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晏昱凌
不久前,笔者的一位朋友想去医院做眼底检查,在门户网站搜索无果后,转向某社交App,很快就找到了“保姆级”攻略——无数“过来人”不仅分享了自己踩过的坑,还总结了一整套最新解决办法,包括地点、时间、检查项目、费用、注意事项等,甚至叮嘱要提前在公众号上挂号、使用大学生医保报销可享受更多优惠。
如今,以小红书、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不仅仅是种草平台,而是逐渐成为检索工具。在生活中遇到好奇或者拿不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都带着“有用性和目的性”,在社交媒体主动搜索相关信息,辅助进行消费决策。
相关数据显示,近半年来,抖音搜索月活超过5.5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数量超过100亿次;小红书日均搜索查询量达3亿次,日均用户搜索占比60%。“现在用小红书搜索的频率已经超过百度了。”俞洋是小红书的重度用户,日常生活中小到穿衣搭配、美妆护肤,大到旅游规划、房屋装修,她都会上小红书搜一搜,“看小红书博主推荐已经形成了习惯”。
小李是一名“闲着没事就刷会儿”的微博用户,面对和生活细节相关的问题,她养成了一种搜索习惯——将搜索结果按最新排序,这样一来,HPV疫苗排队登记情况如何,节假日期间某个景点是否人满为患,都能了然于胸,比自己跑一趟或打电话咨询方便得多。
验光师刘宇更愿意在抖音上搜索与职业相关的内容,他不仅经常回复并解决消费者的疑问,也会跟着专家导师学习专业验光知识,甚至通过平台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行。
假期出游不知道怎么穿搭,有穿搭攻略;宅在家里想学做一道菜,有美食攻略;找工作的时候如何避坑,有求职攻略;一款游戏玩了很久没有通关,可以在游戏攻略里找到方法;有的攻略甚至细致到哪个医院什么时候抢号,什么地方不用预约……如今,多元的用户分享内容,让社交媒体平台几乎实现了“大一统”,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一站式解决,就像一本实时更新的“百科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媒体平台的陪伴型入口,覆盖用户全需求场景,成为了其较之于传统搜索引擎的优势所在。而搜索入口的简单、方便、明了与基于流量生成的热搜榜单,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在社媒平台上的搜索意愿。
以“验光配镜”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前几条出现的必然是广告,继续往下拉,可能出现为了提升权重的信息流,没有太多参考价值。尽管有部分回答质量相对较高,但往往过于专业晦涩,有一定门槛。
相比之下,社交媒体平台的博主图文并茂,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比如教你如何在配镜前做好功课,从镜框材质、尺寸到镜片品牌、折射率的选择,每一步都写上了注释和解读;再总结出标准配镜步骤,从明确眼睛需求、初步检查到精准验光、试戴度数,把细节碾碎了送到嘴边;甚至为你推荐最近的路线、靠谱的眼镜店或医院,实惠的配镜套餐,评论区还能交流并补充信息,实在不行也可以和其他帖子交叉验证。对于没有经验的“小白”,很多攻略的参考价值很高,是可以直接“抄作业”的程度;对于眼镜店来说,这些攻略详实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进店消费。
整体而言,社交媒体平台的分享内容大多不是官方拟好的万能答案,而是很多普通网友基于亲身经历、困难、“雷区”总结出来的经验,面向的同样是普通群众。如果这类内容数量达到一定量级,就可以覆盖大部分人的需求,让普通人之间完成低成本、不费力的信息交换。
把社交媒体平台当作查找攻略的搜索引擎,背后折射出的是用户对平台的极大信任。然而,社交媒体平台并非完美无缺,“照骗”“虚假笔记”“种草代写”一直是其被诟病的问题。在高达15万篇的“验光配镜”小红书笔记之下,也藏着不少“雷点”——有时是难以辨别的软文,“适合方圆脸的眼镜”“网上配镜最强攻略”“教你配眼镜如何避坑”的帖子背后,很有可能是商家投放的宣传广告;有时是偏颇片面的建议,坚持用眼贴、吃叶黄素能防止度数加深,缓解眼疲劳,先不论眼贴、叶黄素是否能产生效果,近视是不可逆的,应该在日常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通过健康饮食和户外运动来刺激视觉发育,保护视力。
某社交平台上的“验光配镜攻略”
不仅如此,不少商家还在各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单上投放广告,极大吸引了用户注意力,对于那些媒介素养不高的用户,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使用户将品牌广告视为当前消费热点。比如在微博平台,热搜榜单第三条和第四条之间、第六条和第七条之间,就设有固定的广告位。
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内容跟着用户跑,平台也因为用户而繁荣。对于品牌商家来说,搜索是消费者旅程上的关键路径,品牌需要思考如何长期用好搜索策略。不论是图文、短视频、直播,还是其他形式,内容在品牌连接客户上是一个必要因素,仅沉浸在互联网社区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要从网络回归现实才能完成“种草——拔草”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