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王丽华
今年3月份,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2022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被表彰的10名大学生,有的矢志科研、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交出闪亮的青春答卷;有的心怀大我、积极参与国际维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有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在奥运赛场展现青春风采……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请以“‘小我’与‘大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③不要套作、仿作;④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小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谦称,而“大我”是相对于“小我”而言的,可理解为大家所共同拥有的团体、民族、国家、人类等。当然,有时候一个大的集体与它的组成部分之间,也存着“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写此题,首先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小我”固然重要,但“大我”更重要,当集体、国家、民族利益需要时,“小我”一定要服从“大我”。就像材料中的大学生那样,一个人只有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思路一:通过写人记事,诠释“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既可以记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讲述他人的故事,包括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既可以从正面赞扬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也可以批评只顾“小我”的错误做法。
思路二:围绕“小我与大我”提取观点,展开议论。像“把小我融入大我,青春更绚丽”“别把小我当成唯一”“心中始终要有大我”等都是不错的观点。行文时,既可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总结;也可先引出话题,然后议论,最后得出中心论点。论证时,论据要充分,论证方法要多元,比如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等。
“小我”与“大我”
田润青
什么是“小我”与“大我”?爷爷用他的选择,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
那是去年的故事。市里为了建设美丽城郊,发展生态旅游,决定对小龙河两岸进行美化,种植观赏性花木,修建亲水步道,打造一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袖珍公园。
好事是好事,但这规划一旦实施,村里许多人家的“利益”就要受损。原来,小龙河从我们村子中间流过,两边的河坡被村民无偿占有,有的堆放秸秆等杂物,有的改造成一块块菜地,有的建了停车位,有的干脆当成自家的垃圾池……而爷爷几年前征得村里同意后,在村北的河坡上圈了一段地,办了个小型养羊场,放养了近百只山羊。
市里的限期清除通知下达后,村民们大多有抵触情绪,一个个私下说着各种各样的狠话。但没有人“出头”,他们都以为爷爷一定会带头闹的,因为爷爷损失最大。可令村里人意外的是,爷爷看到市里的公告后,竟然一声不响地联系羊贩子,把所有的山羊低价全部出售了,然后又雇人拆除了临时搭建的羊圈。爷爷的这波操作,直接看傻了村里人,要知道,如果这些羊再隔几个月出售,就可多得几万块。看着“毫不反抗”的爷爷,众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个个垂头丧气,极不情愿地开始了清除工作。不久,整个河坡被清腾一空,美化工程如期开工。
事后我问爷爷,为什么不“闹”,争取一点补偿呢?爷爷吸了一口烟说;“不能这样做人哪,当初和村里说好的,是临时借用,只要村里需要,随时归还。更何况,现在政府搞美化工程,造福大家,我怎能为了一己私利,去阻挠公家的事情呢?青儿你要记住,‘小我’永远需要服从‘大我’。”
奶奶在一旁插嘴道:“你这爷爷,就这犟脾气,宁可自己吃亏,也从不占公家便宜。当年他当生产队长,宁可被社员骂,每年也要挑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你大伯和你爸年轻那会儿,别人家的父母都让孩子出去打工赚钱,你爷爷却让他们去当兵报国,结果是别人家早早盖起了楼房,我们家还住着低矮的平房。”奶奶一边说一边看着爷爷:“不过这样也好,你看看,我们的孩子,虽没多大出息,但个个为人正直,走到哪儿别人都信得过。想想也是,如果人人都只打自己的算盘,那这社会还有盼头吗?”爷爷“嘿嘿”笑了。
听到了这儿,相信你也一定知道了什么是“小我”和“大我”,明白了怎样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了。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作文。作者开篇先自问自答,却不给出具体答案,借此设疑激趣,引出下文;接着讲述了爷爷识大体顾大局,关闭养羊场,主动配合小龙河美化工程的前后经过,巧妙点题;随后借奶奶之口赞美爷爷“宁可自己吃亏,从不占公家便宜”的品德,完成了对爷爷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再次点题,却仍不给出答案,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品悟,令人回味无穷。
“小我”与“大我”
沈张颖
什么是“小我”和“大我”?我觉得这两者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就个人与班集体而言,个人就是“小我”,班集体就是“大我”;而就某个单位与国家而言,单位就是“小我”,国家就是“大我”。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呢?
曾因虎门销烟而闻名于世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戕害而躲开。林则徐的这两句诗很好地诠释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那就是当“大我”需要“小我”做出让步,甚至挺身而出做出牺牲时,“小我”应该义无反顾。
古往今来,无数人用自己的选择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比如我国“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当年,他与许鹿希结婚后过着无比快乐的生活,可是有一天,邓稼先接到了命令,组织调他去参加原子弹实验。一边是安逸的小家,一边是国家的召唤,邓稼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只是告诉妻子要调动工作,然后就人间蒸发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等到邓稼先再次归来时,已是10多年后了,当年的英俊汉变成如今的白发翁。牺牲自我,报效国家,邓稼先真是好样的!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只想着小团体的利益,当“小我”与“大我”发生冲突时,总是把“小我”放在优先地位。这样的人,没弄明白一个根本的道理,那就是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大我”哪有“小我”。对于这种人,我们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他们树立大局观,让他们知道在关键时刻该如何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绝不能仅仅被动地舍“小我”为“大我”,我们更应该主动把自己融于时代潮流中,融入“大我”之中,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以设问开头,解释什么是“小我”与“大我”,引出议论问题;接着引用林则徐的诗句,亮出中心论点;随后先列举邓稼先的例子从正面论证,再举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把‘小我’放在优先地位”从反面论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号召人们主动把自己融入时代潮流之中,发出号召,结束全文。文章结构紧凑,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