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英:活到九十九,拥军不丢手

2023-10-14 16:08李际昕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仪征市红娘当兵

李际昕

90岁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周宏英却依旧活跃在拥军第一线,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拥军77年,自掏腰包300多万元,动员家中16位亲人参军入伍,为500多名部队官兵做媒……2023年8月,90岁的周宏英获得“最美拥军人物”的光荣称号,全国仅有10人入选。

8月中旬,联系上周宏英后不久,便传来她因身体不适住院的消息。正当笔者为即将错过的对话之缘失落不已时,老人家已康复出院,并亲自赶到当地妇联询问采访的事。

聊天时,周宏英完全不像一位耄耋老人。她思维敏捷,开朗健谈,还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我准备介绍一对年轻人见面。”

为军人觅幸福,一定要负责任

原来,前几天,驻江苏某部队的教导员领着士官小赵特意来到周宏英家,请她帮忙为小赵寻觅一个合适的对象。了解小伙子的大致情况后,周宏英几经比较,相中了在某小学任教的小张老师。说来也巧,前不久,小张老师的妈妈也是慕名而来,请周宏英给女儿介绍一名现役军人。

“两个人先见面,同意之后再相处。处得好就接着谈;处得不好,我就帮他们再找。”周宏英熟练地点开微信。她的微信好友足有1200人,其中大部分是现役军人,以及想要成为军属的青年男女。这些都是她的征婚资料库。

给军人当“红娘”这件事,周宏英已做了几十年,但她乐此不疲,从不厌烦。走进周宏英的家,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一个硕大的镜框,上面贴满了军人的结婚照,足足有上百张。有些已经发黄,露出岁月的痕迹。“这都是我牵线成功的。”周宏英指着照片说道,语气中满是自豪。

时光回到20世纪80年代,周宏英的3个女儿相继嫁给军人,她也对军人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因为假期短、接触社会机会少,不少军人为找对象发愁。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军人保家卫国,理应有个美满的家庭”。

周宏英决定帮他们一把。最初,她向身邊人打听。后来,为了扩大范围,她成了人武部、双拥办的常客。周宏英识字不多,只要收集到相关信息,便请人代笔,将情况传递到军营。一传十,十传百,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望着从全国各地雪片儿般飞来的信件,她一咬牙,从并不富裕的家中拿出2000元,装上小城第一部直拨电话,架设起一条“红娘热线”。2000元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经周宏英介绍,和军人热恋的姑娘们用她的座机给军人打电话,她一律不收费。周宏英也像“黏”在电话上。有时为了促成一桩军婚,她不厌其烦地要打好多次电话,嘴皮子都磨破了。看着月月飙升的话费,老伴儿彭德金气得掐断了电话线:“你办的是好事,可也不能不顾家呀。”周宏英不为所动,自己动手把电话线接上,继续打。“军人一辈子为国奉献,咱们付出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给军人找对象一定要慎重,要负责任。”这是周宏英为军婚牵线的准则。一次,周宏英收到一封来自淮安的信。一个名叫王梅的姑娘在信中写道:“我是一个农村姑娘,热爱军队,喜欢军人,您能圆我一个军嫂梦吗?”周宏英决定亲自到淮安见见这个姑娘,顺便做个全面考察。她顶着高温酷暑,坐上长途大巴赶往淮安找到王梅,直到心中有数才回家。

类似的行程,周宏英不知跑过多少次,刮风下雨、早出晚归早已是家常便饭。她还自掏腰包去过全国几十座城市,最南去过海南岛,最北去过张家口,力求把好第一道关。不过,有时委屈也免不了。一次,本已进入谈婚论嫁的两家人因婚事细节产生分歧,将气撒到她身上。回家时,周宏英气得直骂自己:多管闲事,两头受气。但第二天早上,她就忘记了昨天的不快,又开始两头说和。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周宏英最幸福的时刻。一次,她铆足劲儿,左挑右选,帮75岁老红军吴忠信找到满意的伴侣,此事在当时引起轰动,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兵妈妈”当“红娘”,老军官做新郞》。全家人拿着报纸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老伴儿笑眯眯地说:“你真是办了大好事啊,以后干啥我都支持你。”

