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推动城市低碳发展了吗?

2023-10-14 18:22王喆余紫菱马莉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年8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排放

王喆 余紫菱 马莉莉

摘要 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减碳源和增碳汇,自贸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其建设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8个城市面板数据,首先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大层面综合评估了城市碳中和水平,进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探析自贸试验区设立的低碳效应。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所在城市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可以通过提高城市的数字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从内部驱动城市低碳发展;同时,政府对绿色发展的关注程度越高,使得传导机制产生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越强、碳吸收促进作用越大,越有利于城市低碳发展。不仅如此,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碳排放抑制效应、碳吸收促进效应以及碳中和效应的发挥还会因设立批次、城市区位和城市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前两批片区、秦岭-淮河以南区域、开放程度较高城市,其低碳效应整体较为明显。进一步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针对上述相关研究发现,总结提出:作好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梯度式推进低碳发展标杆片区;加快贸易便利化和数字金融改革,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化与低碳化深度融合;引进高质量外资与提升监管服务效能相结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数字平台和自贸联盟为抓手发挥片区辐射带动效应。可见,该研究对于完善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和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碳中和;碳排放;碳吸收

中图分类号 F7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23)08-0048-14 DOI:10. 12062/cpre. 20230511

为全面深化改革、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自2013年起,遵循渐进式改革策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该区位导向性政策立足投资贸易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不断开展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此过程中绿色低碳是其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由于高碳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为探索低碳发展经验,中国从2010年起有序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并于2020年9月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表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可见,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之一。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在推进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本土化试验过程中,会对城市低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吗?又有哪些关键因素可能会对上述影响发挥传导或调节作用呢?该政策效应是否又会对周边区域产生一定程度的空间影响?为此,运用渐进双重差分和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调节效应,深入探析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的低碳效应,明晰其究竟如何赋能城市低碳发展,进而切实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1. 1 低碳发展相关研究

從既有研究来看,学者围绕城市低碳发展的探讨成果较为丰富,且主要集中在碳排放问题上,包括总量测度、强度测度、效率测度、效应分析及路径评估等[1-2],其影响因素的剖析重点涉及数字技术[3]、产业结构[4]、能源结构[5]、低碳城市试点[6]等方面。而碳排放与碳吸收均关乎城市低碳发展,当二者处于动态平衡时,城市低碳发展效应整体较好。同时,结合碳中和内涵,即全球、国家和地区等不同主体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自然吸收和人工减排等形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7]。可知,碳中和指数能够反映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

进一步,针对碳中和而言,学者的定性研究主要是在界定内涵概念、明晰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总结现状[8]、分析挑战[9],探讨中国碳中和的推进策略与路径选择[10]。而定量研究的文献相对有限,学者评价视角和测算方法也并非一致,较具代表性的大致有三种:一是直接采用清洁能源的生产总量来衡量碳中和绩效。二氧化碳排放源于传统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技术、转化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三种途径作用于能源供给端,碳中和成果最终表现形式为非化石能源的利用[11]。二是选取环境中和与技术中和评估碳中和能力。

碳中和包含碳源和碳汇,碳汇即是自然调节和技术手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可从环境与技术两方面考察区域碳中和能力,且环境中和涉及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技术中和涉及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2]。三是构建碳中和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非减化发展诉求,从排放和吸收两个维度出发,借助基于稀疏优化的组合评价法测度中国区域碳中和指数,且排放涉及生产和生活,吸收则考虑自然和人工[13]。

1. 2 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分析与评估

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的定性分析聚焦于制度型开放、功能定位及后续政策等[14-15],暂未与低碳发展等环境效应相关联。学者认为自贸试验区典型领域压力测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6],并整体探究自贸试验区建设如何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17]。也有极少数学者就数字自贸区是什么、如何建等问题作出阐述[18] ,并指出自贸试验区承担着引领中国数字经济由大到强的历史使命,应主动测压数字贸易规则[19]。

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的定量评估虽涉及环境领域,但仍以经济效应分析为主。经济效应方面,学者利用反事实估计、双重差分等方法以前三批较为成熟的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设立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城市创业活跃度、企业出口质量、金融领域改革、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影响[20-22]。其中,王良虎等[23]利用资本和劳动错配指数研究自贸试验区设立对资源错配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市场化水平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就制造业而言,片区设立对地区制造业的劳动力、资本以及R&D 人员、R&D 资本四类要素的错配均有显著缓解作用[24];环境效应方面,自贸试验区环境效应的研究相对匮乏,仅有的文献主要还是从环境污染角度考虑,并未落实到低碳层面。学者认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可通过城市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升级、技术领域创新等显著降低试点城市大气污染浓度、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会对邻近非试点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存在最佳溢出半径[25-26]。

梳理可知,已有文献对自贸试验区设立与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支撑,但也存在不足:①自贸试验区环境效应评估暂未落脚到低碳发展问题上,已有学术成果主要从环境污染视角切入。②有关城市低碳发展问题,现有文献仅从碳排放层面单一考虑,暂未立足碳排放和碳吸收综合探究。③目前,相关研究大多仅关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传导机制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单一影响,而引入外部调节机制对低碳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

基于此,该研究预期边际贡献有三点:①创新性地从碳中和这一视角切入,利用碳中和指数来切实反映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从碳中和、碳排放、碳吸收三个维度深度剖析自贸试验区设立的低碳效应,既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又可为推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参考。②该研究不仅从传导机制出发,还引入调节作用,逐一对数字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传导路径,以及政府绿色关注度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和检验,并进一步从设立批次、所属区位、城市特征等视角,探讨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低碳发展影响的异质性。③在片区设立对所在城市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政策实施的空间效应,以便把握二者之间深层次的作用机理。而且,考虑到省级数据扩大了片区的辐射空间,故选用地市级数据。

2 作用机制与研究假设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图1)。一方面,自贸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在扩大开放过程中积极对标国际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规则,并进行一系列本土化试验、改革、创新和复制推广,促进试点城市制度变革,而制度变革将有助于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加符合低碳发展理念。另一方面,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通过关税政策、便利通关等改革创新不断发挥政策优势,加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促进试点城市由资源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先进用能和智能控制等领域发展,提升重点行业用能效率,助力能源高效化、清洁化发展。同时,两者之间传导机制和调节作用的分析如下。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排放
哥本哈根有望成为首个“碳中和”首都
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区低碳发展和建设研究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