次人才共舞,提倡邀请高层次人才中的非党员教师参加党支部活动。清华大学一位高层次人才在入党后表示,正是由于参加了几次系内的民主生活会,才发现优秀的集体能够调动每个人的能动性,进而希望向党组织靠拢。

3 重落实

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因其求学、工作、生活经历,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高,对柔性管理关系的认同度更高,其自我效能感也更强。要增强党组织对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的吸引力,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在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之外,更要注重帮助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提升职业成就感、文化认同感[5]。基于此,南京工业大学在培养教育、组织领导、争优创先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3.1 学习教育有信念

将政治学习作为重点工作深抓不懈,做到有体系、有制度、有标准。基层党委主抓中心组学习,利用党政联席会会前1h,每月开展1 次中心组集中学习,除学习文件涉及党内秘密的情况外,非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列席参加,将非党员领导干部、预备党员领导干部都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教工各党支部将“微党课”学习常态化,邀请支部联系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员大会,在会上开展理论热点、纪律建设学习。针对广大非党员教师群体,与党员教师共同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开辟图书角、举办读书会、设计书签、定制印章,营造和谐进取的书香氛围,于无声处浸润党建文化[6]。

3.2 入党联系有帮扶

将教工支部建在学科、课题组上。一是由研究方向相近、交叉的研究所、研发中心的高层次海归党员组成教工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推进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力争教师支部支委全部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年海归教师,打造支部书记典型。二是培养优秀党员干部作为拟发展党员的入党联系人,着重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注重从党员教师、新发展党员教师中发展党务、学术上的骨干力量,在研究所、研发中心负责人等管理职务竞聘中,优先发挥党员作用。

3.3 争优创先有标杆

将党建工作与科研、教学等工作进行充分融合,对高层次人才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努力创造培养人才、发展事业的良好环境。通过评优评先发掘师德师风好、学术水平高、党性修养强的先进个人[7]。在提名和评选过程中,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求最终上榜的党员教师不低于总数的75%。注重有效利用文化阵地为优秀党员教师打call,如在线上、线下媒体平台每期采访一位教师代表作为封面人物,设置党员教师比重为60%,以典型的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发展党员工作做铺垫。

3.4 组织活动有凝聚

教师活动月月有主题、次次有亮点。一是在党员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都按照党员标准参加,同时还邀请支部所在研究所、研发中心的部分非党员教师参加。活动或与革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如重走“一大路”、再访沙家浜等;或注重主题和形式创新,如政治生日、教师节主题活动等;或强调社会服务和辐射作用,如与区域内中小学进行支部共建,开展科普讲坛等活动。二是在工会活动上,组建党员教师带队的教工篮球队、足球队等文体组织,在队长、教练员、师生赛裁判员等的选取中,设定一定的党员教师比例,为大家融入学校环境、尽快适应学校文化创造条件。

4 结语

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是推动当前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吸纳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入党、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对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又好又快地度过归国适应阶段,提升组织归属感和归国满意度,激发其奋斗潜力产生了积极作用。此外,也应看到,在增强党组织对归国留学人员吸引力的基础上,也要一视同仁,一方面用好现有人才、培育关键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发挥基层党员的作用,带动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归国入党党组织
郭沫若《归国志感》手迹
郭沫若学刊(2023年2期)2023-06-28 09:51:16
清华党组织公开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56
憨娃入党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6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6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入党志(外一首)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12-23 1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