随着时间推移,网络平台逐渐兴起,周宏英也不甘落后,硬是把自己变成网络达人。74岁时,她向年轻官兵们请教,开通了红娘QQ和红娘邮箱。80岁时,她在女儿的帮助下,一点点摸索学会了使用微信。每个微信好友后都没有备注,但她能凭着头像,丝毫不差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和概况。家人笑称她有“特异功能”,她却一脸严肃地说:“重要的事当然能记住。”

如今,周宏英已成功牵线500多对军婚夫妻。“有母女俩经我介绍都成为军嫂的,有父子俩都是我搭鹊桥的,还有一个连队3名军官的妻子都是我领进军营的。”说起那些过往的牵线故事,她如数家珍,满心欢喜。很多人好奇,周宏英为什么会对军人有如此深的爱?其实这种缘分要从她的童年时代说起。

送亲人进军营,坚守铿锵誓言

1933年,周宏英出生在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从小身世凄苦,缺少家庭关爱。12岁那年,周宏英去姑姑家玩儿。一推门,便看到一群新四军叔叔和姑姑一家正有说有笑地拉家常。其中一位叫王岗的战士性格活泼,常和周宏英聊天,给她讲革命故事。这份有如父爱般的呵护让她感受到久违的亲情,不久后便认王岗为义父。

彼时,仪征县是淮南抗日根据地路东八县中斗争形势最严峻的地方,日伪军据点几乎占据了仪征主要的乡镇。周宏英年纪虽小,对敌人的恨却一点儿也不少,当兵的念头在心中油然而生。王岗轻抚着她的头:“等我完成任务,就带你去当兵,学文化。”小宏英乐得一蹦三尺高。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1945年春天,王岗在执行任务的返程中,遭到日伪军伏击,不幸牺牲。周宏英哭着要去找义父,一同赶来的姑妈和姑父用力捂着她的嘴,不让她出声。她泪流满面,远远地望着那个躺在血泊中的人。最亲的亲人啊,从此再也看不到你的笑容,再也触摸不到你的温度。

周宏英把巨大的悲痛化作力量。她没日没夜地做军鞋、鞋垫,手上磨出了泡,眼里熬出了血丝,但只要想到义父,再多的苦也能吃得下。她还冒着生命危险张贴抗日标语,险些被逮捕。一切都只为支持像义父一样的新四军叔叔,早日赶走侵略者。而参军梦,她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成为永远的遗憾。

但周宏英是个倔脾气,自己没当上兵,那就嫁个当兵的。1953年年初,经人介绍,周宏英结识了彭德金。当时,恰逢抗美援朝,周宏英提出结婚的唯一条件就是让他去参军,彭德金满口答应。然而征兵体检时,彭德金却因身体原因没过关。回家路上,周宏英十分失落。她一跺脚,咬着牙说:“将来,我们生了儿子就让他当兵,生了女儿就让她嫁给当兵的。我喜欢军人,因为他们保家卫国。”

婚后,3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相继出生。日子再艰难,周宏英也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立下的誓言。眼看大女儿到了待嫁的年纪,她“约法三章”:未来女婿必须是当兵的。女儿不以为然:“嫁给当兵的,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现在谁还找当兵的?”“军人虽然没有太多钱,也不能天天守在妻儿身边,可他们人好,靠得住。听妈的话没错。”周宏英耐心劝导。就这样,大女儿嫁给了驻仪某部连长王家文,二女儿、三女儿也先后嫁给了现役军人。不仅如此,在她的动员下,妹妹的女儿也成了军嫂。

1982年,周宏英的儿子彭平高中毕业,面临人生抉择:去部队当兵还是进厂当工人?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炮声尚未平息,亲友邻居劝她:“你就这一个儿子,还是让他进工厂吧。”周宏英可不这么想,她对儿子说:“我和你爸结婚时就约定,将来生了儿子去当兵,生了女儿就嫁给军人,你就去圆妈妈的这个梦吧。”

儿子虽答应了,可爷爷奶奶一百个不乐意。“伢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不心疼谁心疼?我不担心谁担心?但国不宁,家不安,想过好日子,就得有人去保家卫国。”在周宏英的软磨硬泡下,两位老人终于同意了。

儿子参军走的那天,周宏英一个人偷偷躲在屋里抹眼泪。好在彭平没有让妈妈失望。他在部队里表现优异,第二年入了党,第三年提了干,并在一次急难险重任务中荣立二等功,后来还娶了一位女军人为妻。等到外孙、外孙女陆续成年,周宏英再一次站出来,做通女儿的工作,把两个孙辈送进了部队。堂弟、小叔、儿子、侄子、侄孙、外孙、外孙女……周宏英的大家庭里先后走出16名军人。每个人都很优秀,全都在部队入党,有的提了干,有的受过奖,还有的荣立了一等功。

“好男儿就要去当兵,部队锻炼人出息人。”这句话周宏英常挂在嘴边,走到哪儿说到哪儿。每次有客人到家里拜访,她都会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幅家人戎装照,满怀自豪地说:“自己没能当兵,老伴儿也没能当,这一直是我的遗憾。但是,我最骄傲的是我们家出了这么多军人。”

活到一百岁,拥军一百年

除了为军人做红娘、送亲人去当兵,周宏英为拥军所做的远不止这些。在仪征市染坊巷深处,有一家长城旅馆。两层楼,一个小院,12个铺位。这是周宏英用自家住房改造而成的家庭旅馆。说起来,它的历史足有40年了。从旅馆开办的第一天起,周宏英就立下一条规矩:凡是军人,免费吃住。“一年休假一个月,部队不让老打电话,兵伢子们想听听家人的声音。”她总是为军人考虑得细心周到,又花大价钱给旅馆装上电话,还开通了长途服务。

在那个年代,一部长途电话代表着一笔不菲的收入,但周宏英从不在乎,她把军人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疼爱。渐渐地,她发现很多途经仪征的官兵都要往南京去,交通很不方便。于是,她在1997年购买了一辆依维柯,开通了仪征到南京的首辆“拥军快客”。军人乘车依旧分文不取,“拥军快客”一开就是10年。“咱现在的好日子都离不开人民子弟兵。拥军不为别的,为祖国,更为咱老百姓。”周宏英对军人的爱已经刻进骨子里。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7月,77岁的周宏英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激动万分,铿锵有力地说出自己的承诺:“活到九十九,拥军不丢手。活到一百岁,拥军一百年。”

在周宏英身上,年龄似乎只是个符号,她永远以年轻的姿态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拥军路上。每逢重大节日,周宏英就视为自己的“拥军日”。年三十,买上鸡、鸭等年货,去探望值守一线的官兵;端午节,买来粽叶和糯米,亲手为官兵们包粽子;北京国旗班、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大江南北部队的军营都留下了周宏英慰问的足迹。她争取一切机会和兵娃子們在一起,让远离父母的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份真心也赢得了官兵的爱戴,他们亲切地称她为“兵妈妈”。

然而,周宏英心里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结。2017年5月,经过几十年的苦苦寻觅,85岁的周宏英终于在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石梁镇,找到了义父王岗的安葬地和亲属。她在义父墓前泪如雨下:“王叔叔,我就是当年您要带去参加新四军的小英子。您走了,我也没当成兵。不知道您安葬在哪儿,今天终于找到了您……”曾经,王岗叔叔在她的心里埋下一颗爱国拥军的种子;如今,她用光阴将这颗种子灌溉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在周宏英的感召下,小城仪征掀起拥军热潮。“義拥军”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周宏英亲手将“拥军优属志愿者队”的队旗授给了年轻的拥军志愿者。仪征市拥军协会原本由周宏英倡议发起,现在接力棒传到了她的儿子彭平手中。仪征的双拥典型也层出不穷,仪征市多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么多年来,周宏英拥军有据可查的花销超过300万元,可她自己的生活却极为俭朴。她说:“去部队花好几万元都舍得,要买点儿好衣服,吃点儿好东西,我却舍不得,不如把这些钱省下来去慰问部队。”

77年如一日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褒奖。周宏英先后获得“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大军婚红娘”“江苏最美拥军人物”“江苏省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2023年8月,周宏英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

2023年9月15日,周宏英专程赶到仪征市国防园,慰问即将奔赴军营的入伍新兵。发稿前,她高兴地告诉笔者,自己帮忙牵线的小赵和小张已约好在中秋假期见面。问及今后的打算,她说明年建军节时准备去北京慰问国旗班。至于更远的将来,她没有犹豫:“百年之后,我希望能葬在烈士陵园。生前拥军,死后也要守着烈士们。”

(感谢江苏省仪征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仪征市红娘当兵
仪征市开展农村沼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仪征市新城镇开展侨情调查和侨法宣传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当兵为了啥
研得“深入”,教得“浅出”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例谈
当兵爽不爽
当兵咱咋就当不够
当兵当好兵
医学转化中的“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